周 尤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兩極分化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已經成為阻礙小學階段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對此,數學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導致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對策幫助其脫困,最終實現(xiàn)所有學生共同進步的教育目標。那么,如何幫助小學低段學困生脫困,是數學教師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質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學校教育也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低段學困生是父母離異、存在家庭暴力,或者一直由祖輩或其他親戚照看,從小就缺失情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一些學生嬌生慣養(yǎng),再加上父母疏于管教,缺乏學習動力;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粗暴、簡單,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影響數學學習?;谏鲜黾彝ヒ蛩?,我們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小學生身上存在的懶散、抵觸、渙散、脆弱的性格特點,導致他們成了學困生。
2.教師因素
教師是小學低段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其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態(tài)度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有很大影響。但是,仍有很多教師秉承“嚴師出高徒”的教學理念,給學生布置超量的作業(yè),并采用嚴厲的語言訓斥學生,久而久之就會讓小學生望而生畏。再加上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難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時間一長,一些學生就會逐漸掉隊,最終成為學困生。
3.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的問題是導致自己成為學困生的關鍵原因。學困生的類型主要有:①學習習慣差。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課堂上心游神離,課下從不訂正錯題。②學習方法不當。這類學生習慣死記硬背,主要使用模式化或程式化的方法解題,不會融會貫通,學習效率低下。③智力不佳。這類學生的認知、記憶、思考、觀察能力都比一般同學差一些,做題出錯率較高。
1.營造良好家庭環(huán)境
要想幫助那些因受家庭因素影響而成為學困生的學生成功脫困,家長就要明確家庭環(huán)境、家庭教育對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影響,并努力為學生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最好親自教育與管理孩子,每天都要與孩子溝通。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虛心向孩子“請教”認識鐘表的方法與技巧,引導孩子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并讓孩子體會到家長對自己的關注,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從而逐漸幫助學生擺脫學困生的標識。
2.推行因材施教方案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設計分層教學方案,并積極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如,在學習“克和千克”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購物情境,讓學生通過實物,對這兩個重量單位有直觀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設置難易度不同的訓練題目,幫助學生鞏固“克”與“千克”的換算規(guī)律,并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激勵性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傳輸有效學習方法
要想幫助學習習慣差、學習方法不對、智力不佳的學困生擺脫困境,數學教師就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引導,使他們都能轉變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明白: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取得好成績。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將自己認為“很難”的內容標出來,并在課堂上重點學習。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總結混合運算的一般規(guī)律及做題時的易錯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困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質量,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之,要想幫助小學低段數學學困生成功脫困,教師就要細致掌握學困生的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最終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在教學活動中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1]李洲海.談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4):256.
[2]葉陽陽.淺析山區(qū)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與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