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天元小學 江 燕
當前的語文教學是開展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關鍵載體以及支點,由此引入“對話教學”這一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課堂教學方法,不僅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展現(xiàn)教學智慧以及教學素養(yǎng)的有效載體。結合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本文著重以當前蘇教版語文教材為例,立足于解讀文本、建構意義,生生交流、促進思維碰撞,問題引領、打造開放的語文課堂等層面,展開針對課堂對話的探討。
課堂教學是充分展現(xiàn)教師語言藝術的戰(zhàn)場,教學過程中,能夠觸及學生內心的就是教師的語言。這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重要觀點。為了能夠營造和諧的對話氛圍,我緊抓課堂教學的源頭,為學生設計充滿趣味性的導語,特別是那種具有家常性的導入架設,既能夠有效鏈接學生的生活,也能夠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使他們快速地入情入境。
例如,教學《哪吒鬧?!芬徽n時,一位教師并未在課堂開始之時即刻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而是選擇了家常導入的教學模式:“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的小故事是…… ”(“哪吒鬧?!保澳敲丛诶蠋熗扑]之前,大家是否了解這一故事呢?”有的學生是通過故事書了解的,有的學生則是觀賞了動畫片,由此教師適時引入相關圖片并向學生做出簡單介紹:“這個故事實際上來自名著《封神演義》,不僅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和動畫片,還成了著名的流傳極廣的民間故事。大家喜歡講故事嗎?”學生齊聲回答:“喜歡!”“那么大家用心傾聽這個故事,回到家后,可以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或者其他的伙伴聽?!被诩页5膶敕绞?,能夠觸及學生的內心,能夠喚醒他們渴望了解故事的欲望,能夠吸引他們快速自主地入情入境。
以上案例中,教師運用了家常式的導入方式,有效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對話情境,這樣就能夠促進學生文本對話積極性的提升,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后,他們自然就能夠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在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促進他們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有效的問題引領促進學生生成精彩的對話,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深入文本對話,在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神奇的克隆》一課時,一位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群活潑可愛的猴子,并對學生做出如下提問:“大家知道這些小猴子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嗎?”“難道不是猴爸爸和猴媽媽生的嗎?”“當然是這樣,不過大家知道嗎,有一群小猴子沒有猴媽媽,而是由猴爸爸變出來的。你們知道這個猴爸爸是誰嗎?”“還能是誰?一定是齊天大圣孫悟空唄!”“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在我們生活中真的存在這樣一些生物,它們不是由爸爸媽媽所生的,而是自己直接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不是件很神奇的事呢?”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自主打開課本,帶著疑問展開和課本之間的直接且深入的對話,和文本中的精彩之處相約。
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設計一部分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問題展開探討和辯論,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的個性和思維。通過這種開放性問題,既有助于激活學生的語文思維,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針對問題展開深入思考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主動打開自己的情感大門,能夠在毫無拘束的氛圍中,和教師展開平等的交流,由此必然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文本中的點睛之筆大都體現(xiàn)在關鍵之處,這也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fā)求異的有效落點。教師可以結合類比、換位以及假設等諸多方式,組織學生揣摩和品析文本,深化對文本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很多學生并不能充分理解“父母之愛如同茉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視頻播放、補充資料以及換位思考等諸多方式,鏈接學生生活,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能夠從中體會到父母之愛非常平淡,更多地體現(xiàn)于生活日常中,如此便能夠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能夠感受到普通無奇的茉莉所散發(fā)的芬芳怡人的精神。
閱讀實際上是感悟文本、提出個人見解并展開反思的過程,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能夠為讀者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文本閱讀,了解人物事跡、評價人物形象。
例如,在完成《海倫·凱勒》的學習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對文本主人公的評價:海倫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通過反復品讀和賞析,能夠使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同時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發(fā)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教學內容架構多元互動的課堂,并確保和教學文本的充分對接,這樣才能有效避免課堂教學的形式化,才有助于準確把握新課改的精神,才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學資源的輔助教學功能,由此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學科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