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南馬廠小學 鄭紅玲
處處留心皆學問,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的倩影,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以此為切入點,注重活化語文教學,能讓學生在有效開闊視野的過程中深化認知感悟,并使之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內(nèi)生動力。引導學生帶著好奇深入探尋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人一物,寫出自己的靈感體驗,定能讓語文教學綻放活力。隨筆運用,能打破循規(guī)蹈矩的作文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隨時隨地觀察的過程中形成豐富的感悟,真正凸顯“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深刻意義。
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是語文知識的根基,一切語文新知的形成必然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信息是學生積淀語言感知的重要基礎。當前學生在作文表達中出現(xiàn)“矯情”與“造作”的根源都在于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技巧,導致出現(xiàn)失真的現(xiàn)象。多關注生活,引導學生帶著好奇去體味生活,在眼觀、耳聽、手摸、鼻嗅、口嘗的過程中認識事物,真實自然會油然而生。
以生活為支撐點,能夠真正凸顯出“廬山真面目”。如在《螞蟻搬家》的習作指導中,我沒有按部就班地要求學生寫出提綱、列出中心句、寫好開頭等,而是提前一周布置了作文題目,要求學生在上學、放學、游玩的過程中觀察螞蟻搬家的情形。從生活中捕捉相應素材,能夠給學生更多的啟發(fā)和引導。果不其然,很多同學有了更多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說,螞蟻搬家成一條直線,好像軍隊一樣,一點也沒有混亂感,是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有的同學說,螞蟻搬家的聲勢浩浩蕩蕩,特別是在遇到阻礙物的時候,沒有退縮,而是一往無前地向前走。有的同學說,螞蟻在搬家的過程中一點也不雜亂,自然地形成了一條線路,匆匆忙忙地完成著各自的任務等等。這些觀察,讓學生在置身螞蟻的世界中找到了更多的表達元素,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好奇,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在語文教學中,唯有賦予語文知識以生活的色彩,語文教學才會富有生命的活力,語文課堂也才會生機盎然。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表達的內(nèi)容,都鼓勵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中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定能夠讓表達內(nèi)容更有廣度和深度,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捕捉相應的描述對象特征,能夠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真實中形成多樣化的表達技巧與方法。
小學生的最大特點就是善于模仿,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他們模擬創(chuàng)作,在模仿中發(fā)展,在模擬中提升。以文本內(nèi)容為藍本,從生活中找出相應的內(nèi)容進行模擬創(chuàng)作,定能夠讓學生在獲得靈感中深化識記。模擬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感受文本表達核心和重點的基礎上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能夠讓學生在主動識記運用的基礎上豐富寫作思維,靈感自然油然而生。
模擬創(chuàng)作,讓學生的表達有“模樣”。如在學習了《林沖棒打洪教頭》后,針對林沖與洪教頭比武場景的描寫,像“…… 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 ”可建議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捕捉相應的場景,讓他們能夠根據(jù)這樣的描述進行模擬創(chuàng)作。有的同學模擬了體育課上練習“跳小山羊”時的情形:“…… 只見李同學在二十米開外的地方早已摩拳擦掌,擼起了袖子,前后不停地比劃著,好像在為自己尋找最為恰當?shù)闹苈窂?,‘加速’‘加油’,伴隨著老師和同學們的吶喊,李同學快速跑起,雙手用力地撐在‘山羊座’上,兩腿騰空而起,好一個漂亮的雄鷹展翅,跳過去了,很多同學鼓掌喝彩…… ”這就是學生借助文本而產(chǎn)生的豐富作品,富有真實感和趣味。
從文本中找出描述的重點、亮點,多請學生自我揣摩和構(gòu)思,幫助他們從相應的描述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緣由和切入點,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創(chuàng)作指導。引導學生針對各自的發(fā)現(xiàn)進行深入指導,并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作,能夠讓學生的整體感知更有深度,利于他們獲得更多的寫作方法。
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而其中,循循善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成長的快樂是關鍵的一環(huán)。因此,教師要搭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相互分享中相互提高。隨筆運用是學生隨時隨地記錄認知感悟,更是不經(jīng)意的作品。運用成果展示,多給學生相應的學習切磋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在相互學習切磋的過程中提升自我表達技巧水平。
展示成果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感知不斷升華的過程。如在學習了《桂花雨》后,我建議學生就自己家鄉(xiāng)最吸引人的某個景物進行描寫,鼓勵他們對“家鄉(xiāng)的味道”進行展示。有的同學模仿了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寫出了媽媽給自己做的“水煮魚”,食材新鮮,方法簡單,但卻能呈現(xiàn)一道鮮美無比的家鄉(xiāng)味道。有的同學寫出了家鄉(xiāng)的水蜜桃,個大皮薄水多,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汁水,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受。有的同學寫出了家鄉(xiāng)梨花盛開的場景,一朵朵,雪白雪白的,很是誘人,在梨花綻開的時候深入梨園,仿佛置身于皚皚白雪的境地,很是一種享受等等。
提供平臺給學生主動展示,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我收集整理的機會,讓他們在深入挖掘素材中強化識記運用。結(jié)合學生的不同成果,多給他們相應的指導學習機會,幫助他們在相互切磋中豐富感觸認知。
由此可見,隨筆的特征是“隨意”,更多的是“為生活記錄精彩,為感思留下倩影”。注重在平時的日積月累中找出描述要點,能夠讓學生在有效豐富認知思維情感中開闊眼界。多請學生關注生活,多鼓勵他們描述自己的點滴收獲和發(fā)現(xiàn),多給學生相應的指點,定能使得他們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延伸文本表達內(nèi)涵,幫助他們在有效捕捉生活靈感中豐富語言文化知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