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賢官中心小學 許 雷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完善和實施,我們堅持提倡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要求,設計出適宜現代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多元化教育教學模式,努力轉換老師與學生間的角色,與學生共筑良好的溝通橋梁,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參與教學,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自我,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是新課改的最終實現目標。但理想與現實間總會有差距,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貪玩欲望較為強烈,在正常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擾亂課堂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有些學生不服從管理,肆意擾亂課堂秩序,有的學生不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老師不給予相應的懲罰,學生會變本加厲,嚴重影響教學秩序,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在對學生不造成傷害的情況下,將懲罰教育合理有效地融入課程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點意見或建議:
教育懲罰是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當學生上課期間未認真聽講,影響其他學生學習,擾亂課堂秩序或作業(yè)未及時完成,因自身原因影響學習而接受老師的懲罰。教育懲罰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并及時改正,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在現實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懲罰方式和懲罰理由千奇百怪,多種多樣,有的懲罰只是看老師的心情,或許有的老師帶著情緒上班,當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學生未及時完成作業(yè)而大發(fā)雷霆,釋放不滿情緒,或在課堂上看到學生的一些小動作而采取嚴厲的懲罰。有些老師把懲罰作為班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班級管理中只要打罵嚴格,學生才能聽話;有的老師會急于求成,把懲罰作為提高學習成績的工具……諸如此類的懲罰是偏離合理懲罰所向往的結果的,并未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懲罰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對學生的心靈帶來創(chuàng)傷。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必須努力改變教師的教育懲罰行為,制定明確的、合理的教育懲罰方案,要求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教育是以愛為前提的,只有在一定的情感基礎上,老師才會走進學生的心靈,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才能應用合理的懲罰方法,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在懲罰過程中,老師應按照學生的特點和心理特征,選擇適宜學生接受的懲罰方式,讓學生在懲罰過程中明確自身的不足,通過反思達到改正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與學生間會有明顯的代溝,老師在課堂上按照教案內容講述相關知識,學生在下面認真聽課,但并未與學生間產生良好的溝通與互動,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時,害怕擾亂課堂秩序,不會要求老師重新講解,這樣學生錯過了聽課機會,一個知識點未及時掌握,會影響后續(xù)的學習,這樣長期積累,學生因為跟不上課堂教學節(jié)奏而失去學習興趣。針對這種現象,要求老師在講解過程中明確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在上課時間細講該部分內容,并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互動,明確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拉近老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因此,在長期的小學教學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合理懲罰的重要保障,在教學中,老師應努力營造和諧、平等、互愛的師生關系,這是現代小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走進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理解并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感受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出現問題時,不應以打罵的方式懲罰學生,而應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處理矛盾,這樣才能博取學生的信任,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使懲罰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小學教育中面對教育懲罰問題時,首先,我們必須掌握懲罰的度,對學生的懲罰過輕,猶如隔靴搔癢,難以取得懲罰的效果和目的,反而降低了老師的威信,而懲罰過重,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會給老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老師應明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出氣筒”,而是根據學生犯錯誤的嚴重程度、年齡特征以及心理可承受的壓力,尋找合適的機會懲罰。如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假若某一學生上課睡覺,如果老師第一次發(fā)現學生在睡覺,就輕輕地叫起學生讓其聽課,或許是因為學生晚上睡得晚或沒有休息好,假若某一學生在每節(jié)課堂上都睡覺,說明該學生沒有聽懂課堂學習內容或已失去學習興趣,老師首先應私下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上課睡覺的真正原因,再做懲罰決定,如果老師說完下節(jié)課繼續(xù)睡覺,那么老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懲罰,比如站著聽講或者找家長協商解決,讓學生信服該懲罰方式。
在小學教育中,合理的教育懲罰能讓學生明確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之處,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在新時期教育格局下,命令要求老師嚴禁體罰學生,有時候老師想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懲罰學生,讓學生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因輿論的壓力,老師不知選擇怎樣的方式,對懲罰紅線尚不明確。因此,學校應制定合理的校紀校規(guī),作為老師合理體罰學生的重要依據,學校應制定合理懲罰學生的實施細則,在細則中,應明確在何種情況下能懲罰學生,懲罰依據是什么,怎么懲罰,懲罰到何種程度等,讓老師心中有數。學校在制定實施細則中,首先應遵循國家的教育政策法規(guī),多方面地聽取學校、家長及學生的意見或建議,保證校紀校規(guī)實施細則的可行性,在保證老師和學生安全的前提下,依據學校規(guī)章制度,做出合理的懲罰方法,在懲罰過程中保障學生的安全和心理不受到傷害,同時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懲罰問題是一個既敏感又必須實施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客觀有效地認識教育中的懲罰,需要我們不斷尋求合理的、適宜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懲罰方式,只有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在懲罰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一視同仁的原則,尋求適宜學生懲罰需求的方式,才能合理地實施教育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