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 楊 娟
激勵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或鼓勵支持,無論學生的表現(xiàn)優(yōu)秀或者較差,教師都要維護好小學生強烈的自尊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對學習抱有強烈的信念,樂于主動學習。激勵教學具有普遍性和針對性,小學語文是小學課程中最基礎的一門課程,重在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思維。教師和學生要互相配合,互相合作,減少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盲目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第一,激勵教學的目的性很強。激勵教學給學生設定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無論是正激勵還是負激勵,都是有目的性的,無目的的激勵教學是無效且無意義的;第二,激勵性教學是及時性的。激勵教學一定要看準時機,把握機會,不能脫離實際場景,否則就沒有任何教學意義了;第三,激勵性教學是有效性的。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要重視激勵的有效性,特別是注意使用負激勵的教學方法,掌握不好就會適得其反,對學生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第四,激勵性教學是有整體性的。激勵性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教師在謹慎使用激勵性教學時,要縱觀全局,把握整體,合作協(xié)調(diào),提高效率。
第一,激勵性教學能為懵懂迷茫的小學生在踏入學習之門時指引學習前進的方向,教師能把學生正確地引導進學習的環(huán)境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第二,激勵性教學能夠讓學生充滿自信,主動學習,參與課堂教學,課堂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自我意識,教會學生勇敢無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激勵性教學能夠避免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厭惡情緒,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課本內(nèi)外的知識的魅力。
如今還是有很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重設立教學目標。許多學生課后反應教師課堂節(jié)奏混亂,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學重難點不清楚,而且有些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聽不進去,教師講得也毫無激情,這就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成績上不去,徒做無用功。
如今,傳統(tǒng)教學依然根深蒂固地影響著許多教師的教學手法,教師占據(jù)主導地位,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課堂上,教師只顧著自己講,趕進度,完成教學計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感受,課堂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聽不懂就不愿意聽,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學習興趣也降低,自然成績就上不去。
啟發(fā)性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前充分備課,教師要把握教學時間,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采取有趣的問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發(fā)問、答問、思考,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fā),將教學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內(nèi)容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小學生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自尊心和好勝心卻很強,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語,切忌過于嚴厲批評小學生,避免打壓他們的自信心和傷害他們的自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的力量,小學生愛聽表揚的話,所以教師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切忌責罵,而是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樹立學生的自信。教育學生要培養(yǎng)耐心和信心,要鼓勵學生勇于克服困難,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就是他們的引路人和指明燈,教師要注重和學生的溝通交流,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學習困難,并給出建議或者意見,促使學生不斷前進,不斷進步。
對于剛剛踏進小學校園的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明確地建立起是非觀念,教師是他們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也是關系最為密切的人,這個時候就要教師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生會觀察模仿教師的行為和語言,在他們的意識中,教師是除父母之外最令他們敬仰的人,所以,在日常的行為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完善學生的人格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激勵教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強大的自信和勇于表現(xiàn)的個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激勵教學,保持仁愛之心,愛護學生,關心學生,讓學生在充滿關心和鼓勵的環(huán)境中努力學習,不斷進步。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更要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語文整體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