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廟新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認知外部世界,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進行深度探索,旨在拋磚引玉,望能起到可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方法
閱讀是提升學生基本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讓學生知閱讀、會閱讀、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事物。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提升教育教學有效性,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和激發(fā),與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是分不開的。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整合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的情境,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月亮和云彩》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月亮、云彩的圖片和動畫,營造“月亮和云彩賽跑”的真實場景,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帶領學生感悟文本
語文教師應當有效運用提問藝術,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從而有效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感悟文本。
1. 找到貫穿全文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找準時機,拋出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深度閱讀文本,感悟文本。例如,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時,筆者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習,談一談“為什么媽媽流出了淚水”,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文中找依據,仔細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愧疚之情;又如在教學《軍神》時,筆者讓學生圍繞“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一句進行討論,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
2. 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課文的題目是整篇課文的文眼,或照實直書,或暗含隱喻。因此,從課文的題目創(chuàng)設疑問,能更直接刺激學生的閱讀情感,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例如,在教學《九色鹿》和《桂花雨》等課文時,學生看到課文題目就很容易產生遐想和思考,引發(fā)閱讀期待。
3. 從課文的關鍵字入手。于永正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教學的味道在哪里?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辈浑y發(fā)現,詞句閱讀和理解對于感悟整篇文章的思想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番茄太陽”》時,讓學生從理解番茄與太陽的具體含義入手,很快便能感受到譚千秋的偉大師德。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于直觀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畫畫、游戲、唱歌、表演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課堂活動形式。結合學生這一特征,可以為學生舉辦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用趣味化的活動氛圍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自讀、合讀或者群讀,多樣化的閱讀形式,可以給學生更多的閱讀期待,極大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倘若單純地進行閱讀教學,不進行相關綜合訓練是很難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xù)下去的。因此,重視讀寫結合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1. 仿寫。立足語文教材中經典的語篇,模仿其寫作風格、寫作手法和布局謀篇的技巧,即同義詞替換。這是最簡單的寫作形式,對學生的模仿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邊讀邊模仿,在提升閱讀水平的同時,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
2. 編寫和擴寫。要求教師能夠發(fā)現課文的留白部分,巧妙地將故事主線延長或者改變,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深度閱讀課文,思考多種可能性,在原有故事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改編或擴充,使故事內容更加飽滿。
3. 妙寫。寫作需要靈感,靈感則來自于情感。閱讀文本為學生和作者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受到情感的熏陶,立足情感基礎進行隨筆、讀后感等形式的寫作訓練,升華學生的閱讀情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有效進行閱讀訓練,對于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究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閱讀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達玟霖.淺談小學語文的魅力課堂[J].祖國,2018(2).
[2]李卷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研究[J].學周刊,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