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花雷
朱小蔓教授是“情感教育”的首倡者和集大成者。2014年,年近70的朱教授再度出征,親自領銜了“教師情感表達與師生關系構建”項目,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有幸在全國范圍內(nèi)被遴選為該項目的兩所種子學校之一?;谠擁椖?,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提煉出了“普通中學校園情感場生態(tài)構建”的課題,該課題被確定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
一、緣起
當今社會,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學校如果不變革,不轉變師生關系,就會面臨生存危機。當前,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中很多源于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而問題的關鍵在于情感,即是否能關注和尊重對方的情感,是否能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情感。
“場”既指場所,也指作用,因而“情感場”既是以情感為作用方式的“場”,也是以情感為存在方式的“場”。而校園情感場就是以校園為基本范疇的情感場,它生成于校園,存在于校園,作用的主客體也離不開校園。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場”的輻射性特點,它在空間上可延伸到校外乃至社會所有場所,在時間上可持續(xù)到長久的未來,在作用對象上可涵蓋各種身份的人。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大到校園及校園所依存的社會,小到班級和小組都是“場”,都存在“場”,乃至每個個體也能自發(fā)地產(chǎn)生“場”。此外,伴隨著人們對美好生存狀態(tài)的向往,“生態(tài)”一詞已被更多賦予了健康、美好、和諧、充滿生命活力的內(nèi)涵。因而,“校園情感場生態(tài)”可理解為一種基于校園情感場,具有場特質和場作用的理想生態(tài)。從教育視域看,它處于一種自然的(不知不覺中)、有溫度的(正向引導)、生長著的(正面成長)狀態(tài)。
二、研究目標與實踐體系
“普通中學校園情感場生態(tài)構建研究”主要立足于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探索普通中學如何多維度構建正向情感場,進而共生為一個強大的校園情感場,并借助場作用,使師生形成美好的生活、工作、學習狀態(tài)。據(jù)此,學校將課題研究進行了分解,形成了一個總體研究架構。
1.校園情感場生態(tài)構建的策略
一是校本化策略。學校根據(jù)自身條件,繼承并發(fā)展了“誠信教育”德育品牌和“三單”教學品牌等傳統(tǒng);在開展田家炳基金會“共創(chuàng)成長路”等外來課程的同時,融入情感教育元素和校本化素材,使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更凸顯出了情感文化和校本特征。
二是有序漸進。學校的課題研究和實踐工作遵循規(guī)律,循序漸進。例如,遵循教育對象的年齡段或學段的順序,對場的建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
三是從局部到整體?!皥鲈础钡慕ㄔO是從每一個局部點開始的,在點與點之間建立聯(lián)系,使場與場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回應,逐步提高教育效果。
2.教師情感素養(yǎng)的提升
通過專家指導、群體集中培訓、閱讀理論書籍等途徑,著力提升教師的情感素養(yǎng)。學校以教師為保障,深入推進情感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以教師為基本“場源”,構建強大的校園情感場。
3.校園情感場生態(tài)構建的途徑
一是校園情感場的環(huán)境建設。這包括硬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在自然環(huán)境的構建上力求蘊含教育要義,給人以情感溫度與啟發(fā)。在人文環(huán)境的構建上,融入了情感關懷的文化氣息,強調對他人的情感識別以及每個人對他人良好的情感表達,從而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是課堂情感場的生態(tài)構建。首先,從學科領域進行情感因素分析,開展學科研究。挖掘每門學科的思想、理念和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探析能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提高學生良好情感品質的教育要素,進而提升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學校還將美學引入學科教學,讓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學生感受學科之美、探索語言之美、形成姿態(tài)之美、營造境界之美。其次,針對課堂教學開展基于情感場的生態(tài)課堂構建研究。研究從課前準備到引入新課再到課堂結束,對如何創(chuàng)設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情感場,如何構建一個健康、美好、和諧、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生態(tài)進行探究。最后,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研究。學校參與了總項目組的《教師情感表達與師生關系構建觀課及課堂教學研討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研討與建設,研究如何根據(jù)《指南》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評價,使得教師的教學從教學設計開始就有了更科學、更關注人的內(nèi)心需求的操作性指導依據(jù)。此外,還通過賽課、展課等途徑,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了《指南》,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三是德育活動中的情感場生態(tài)構建。學校依據(jù)情感教育理論對共創(chuàng)課程進行了校本化開發(fā),對誠信教育品牌進行了深度開發(fā);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進行情感場建設,讓班級管理更具人文氣息;在儀式和實踐活動中進行情感場構建,讓豐富的情感元素深入學生的心靈。
四是管理和服務工作中的情感場生態(tài)構建。開展暖心、愛心、貼心工程,讓學校管理在制度層面做到人性化、以人為本,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教師的情感需求,能夠拉近干群關系、師生關系,消除隔閡。
三、理論與實踐價值的分析
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的研究立足校園和基層學校的主要工作,基于場理論創(chuàng)設蘊含生命能量的校園情感場,實施具有校本化特色的情感教育,依借場作用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規(guī)范、自我超越,從而讓整個校園形成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理論上,學校提出了“校園情感場生態(tài)”的概念和系統(tǒng)操作理論構架,豐富了“校園情感場”“生態(tài)”等概念的內(nèi)涵,拓展了其理解方式和實踐操作方面的思路。基于朱小蔓的“情感教育”研究,同時借鑒李吉林、盧家楣等人的研究,以“校園情感場”的作用來詮釋和實現(xiàn)“情感表達”,進行情感教育。
在實踐方面,學校作為朱小蔓教授的“教師情感表達與師生關系建構”項目實踐基地,對該項目的實踐實現(xiàn)了校本化,使之從宏觀到微觀、從抽象到具體均具有了很強的可操作性。該研究既為美好的教育生態(tài)提供操作路徑和范式,也是對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指向教育現(xiàn)場思路的落實和校本化。
目前,“普通中學校園情感場生態(tài)構建研究”課題作為一項立足于基礎教育實際、基于情感教育思想的課題,不僅對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的辦學和研究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同時也不斷對外產(chǎn)生輻射和聯(lián)動,產(chǎn)生了更大的社會效應。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