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劍
(同煤集團永煤公司, 山西 大同 037000)
煤礦作為我國現階段主要能源,存儲量豐富,在我國化石能源中煤炭資源占比94%[1]。雖然近幾年其他新能源利用比率不斷提升,但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煤炭仍將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起著及其重要作用[2-4]。研究分析我國能源資源結構比例可知,煤炭作為主要能源,占據70%以上的一次能源需求[5]。但同時給煤炭安全生產提出更高要求,據統計我國的煤炭產量中只有約1/3為科學產能[6],這就需要對煤礦安全高效開采進行深入研究。本文所研究的煤層地質條件較為復雜,開采過程中經常出現架前冒頂、支架壓架、煤壁片幫等現象,嚴重影響回采速度。回采速度緩慢又會帶來巷道維護困難、防火工作難度加大等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
永煤礦工作面支架選用型號為ZF3000/17/28支撐掩護式液壓支架,具體參數見表1,工作面支架控頂距如圖1所示。支架頂梁前后端距離為3 542 mm,加長梁長度為1 200 mm,加長梁露出煤壁距離為600 mm,支架后柱到頂梁尾部尺寸為415 mm,前后立柱間距離為1 000 mm。
采煤層支架在循環(huán)移架過程中,當支架移動到新的工作位置后,泵站供油使得支架升起重新接頂達到支護要求,此時支架內部的壓力稱為支架初撐力。支架初撐力的大小對工作面頂板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響,初撐力過小會嚴重降低工作面安全性,出現頂板壓力過大時會導致立柱迅速下降,造成突發(fā)事故概率增大。下頁圖2所示為該工作面支架整體初撐力的頻率直方圖。從圖可以看出,液壓初撐力主要分布在0~1 600 kN范圍內,所占比例達到74%,0~2 000 kN范圍內,初撐力占比達99%。通過計算分析其平均初撐力為1 273.23 kN,只為額定初撐力的50.28%,可以得出該工作面支架初撐力偏低,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表1 ZF3000/17/28支架參數表
圖1 支架受力模型圖(單位:mm)
為了研究各支架利用效率,對該工作面支架的加權阻力進行統計。通過對礦壓觀測期的觀測統計,得到工作面各液壓支架加權阻力頻率,具體統計見下頁表2。
圖2 支架初撐力頻率直方圖
表2 加權阻力頻率統計表
通過對上述數據分析可知,該工作面各支架工作阻力分布出現偏載現象。對于25號支架出現33%的統計量超出支架額定工作阻力,65號支架出現63%的統計量超出支架額定工作阻力;而在2 520~3 000 kN范圍內,25號~85號支架都占有部分統計比,85號支架占比高達56%,在來壓期間將會有一定支架工作阻力超出其額定工作阻力。從以上統計結果可知,該工作面所選支架額定工作阻力偏小,不能有效保證工作面安全生產,并且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通過對工作面各支架前立柱、后立柱所受工作阻力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更加明顯發(fā)現支柱受力情況。圖3—圖5所示為15號、65號、85號支架受力情況圖。
從各支架支護強度圖可以發(fā)現,該工作面存在支架偏載現象,15號支架前立柱工作阻力大于后立柱阻力;65號支架則偏載較為嚴重,后立柱幾乎受力為零;85號支架前后支柱工作阻力大致相同。
根據圖6所示的支架受力模型圖,分析其受力情況。具體參數如下:前立柱與后立柱間的距離為1 000 mm,頂梁尾部到支架后立柱的距離為450 mm,頂梁前段到后端距離為3 542 mm,加長梁前端煤壁露出長度為600 mm。F1為支架前柱受力大小,F2為支架后柱受力大小,F3為煤壁對加長梁的作用力。分析過程中假設支架頂部受均布載荷q,則支架在支柱、煤壁支撐力、頂部覆巖層載荷作用下受力平衡,其受力示意圖如圖7所示。
圖3 15號支架支護強度
圖4 65號支架支護強度
圖5 85號支架支護強度
圖6 ZF3000/17/28支架受力模型圖
圖7 ZF3000/17/28支架受力示意圖
可得出支架平衡方程為:
式中:L1為頂梁尾部到支架后柱間距離,取450 mm;L2為支架前后柱間距離,取1 000 mm;L3為支架前部到頂梁端部距離,取3 542 mm;L4為加長梁前端露出煤壁距離,取600 mm;為q支架頂部所受均布載荷,取686 kN/m(計算中取頂梁長L=4 742 mm)。將上述參數代入公式后可得:F1=-500 kN,F2=2 958.8 kN,F3=384.4 kN。
通過上述計算結果可知,支架后立柱受力為負值,說明后支架處于受拉狀態(tài)。在該工作面支架上安裝長1.2 m、寬1.4 m加長梁后,支架控頂距增加,在頂部受到均勻載荷q后,支架兩排立柱合理作用點到煤壁的距離增加,支架出現埋頭現象。另外,在頂部覆巖層的作用下,支架尾梁受到向下作用力,支架后柱相應的受到拉力現象,從現場鉸鏈銷軸被彎曲和拉斷的情況也可以驗證后立柱受力情況。
為了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前后立柱受力情況,根據該工作對支架前、后立柱安裝的數字壓力計數據進行采集,統計支架前立柱和后立柱阻力頻率分布表如表3所示,直方圖如圖8所示。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后立柱的平均阻力為1 399 kN,額定阻力3 000 kN,約占額定阻力的46.6%,受力為0 kN的后立柱占比17.8%,受力在0~800 kN范圍內占比27%;而前立柱的平均阻力位2 033.38 kN,約占額定阻力的67.77%,受力在1 400~2 600 kN范圍內占比為65%,說明前立柱受力主要分布在此范圍內。分析結果表明該工作面前后立柱均存在一定的偏載現象,主要體現在后立柱受力普遍小于前立柱,沿著工作面支架嚴重傾斜,支架穩(wěn)定性不好。這種情況將影響到支架移架,移架過程中往往需要在加長梁下方設置單體柱,增加各支架支撐力,從而保證支架的順利移架,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移架時間,影響采煤效率。
該工作面現場移架過程中發(fā)現,由于在支架前端安裝了加長梁,支架重心前移,造成支架偏載現象嚴重。支架移架過程中經常出現倒架、壓架以及支架埋頭等現象,并且移架過程中需要在前端加長梁下方設置單體柱來協助移架。另一方面,由于支架存在偏心,為了防止支架底座傾斜,在移架過程還需要在底座處設置單體柱調整支架,完成各支架的調整。在移架過程中,工序較為繁瑣,增加了移架時間,造成了移架時間與割煤速度間的矛盾,嚴重影響開機率。表4對工作面部分支架移架時間進行了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該工作面移架速度較慢,最短移架時間為7 min,最長移架時間達到23 min,工作效率較低,對工作面推進速度造成了嚴重影響。
1)通過對該工作面液壓支架進行適應性和力學分析,可知該工作面支架整體初撐力偏小,53%支架的初撐力主要集中在800~1 600 kN,平均初撐力僅為額定值得50.23%,初撐力較小使得工作面煤壁片幫及頂板離層加重,造成頂板下沉量增加;
表3 架前立柱和后立柱阻力頻率分布表
圖8 支架前、后柱循環(huán)末阻力頻率分布直方圖
表4 工作面部分支架移架時間統計
2)在統計的支架中發(fā)現部分支架阻力已經接近支架額定工作阻力,在來壓期間很容易造成支架過載,說明工作面選用支架工作阻力偏??;
3)對支架前后立柱受載情況的分析結果表明,工作面支架存在普遍的偏載現象,受力主要集中在前立柱上,后立柱受力較小,這就會嚴重影響支架初撐力的發(fā)揮,對支架穩(wěn)定性造成嚴重影響。
4)移架工序復雜,降低了工作面推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