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群石實驗小學 肖麗萍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在人一生中是啟蒙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此時讀一些合適的課外書,有效指導其進行課外閱讀,將對孩子終生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此,我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學習情況,談談我是如何讓低年級學生走進童話,與童話“交友”的。
王尚文教授曾說過:“聽,是語文學習的精髓?!薄奥犕挕笔堑湍昙壗處熤笇Ш⒆印皶牎钡囊环N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聽童話是“童話引路”教學的起步。實際的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抓信息,聽故事的大概內容。在聽故事時,要求學生邊聽邊記,培養(yǎng)學生抓住故事的重要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
2.抓線索,聽故事的發(fā)展。聽故事時,引導學生關注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結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3.抓中心,評人物。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品讀中,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4.抓畫面,促想象。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聽故事中在頭腦中展現(xiàn)畫面,拉近與童話意境的距離,走入童話人物的情感世界,這樣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復述故事”是讓孩子把聽到的故事,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故事的梗概利用自己的語言再講一遍。復述作為“說”這項能力的重要訓練手段,如何開展“復述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呢?
1.利用插圖,激情引趣
比如《丑小鴨》,本文圖文并茂,分別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編繪了三幅圖畫,從剛開始長得又大又丑遭人討厭,就連哥哥、姐姐也嫌棄它,后來,丑小鴨很沮喪地離開了他們,在外面,它的流浪生活并不好過,同樣處處受到欺負,它又冷又餓。忽然有一天,丑小鴨在清澈的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它再也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討厭的鴨子了,而是—只美麗的白天鵝。低年級的童話故事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膽地說,最后圖文對照讀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故事中的插圖色彩鮮艷、形象具體、富有童真童趣,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如教學《小貓釣魚》一文時,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書中的插圖,然后說說小貓起先為什么釣不著魚,后來為什么釣著魚了?由于這些插圖就是一個故事情節(jié)的體現(xiàn),作為老師,要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有順序地進行觀察,看人物的表情、動作,想人物的語言、心理,最大地發(fā)揮了課文插圖最大的作用。所以學生會說得非常生動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緊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的?就這樣圖文結合,喚起他們的情感,對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幫助的。
2.抓住關鍵詞,利用填空形式復述
“復述童話故事”是鍛煉兒童記憶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可以抓住關鍵詞,利用填空形式引導學生復述。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填空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只為學生提供一根復述的“拐杖”。通過老師設置的情節(jié)暢所欲言,學生有了表達的框架與表述的順序。這個環(huán)節(jié)由扶到放,降低難度,提高了孩子們的口語能力。如復述《勇敢的小刺猬》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
在小伙伴當中,小猴最瞧不起小刺猬了。因為____________ ,_________ 。
有一天,小伙伴們正在做游戲,突然_____________ 爬到了它們跟前,小動物們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小刺猬___________ 。最后蛇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抓住關鍵詞,利用填空形式引導學生復述 ,從而在復述中充分訓練了每位學生的思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蓖捁适虑塾腥ぃZ言淺近、生動、口語化,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孩子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模仿各種人物的語氣進行角色朗讀,運用了富有變化的朗讀形式,張揚學生的個性,從而燃起學生讀書的熱情。例如,教學《勇敢的小刺猬》時,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1.當大家要一起玩的時候,小刺猬也想參加,小猴是怎么說的
“呸,你呆頭呆腦的能干什么?去去去,別湊熱鬧!”(這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從小猴的話中體會人物的語氣,那么為了更好地把小猴生氣的語氣表現(xiàn)出來,老師應該引導學生用較快的語速、較高的語調表達出小猴的態(tài)度)
2.當小猴不歡迎小刺猬的時候,小鹿和小松鼠怎樣說
“小刺猬并不笨,每天夜里他都能捉幾只老鼠。求求你了小猴,還是讓小刺猬參加吧!”(從句子的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猴的語氣是傷心的,那么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用較慢的語速、較低的語調引領學生入情入境)
課本劇的表演,在課堂教學中能起到培養(yǎng)閱讀興趣,張揚個性的效果。表演過程中,老師可充分用聲音、圖片、動畫、情境等形式,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通過肢體扮演,用“玩”的方式來對待童話,符合小學生愛動好玩的特征,真正滿足了兒童游戲的自然天性。
我們在這里所提倡的表演只是手段,“醉翁之意”在于讓學生參與體驗,把自己的理解展示出來,在演的過程中還可以抓住故事的重要信息,用神態(tài)、動作來表現(xiàn),再加上各種角色形象的扮演,引導學生在“演”中“悟”,在“悟”中“演”。如在《小貓釣魚》的故事中,老師利用小貓、魚竿、老貓等頭飾進行分角色表演,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充分模仿各種人物的語氣,把老貓的語重心長、小貓的調皮任性,通過繪聲繪色的表演很好地復述出來。在愉悅的表演中,學生積累了語言,提高了表達能力,以演促悟——在表演中張揚個性,既順應了語文學科性質的要求, 也符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興趣特點。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正確引導,設計不同的更有效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為基礎”帶領孩子們真正地走進童話,感受童話中的真善美!相信只要我們攜手,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品悟童話之美,必將開啟學生的閱讀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