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 秦小燕
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聽說讀寫是衡量核心能力的關鍵指標,“說”可以被認為是閱讀和書面表達之間的過渡階段,能夠有效夯實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在教材的課后習題中,都會設置和復述相關的習題,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時,以自主口頭表達的方式對相關素材進行重新組合,同時還要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以及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以此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整體把握文本以及理清文本脈絡。所謂復述,并不是對文本語言的完全復制,只有深入透徹地理解文本,才有助于促進學生語言的有效積累以及高效內(nèi)化。教師應結合有效的教學舉措,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內(nèi)容,深入理解文本語言,這樣才能夠?qū)ξ谋咀龀鲇行У慕鈽嫞拍軌驗榻酉聛淼膹褪雒鞔_邏輯線索。
以《普羅米修斯盜火》一課的教學為例,一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文本,并嘗試基于整體的視角感知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由此提煉出故事的發(fā)展主線,可以簡單表述為“無火—盜火—受罰—自由”。實際復述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組織學生理解相關語段,同時還要與所提煉的標題展開對比,幫助學生明確語言表達的具體方向,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對情節(jié)的整體把握,才能夠基于上述邏輯順序展開有序復述。
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概括文本的內(nèi)容提綱,既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與理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清文本脈絡,準確把握復述的關鍵節(jié)點。組織學生深度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緊扣文本中人物的神態(tài)以及動作描寫等相關細節(jié),感悟人物的個性特點,準確定位人物形象,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從整體把握潛藏在文本背后的深厚意蘊。
對于任何一種文體來說,不管是語言表達還是語言風格,或者是相關素材的選擇以及結構的設計,都會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文體特點。由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復述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改變復述的文體,使學生可以在重置文本結構、改變語言風格之后仍然游刃有余,這樣的方式一定有助于促進學生復述能力的顯著提升。
《麋鹿》這篇課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說明文體,所以學生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難以提升閱讀興趣,如果復述依然以說明文體的方式,更難收獲顯著的效果。此時,如果教師可以嘗試改變文體,例如選擇記敘文的方式,便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復述主題確定為“麋鹿的自我介紹”,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展開,分別基于生長環(huán)境、外形特點以及生活習性等層面展開敘述,既突破了說明文嚴謹?shù)奈捏w風格,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復述的趣味性,是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舉措。
實際上,復述并不是對文本內(nèi)容的完全復制,而應當具有復述者的個性化表達特點。學生是完整的生命個體,擁有個性化的思維方式以及豐富的想象能力。更高層面的復述需要立足于文本內(nèi)容,飽含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還結合了學生對文本所展開的合理化補充或者拓展,這樣才能夠有效豐富文本內(nèi)涵,才有助于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以《三顧茅廬》一課的教學為例,一位教師緊扣文本細節(jié)展開復述,同時還注意到在這篇課文中更多地展現(xiàn)的是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人物之間的對話相對較少。所以在組織學生展開復述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聚焦于人物的動作,組織學生揣摩動作描寫的用意,并由此設計人物對話。通過對話進一步完善劉備的性格,展現(xiàn)其愛惜人才的特點。在接下來的復述中,結合教師的積極引導和點撥,學生將自己創(chuàng)編的人物對話和文本中的動作描寫進行有機整合,并由此創(chuàng)編口頭復述版本,既豐富了文本內(nèi)容,激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口語表達能力的顯著提升。
教師應巧妙利用文本中的空白之處,組織學生展開文本的續(xù)寫或者續(xù)說,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多功能性的文本復述方式。為了有效促進復述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必須深度研讀教材文本,準確把握其中的空白之處,并以此為落點,激活學生主動復述文本的興趣。
例如,《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所講述的是劉老師的故事,雖然劉老師已經(jīng)失去左腿,但是身殘志堅,仍然和一個正常人一樣,堅持給學生上課,甚至去放風箏,由此可以看出劉老師的樂觀精神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他為每一個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若干年后,學生仍然深深思念劉老師,經(jīng)常會思考劉老師在做什么。基于這一文本特點,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如下續(xù)寫文本的練習:如果作者再一次見到劉老師,他會說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由此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幫助學生體悟作者對老師的尊敬以及濃濃的思念。通過這樣的處理,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續(xù)寫文本的熱情。
總之,復述的過程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特點,同時也包括對文本的自主解構,通過對語言的二次創(chuàng)作或者補充,形成具有個性化的語言體系。所以,教師必須要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拾級而上,這樣才有助于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