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海
語文課程標準對高中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對于如何更好地學習積累文言虛詞和實詞,筆者在《文學教育》2018年4期下和6期上分別做了分享。這里,筆者再不揣冒昧把自己日常教學中所編的常見文言句式口訣也分享給各位老師,以期大家批評指正。
判斷句口訣:
現(xiàn)在判斷多用“是”,文言判斷“是”較少①;
“是”在文言常作代②,古今差別要分開。
文言判斷七類型,種種類型記心中。
一是單用“者”或“也”③;二是“者也”不分開④;
三是“者”“也”兩個配⑤;四用“為”“乃”要留意⑥;
五用“則”“誠”“固”或“皆”⑦,強調(diào)判斷不奇怪;
六是名詞直做謂,“此人力士”就是例;
否定判斷常用“非”⑧,譯成“不是”算七類。
①巨是凡人。
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④沛公之驂乘樊噲者也。
⑤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卿為清望官。
⑦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予購三百盆,皆病梅。
斯固百世之不遇也。
⑧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也。
被動句口訣:
文言被動少見“被”①,六種標志要領(lǐng)會:
一是用“為”表被動,“為”放動前譯成“被”②;
二是動前有個“為”,后跟一個“所”來陪③;
三是用“于”表被動,它在動后引主動④;
四是用“見”表被動,“見”放動前譯成“被”⑤;
五是“見……于”或“受……于”,“于”在動后引主動⑥;
六是句中無標志,主動被動要當心⑦;
上下文句多琢磨,各種類型能分清。
①今日被驅(qū)遣。
②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者,何也?
③若屬皆且為所虜。為仲卿母所遣。
④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⑤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⑥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⑦函谷舉。
賓語前置句口訣:
賓語前置很特殊,古今差別要記?。?/p>
現(xiàn)在前置用“把”“對”,或用“連”和“也”“都”配。
文言前置有條件,四種情況記心間:
疑問句中代作賓,賓語前置是實情①;
否定句中代作賓,賓語前置不用問②;
此外“之”“是”作幫助,賓“之”動式是句型③;
有的加“唯”變成語,“唯才是舉”是例證。
還有一類很少見,“相”“見”代人亦前置④。
翻譯之后還原位,語句通順意義明。
①沛公安在?微斯人吾誰與歸?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
雞鳴而駕,唯余馬首是瞻。
④久久莫相忘。府吏見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