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運河中心小學 卞國林
教育家張志公曾經有言:“語文教學在普通教學工作中算得上是一個‘老大難’,而作文教學則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痹谛W作文中,學生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寫作內容空泛、缺少中心思想,存在“記流水賬”的問題。學生在完成寫作之后,沒有得到想要的反饋,甚至是接受到失敗的打擊時,寫作熱情就會消退,變成寫不出、不想寫的惡性循環(huán)。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閱讀和生活觀察的積累來擴充知識庫,變得有話可寫,再通過教師傳授的寫作策略來精煉寫作,從而提高學生對寫作的熱情,提高寫作能力。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且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發(fā)展的一種內在心理狀態(tài)或者內在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作文學習的動機可以加強并促進學習活動,同時,學習活動的成果又可以鞏固學習動機,兩者相互促進。
在教學時,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理解知識的意義和價值,能夠明顯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動機。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體驗斟詞酌句中的奧妙,教師可以列舉幾個相近的句子,如詞組一樣但語序不同、語序一樣但重點不同等,來讓學生判斷表達意思有何微妙差距,激發(fā)學生對文字表達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適當組織競爭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用自己的能力獲得教師與同學的認可,滿足獲得成就的強烈愿望。
當代小學生缺乏作文表達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知識積累缺乏,一個見多識廣的學生與一個只專注于課本知識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水平是完全不一樣的。此種背景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閱讀方面,教師自己要做到多讀多想,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文章積累提升上去,在平時與學生交流時要展現出自己身為教師的引導作用。如在課上,將自己平時積累的美文美句和學生一起分享,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同時,教師在平時上課時,可以將教材中的課文與學生一起欣賞探討,如在《珍珠鳥》一課的教學中,學習該文章的布局、人物的描寫方式、感情融入方式,讓學生了解文章之美,培養(yǎng)閱讀興趣。教師在推薦課外閱讀書目時,既要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還要考慮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方式,除了經典古詩和童話名著以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國內外經典名著的閱讀。教師也可以增加班上的小圖書庫,根據班上學生推薦來進行篩選,這樣既可以滿足推薦者的自尊心,也可以擴展其他學生的閱讀面。
學生對于寫作表現出的抗拒心理主要是由于寫作能力偏低,不能得到教師的肯定,而后教師沒有進行適當的改進引導,導致寫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最后對作文產生抗拒心理的結果。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時,一般是根據考試標準來進行培養(yǎng),學生就將作文和考試聯系起來,認為作文就是考試,不能夠將語文中的其他知識和作文緊密聯系起來?!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教師應在平時進行教學時,適當進行寫作擴展,但寫作要求不能過高,要讓學生進行自由表達,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興趣。如在進行古詩《漁歌子》一課的教學時,讓學生選擇一兩句進行自由拓展寫作,描寫出自己對這句古詩的喜愛以及為什么喜愛,再描述出自己心里所想的這句詩的場景。
教師在引導學生可以進行簡單寫作時,讓學生進行日記寫作,但不應強制要求,不讓寫作成為學生的負擔,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正所謂“我手寫我心”,學生的表達一定是自然不做作的、優(yōu)秀的。教師在春游等集體活動之后,要求學生進行游后感的寫作,學生進行了親身體驗,記憶非常鮮活,這時進行寫作就會情感充沛,寫作興趣高漲。通過這些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于寫作魅力的了解,從而提高寫作興趣。
在寫作方面,學生的表達往往是直接的,想到哪寫到哪,這就導致其不能正確構建文章布局,不能將自己的情感完美融入文章,顯得文章混亂,情感空洞。這是由于學生沒有完整的寫作策略,在教師評改后也不知具體問題所在,不知該如何改進。同時,教師在修改作文時,往往站在一個水平比較高的位置來進行修改,這樣的修改事倍功半。教師可以適當改進自己的修改方式,如與學生一起進行修改,首先將學生的作文中表現出來的普遍和典型的問題和學生一起探討,再讓學生自行修改或小組互相修改,最后再進行總評價。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作文中的問題,還能夠提高學生自我判斷、自我修改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小學作文教學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適當的調整。教師應從小學生的天性出發(fā),要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傊?,作文教學不應局限于提高作文分數,而應該以提高學生終身寫作興趣和終身寫作能力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