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紅
(浙江省慶元縣江濱小學,浙江慶元 323800)
《小馬過河》主要是闡述小馬在過河的過程中,松鼠、老牛對小馬的建議,以及最后小馬自己去嘗試過河取得成功。它告訴學生只有自己親自去做,才能得到事實的真相。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低齡段的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到讀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幫助小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啟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智慧;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教師若能從多維視角去進行教學,既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讓學生主動地學習,輕松地學習,快樂地學習[1]。筆者根據(jù)多年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個人空間,提供參與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欣然接受教師所主導的每一次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發(fā)揮其主體地位。
在教學《小馬過河》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明白文章主旨,體驗文章所描述的每一個動物的形象和話語,教師首先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讀。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老牛”“水淺”“松鼠”“水深”等重點詞語,然后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為什么老牛說水太淺,只到它的小腿上?而松鼠很害怕地告訴小馬水太深,上次都淹死了它的同伴?如果你是小馬,你會怎么做?”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讓不同學生分別扮演松鼠、老牛、小馬、小馬媽媽的語氣來朗讀課文,使得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找出上述問題的答案,進而讓學生相互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得學生積極地去分析和思考,更好地解決本節(jié)的重點,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個與學生平等交流、互動的教學情境。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而不是跟隨大多數(shù)學生的答案。因此,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面容,溫柔的話語,慷慨激昂的熱情去點燃學生,親近學生。當學生回答錯時,教師不要大聲呵斥,而是要耐心指導,學會善待學生;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及時給予肯定,使得學生繼續(xù)保持學習的勁頭。
《小馬過河》一文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把自己作為學生的一員,和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對于表現(xiàn)出彩的學生給予“你想到了教師沒想到的,太厲害了!”“你討論很投入,太棒了!”“你的想法很獨特,太聰明了!”等真摯贊美。當學生對于“老牛為什么說水淺,松鼠為什么說水深?”感到迷惑時,教師應該耐心指導,啟發(fā)他們從老牛和松鼠的外形特點來找出問題答案,這樣他們覺得教師和他們一樣一起思考,一起找出答案,就不會對教師產(chǎn)生害怕、恐懼的心理,反而因為教師的鼓勵而不斷拉近心靈上的距離。學生和教師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并掌握了知識,提升了教學效果。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迸d趣不僅是學習的內(nèi)在因素,也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的最重要的成分。語文只要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吸引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從而為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點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2]。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建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比如:教師在教學生朗讀這篇文章時,讓學生自己先略看文章,然后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開始朗讀。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會產(chǎn)生自己是課堂主人的感覺,需要為自己負責,從而激發(fā)學習這篇文章的積極性。學生朗讀結(jié)束后,針對學生的不同朗讀情況,教師給予表揚、輔導,或者自己引領(lǐng)學生朗讀,進一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朗讀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播放動漫版的《小馬過河》。學生不僅能從視覺上得到享受,而且根據(jù)動漫中的小馬、松鼠、老牛、小馬媽媽的對話,對于朗讀也會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加深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理解。這種多樣化的學習方法,會增強學生的語感,有效地達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這不僅能增進師生間的溝通,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越說越想說,越說越敢說,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得課堂成為他們成長的一個平臺。
如在學習《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出喜歡的理由。一位學生說:“我喜歡‘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么淺,也沒有小松鼠說的那么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因為這句話讓我知道:在生活中,不要只相信別人的話,要敢于自己去嘗試,要做一個勇敢的好孩子。”另一位學生說:“我喜歡‘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試就知道了’這句話。因為它寫出了小馬媽媽教導有方的智慧形象?!?/p>
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暢所欲言的學習平臺,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發(fā)言,幫助學生確立“自主學習”和“協(xié)調(diào)學習”的科學方法,讓學生做主角,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保持奮發(fā)向上的狀態(tài),讓語文課堂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歡。
教師和學生進行對話交流的場所大多在課堂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勤于動腦的習慣,教師要靈活設計問題,從實際出發(fā),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能夠多方面思考問題,師生間能夠達到“平等互動,積極合作,一起進步”的教學成果,啟迪學生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常識來解決問題。
在學習這一課時,在學生扮演不同角色讀完課文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大家讀完以后,覺得小馬、松鼠、老牛的性格特點分別是什么?”學生細細品味之后回答:“小松鼠熱心膽小,老牛踏實穩(wěn)重,小馬天真可愛,小馬媽媽慈祥溫柔。”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繼續(xù)提問:“小馬在聽了老牛和小松鼠的話后,可以用其他方式檢驗河水的深淺嗎?”有的同學說:“可以用竹竿試探水的深淺?!边€有的學生說:“可以朝河水里扔石頭,水花濺起得越高,水也就越深,反之水就越淺?!边@種方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打破常規(guī)思維,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學會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養(yǎng)成舉一反三的思維,不斷取得進步。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欣賞學生,鼓勵學生,不僅要讓課堂氣氛富有活力和激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要把學生當作朋友,秉承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去教學,去關(guān)心愛護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樂于學習語文,學好語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維萍.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看圖說話的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17,(27):14.
[2]婁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群文讀寫結(jié)合策略研究[J].語文知識,2017,(08):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