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永,費聿輝
(山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8)
黨的十九大報告以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眼光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戰(zhàn)略判斷。新時代昭示著新氣象新征程新作為。習近平明確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夠實現的。”[1]在新時代擘畫中國夢的宏偉藍圖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支撐。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邏輯關聯(lián),并辯證統(tǒng)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辯證統(tǒng)一性集中表現為:指導思想的一元性、價值理念的一致性、結構層次的同構性、終極目標的同向性四個方面。從理論層面探討二者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有利于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中,凝聚起追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所謂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指導思想上的一元性是指,二者都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一切行動的基本原則,都毫不動搖地堅守馬克思主義在人們思想意識中的根本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以實現無產階級的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的徹底解放為根本目標,它既是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正確認識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又是對整個世界的普遍聯(lián)系、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辯證統(tǒng)一本質的真理性概括和總結。而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根本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既包含由馬克思恩格斯首創(chuàng)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包括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客觀現實相結合而開創(chuàng)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體系。
1.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命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將無產階級的政治立場和階級利益作為自己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自覺運用唯物辯證的科學方法對未來社會的基本形態(tài)和整體特征進行了科學的預測和宏觀的構想?!按婺谴嬖谥A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盵2]共產主義不僅代表著一種富含真理性的理論體系和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現實運動,而且更是一種未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tài)。實現共產主義既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以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終極奮斗目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指引下,中國夢必將使每個國人熱血沸騰和心生向往,同時也讓每個國人樹立起堅定的信念,并清醒地意識到:只有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奮斗,才能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
2.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就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也是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一以貫之的最高綱領。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盵3]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通關橋梁和必由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以豪情萬丈的姿態(tài)跨入共產主義社會的決勝之道和不二法門。只有牢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將實現中國夢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有機結合起來,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境界,奮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水平邁上新臺階,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征途中,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行穩(wěn)致遠。
1.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其作為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集中表現在,它是對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屬性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真理性探索和總結。馬克思主義強調世界的物質性和真理的客觀性,主張按照世界的本來面貌如實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張透過現象揭示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本質和規(guī)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生活的主流價值形態(tài),只有自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fā)揮其思想統(tǒng)領作用,才能科學把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才能使人們樹立起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更好地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實際效用,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使其真正轉化為全民族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和思想旗幟。
2.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前提。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決定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前提,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進程,才能源源不斷地激發(fā)馬克思主義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中國共產黨人堅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堅信馬克思主義必須隨著實踐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從來不把馬克思主義看成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條?!盵4]由此可見,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涵養(yǎng)和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前提和基本原則。如果動搖或者推翻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理論體系就會被曲解、被濫用,甚至會蛻變?yōu)榻┗慕虠l和庸俗化了的思想觀念。這樣的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就會喪失,其理論價值和生命力就會泯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長久地保持和展現其生命力和影響力,既取決于其本身的科學理論品質,又取決于能否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在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指導地位和主導作用。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黨制定一切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耙匀藶楸尽薄叭嗣裰辽稀笔冀K是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價值理念。
1.以人為本是中國夢最核心的價值理念。中國夢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追求,又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與中國客觀實際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chuàng)舉。中國夢的提出及其最終實現是對人民本位價值觀的時代新詮釋。中國夢實現了個人夢與國家夢、民族夢的有機統(tǒng)一,將個人利益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將個人的價值追求與國家的繁榮富強相鏈接,將個人的理想抱負與民族的振興相統(tǒng)一。中國夢的核心內涵是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尊重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作用,匯集人民大團結的正能量,凝聚每個社會成員的向心力,促進社會與個人的協(xié)調發(fā)展、共同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因此,中國夢向每個中國人呈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的光輝景象,它以極具親和平實風格的語言和志存高遠、激蕩人心的論述高揚了人民本位的價值理念,引領著人民群眾在追逐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
2.中國夢最終可以歸結為以人為本、造福于民。以人為本、造福于民既是中國夢的筑夢目標,又是中國夢的追夢過程和圓夢方式,更是中國夢要達到的圓夢成效。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始終堅持在造福人民的基礎之上筑夢圓夢。中國共產黨領導13億中國人民所進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在大力發(fā)展先進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共同進步,不斷為人民謀福祉。習近平曾明確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5]“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盵6]這些論述都充分表明了中國夢的戰(zhàn)略出發(fā)點是服務人民,其圓夢力量是激勵人民,其價值旨歸是造福于民,其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中國夢既是與人民心心相印的國家夢,更是與人民同舟共濟的個人夢。中國夢充分借鑒和發(fā)揚了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主旨和精髓,著眼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面發(fā)展和前途命運,珍視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立足人民,最終聚焦于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和美好憧憬。
1.以人為本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踐行人民本位價值理念,彰顯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重視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價值訴求,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就理論的普遍性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某一特殊利益階層意志和愿望的表達,而是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全體人民共同意愿的集中統(tǒng)一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著整個中華民族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訴求,反映了全社會的普遍價值共識和人民群眾由衷的心聲,是指導每一位社會成員想問題和辦事情的根本宗旨和價值標尺。
2.以人為本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屬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屬性上是以人民群眾為價值本位的思想觀念體系,是廣大人民群眾最崇尚、最期盼、最認同的基本價值準則和精神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以人民為價值出發(fā)點,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質上代表和寄托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核心利益和共同價值愿望,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者、信守者和發(fā)展者;另一方面是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相信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以人民群眾為建設主體和發(fā)展主體,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人民群眾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的實踐過程中煥發(fā)出強大的吸引力、說服力、輻射力和影響力。在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層面都必須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訴求,全面真實地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價值公約數”。
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體系都具有三個層次的結構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闡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科學內涵,高屋建瓴地揭示了中華民族的光明前景和當代中國的前進方向,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宏偉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蘊含著雋永深刻的思想意蘊,是囊括了國家、民族、社會、人民、歷史等各個層次的宏大敘事,而其最核心最根本的內涵便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三個層面的奮斗目標構成了中國夢的鮮明主題。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以24字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清晰鮮明的邏輯層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為醒目的結構特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次性,深入理解其內在邏輯,是我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前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1.國家層面的戰(zhàn)略目標居于最高統(tǒng)領地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引領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的指南,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處于總攬全局的最高統(tǒng)領地位,對社會層面和公民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發(fā)揮著感召、引領、統(tǒng)率功能。而國家繁榮富強也是中國夢最核心的理想追求,因此,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通性。其次,民主強調尊重和體現人民群眾的意愿,是人民群眾投身社會實踐、掌握自己命運的基本路徑。同時,民主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懈追尋的共同價值目標。不斷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營造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優(yōu)化和完善國家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政治文明路線圖,也是中國夢的重大政治理想。再次,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文化標簽。文明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它表征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積極成果和進步狀態(tài)。文明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因和顯著標志,又充分彰顯了中國夢的“文明之光”更加絢麗多彩和熠熠生輝。最后,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具體、動態(tài)、相對、辯證的統(tǒng)一,它表征著不同事物之間相輔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補、共同發(fā)展的融洽關系。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高度和諧既是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zhàn)略融匯點,又是二者實現目標銜接的“理想公約數”。
2.國富民強是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追求。國家富強,既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進步和國家經濟增長的基本目標和必然選擇,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國家狀態(tài),也是實現人民幸福安康、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物質前提和經濟基礎。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了全體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烈心聲和美好愿望。只有社會物質財富充分涌流,人民群眾才有條件根據自己個人的愿望自由安排工作和生活。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社會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既是實現中國夢的必要條件,又是未來理想社會的本質特征。國富民強不僅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也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國富民強為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互聯(lián)互通、協(xié)調配合提供了堅實的支點,向全世界發(fā)出了期盼繁榮、憧憬美好的積極信號。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從社會形態(tài)角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價值內涵的準確把握,又體現了對理想社會狀態(tài)栩栩如生的擘畫和闡釋。同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是中國夢在社會關系改造和社會生活改善方面的宏大倡議和不懈追求。它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社會形態(tài)的本質特征,反映了我們黨不懈奮斗、長期探索追求的光明前景和崇高理想?!白杂伞⑵降?、公正、法治”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
1.“自由、平等”與中國夢的內在聯(lián)系。首先,自由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前提和基礎。自由既是對理想社會秩序的最佳詮釋,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共同體思想的歷史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由既反映了中國夢的高尚精神追求,又是人民發(fā)展奮斗的現實過程。自由的實現狀況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基本價值尺度。其次,平等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核心要素。平等表現為一種權利,它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公民的天然權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充分尊重和竭力維護人權,保障人人享有平等就業(yè)、平等發(fā)展、平等成才、平等進步、平等追夢的權利、機會和自由。
2.“公正、法治”與中國夢的內在聯(lián)系。首先,公正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公正即社會公平正義,它既是中國夢的崇高價值理想,也是人類社會普遍公認的基本價值理念。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條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然狀態(tài),也是中國夢在社會建設和社會關系改造層面所要實現的理想狀態(tài)。其次,法治是實現民族振興的必要條件和現實基礎。法治作為治理國家的一種科學而又高效的機制和方略,它為將中國夢變?yōu)楝F實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法治依托制度建設來維護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實現新世紀新階段的奮斗目標以及中國夢宏偉藍圖的內在動力。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既是從公民個人維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之精髓的深刻總結和提煉,又集中反映了中國夢的道德內涵和本質特性。
1.“愛國、敬業(yè)”與中國夢的辯證統(tǒng)一性。首先,愛國不僅是個人與祖國的親緣關系所產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情感表達,也是我們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關系的價值準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圓滿實現亟需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集體的現代公民頑強拼搏和接續(xù)奮斗。愛國既體現了個人與集體、國家的和諧統(tǒng)一,又體現了個人夢與中國夢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其次,敬業(yè)既是對社會主義勞動者職業(yè)行為表現狀況的一種價值評判,同時也是對勞動者的整個勞動實踐過程的道德約束和行為規(guī)范。它要求公民勤奮勞動、扎實工作、勇于創(chuàng)新、奉獻社會,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當前,只有依靠大批愛崗敬業(yè)、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辛勤勞動,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大動力和現實基礎。
2.“誠信、友善”與中國夢的內在融通性。誠信即誠實守信,它既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涵養(yǎng)和培植起來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精華,也是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當前,只有大力弘揚和培育誠信精神,才能夯實中國夢的思想道德基礎,進而在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過程中,實現民族振興。友善即提倡社會主義公民之間要做到互敬互愛、互相幫扶、扶危濟困、禮讓寬容,積極營造團結友愛、和諧融洽的社會主義人際關系。只有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和具體實踐活動中,大力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友善觀,并將其融入中國夢的基本思想內涵中,才能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和道德氛圍,使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健康友好的文明風尚。
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以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為自己的終極目標。恩格斯在《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中指出,共產主義者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fā)展和發(fā)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7]。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相對于人的畸形發(fā)展而言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指人的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的充分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均衡發(fā)展。
1.中國夢奠基于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終極目標和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是建立在個體高度自由自覺基礎上的發(fā)展,而不是強迫的、被動的片面發(fā)展。中國夢不僅是國家夢、民族夢,更是13億中國人民的個人夢。中國夢以現實的人為根本出發(fā)點,并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進行了科學借鑒和獨創(chuàng)性發(fā)揮。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深刻論述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共同發(fā)展問題,并由此構成了其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核心內容。人的全面發(fā)展既是中國夢的尋夢方向和追夢動力,又是中國夢的圓夢基礎和人力資源保障。中國夢作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其最根本要求就是致力于人的全面發(fā)展。
2.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中國夢的基本價值意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囊括了多條學理脈絡,而其終極精神主旨就是要保障人的全面發(fā)展。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我們黨審時度勢地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和外延,首次將“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吸收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內涵之中,并強調“不斷在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上取得新成效”[3]。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努力創(chuàng)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使每個人都充分享有實現人生價值的權利、創(chuàng)造光輝璀璨業(yè)績的條件、鑄就彪炳史冊功勛的機會、與國家民族共同進步和騰飛的機遇。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標,才能充分彰顯其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人的所有能力與素質的綜合進步和整體提升,而不是某項特長的單一片面發(fā)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人的全面發(fā)展問題關乎社會和諧穩(wěn)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必須將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之魂、思想之基,作為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壓艙石和基礎工程。
2.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強大的社會功能。只有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標才能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人的全面發(fā)展表現為“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部的本質據為己有”[8]。因此,只有每個人的潛能和自我特長都得到了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才能更好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把個人價值追求轉化為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價值取向,更好地凝聚各方普遍共識、傳遞社會正能量、產生強大向心力。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這一目標統(tǒng)領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工作,才能更好地鞏固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疑釋惑、溫潤心靈、懲惡揚善、正本清源的社會功能,進而夯實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共同價值基礎。
3.人的全面發(fā)展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個性的自由協(xié)調發(fā)展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集中表現。人的全面發(fā)展以人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均衡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充分發(fā)展為基礎和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其終極目標,才能更加明確與人民思想情感產生共鳴的切入點,與人民根本利益協(xié)調對接的匯合點,與人類文明協(xié)同并進的融通點,真正做到貼近實踐、貼近時代、貼近人民、貼近生活、貼近民生。另一方面,只有不斷推動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在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中,搭建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參與平臺,開發(fā)出人民群眾捍衛(wèi)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銳利武器和有效渠道,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力、公信力、說服力和威懾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普遍化、大眾化、生活化、常態(tài)化。
綜上所述,中國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的。二者協(xié)調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歷程中。中國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由人民群眾的自覺實踐而不斷自我生成的現實過程,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構成了中國夢的基本價值底蘊和圓夢動力。中國夢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要求和大眾化表現形態(tài),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由主觀向客觀飛躍的門徑和津梁。事實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內在地包含了實現中國夢的價值理想,因而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向實踐外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