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永寧路實驗學校 毛海霞
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是教師的職責,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那如何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的能力呢?教師要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全面掌握教學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然后再開展教學工作。
研究發(fā)現(xiàn),有一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還沿用傳統(tǒng)老舊的教學方法,這種老舊的方法不能夠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而且這種教學并沒有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雖然很多教師都在努力提升學生成績,但卻沒有抓住重點,并沒有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并不吸引學生,對于同一內容的講解,每個老師有不同的講法,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地走入教學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對于知識的掌握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且教師還能通過自身巧妙的教學設計,帶領學生走入課文,近距離地感受課文營造的意境。如果教師不具備這種引人入勝的能力,而是單純通過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就會很差。從根本來講,也就是教師沒有足夠的教學感染力,同時也是因為教師自身對于語文就沒有領悟到位,也沒有投入足夠的情感體驗,沒辦法讓學生產生共鳴。
小學語文教材是很嚴謹?shù)?,都是經過細致篩選后確定的適合學生學習的課文,這樣的課文是適合學生閱讀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這是一篇非常簡單而且容易學習的文章,內容是很淳樸的,課文分別對景物和村莊進行了細致的描寫,而且語言運用得特別恰當,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中描繪出了小村莊的美好。在文章的結尾又描述了美麗的村莊被破壞的場景,這也可以引發(fā)學生珍愛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在結尾進行點題,引起學生的深思。這篇文章的字數(shù)并不是很多,學生很容易理解這篇文章,而且文章中很多優(yōu)美的詞句是學生應該掌握和理解的知識,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來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師要自己先帶著感情來朗誦,再由學生進行朗誦,或者通過分組教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在小學階段,學生比較愛玩,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貪玩而減少閱讀的時間,所以就要求教師不斷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把不愛閱讀變成樂于閱讀。教師要抓住這一時期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盡量開展一些有質量的閱讀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的習慣,以此來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那么具體要怎么做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呢?首先,教師要通過自身的示范,了解課文,深入到課文中去,通過課文的語言來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增強語文教學的感染力,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其次,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對于那些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學生,教師要對他們進行鼓勵和夸獎,這樣學生才會更積極努力地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教學,而不是把知識成果直接傳遞給學生。因為教師上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教師應該把學習語文的技巧教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的學習。教師應該教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手段,其中主要包含:學生應該閱讀哪些文章?在挑選文章時選擇具有什么樣的邏輯的文章?我們能從這樣的文章里學習到什么知識?通過這些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精讀的指導,教給學生領略文章大意的能力,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節(jié)省閱讀時間,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重視語文閱讀教學是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的事情,這種教學不僅要在課內進行,也要引導學生在課外學習過程中進行一定的補充,相輔相成,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課堂是理論教學的基礎,課外是輔助教學的重要途徑,只有二者共同努力,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極其重要的,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做好閱讀教學工作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這不僅是學生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閱讀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識,增強學生的文化內涵,所以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不斷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創(chuàng)新,運用先進的科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在閱讀學習中獲得快樂,促進自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