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通源小學 姜志慧
開展閱讀教學離不開以教材為載體,其中的教學資源是極其豐富的,而且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能有效地推動學生不斷提升語文綜合能力水平。在新時代背景下,面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師應大力改革,重點引領學生對課文的語言表達進行學習,從中掌握習作的方法,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找準課文中適合開展語用訓練的有效點,有效地訓練他們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
讀與寫這兩者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得透徹,才能讓他們寫得精彩。
例如,《鄉(xiāng)下孩子》這首兒童詩從兒童的角度進行觀察,對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情境進行了描繪,因為充滿兒童的氣息,所以可用作學生課堂練筆的有效資源。為此,大部分教師會在這一課中讓學生進行仿寫:
師:“抓一只魚兒,貓咪樂開了花?!贝蠹乙郧坝凶ミ^魚嗎?(抓過的)抓的時候要怎樣才能抓到呢?上臺給大家演示一下好嗎?(學生上臺示范)
師:那現(xiàn)在請大家看這里,試著把空白處填上句子好嗎?(邊說邊寫下:抓一把米粒,__________;采一束鮮花,__________。)
生1:抓一把米粒,灑在大公雞的碗里;采一束鮮花,捧到媽媽的懷中。
生2:抓一把米粒,給小鴨子喂食;采一束鮮花,給外婆送去芳香。……
課本里的這首兒童詩采用整齊的句式,并注重了韻律美,以歡快的節(jié)奏形式再現(xiàn)了有趣的鄉(xiāng)村生活。而這位教師沒有正確地引導學生對原文所營造的意境美進行感悟,所以學生并沒有在朗讀中體會到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樂趣。不光如此,教師在沒有帶領學生對語言特征進行分析的情況下,就要求學生進行仿寫,學生在缺乏點撥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就只是流于形式,盡管他們能想到各種各樣的內(nèi)容,但卻缺乏課文的語言特點,并沒有對語用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
繪畫藝術里,畫家常會在一幅畫中進行“留白”,以增添畫作的想象空間。文章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對于課文的留白之處,教師可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續(xù)寫,從而推動學生在更深層次上進行理解,準確把握其本質(zhì)內(nèi)涵,并借此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想象中寫作,實現(xiàn)對所學語言知識的應用。
以教學《詹天佑》一課為例,一位教師把握住“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里的留白點,讓學生圍繞“轟動”一詞展開想象,從而開展有效的課堂練筆活動。首先,教師先讓學生通過研讀去體會“轟動”的含義,然后要求學生在腦海里想象“轟動”的場面是怎樣的,并把腦海中的畫面寫在紙上。于是,學生積極地發(fā)揮想象,然后進行文字創(chuàng)作——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的人都走到街上,與街坊鄰居一齊慶祝這一偉大成就,他們邊唱邊跳,老人們也跟著在一旁打著拍子。人們紛紛在自己門前掛起彩旗,把大街裝扮得五彩斑斕。
以上教學片段中,學生通過想象練筆,更深入地接觸到了課文的主題,同時還實現(xiàn)了對學生想象力的訓練。學生在把個人所想寫下來的時候,還會不自覺地去模仿課文的表達手法,有效地訓練了個人的寫作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中推行語用理念,讓諸多教師都開始重視閱讀課堂上的表達訓練。而在這一訓練中,為了讓學生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學生應從哪些寫作方法入手,以何種方式進行關注呢?重點則是要從編者的編寫意圖著手,因為編者在編寫時,考慮了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所以在語言訓練體系的構建上也應注意到前后的關聯(lián)性。
例如,《埃及金字塔》《秦兵馬俑》和《音樂之都維也納》這三篇文章都屬于說明文,是編排于同一個單元之中的,但所凸顯的文化價值各不相同。在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作者在刻畫兵馬俑時,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利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述其形象,同時作者還借助個人想象來凸顯兵馬俑的特點,這可謂是全文的關鍵之處。而普通的說明文一般都是以平實的語言來進行介紹,很少有這種在表達方式上具有文藝氣息的說明方式。為了學習這一特殊寫法,教師在屏幕上投放了課文未介紹到的兵馬俑圖片,讓學生和作者一樣,先對其外形進行仔細觀察,然后發(fā)揮個人想象,模仿作者的方式完成課堂練筆。
以上教學片段中,教師的關注點沒有局限于《秦兵馬俑》這一篇課文內(nèi),而是聯(lián)系同一單元的其他說明文的寫法來凸顯出這篇課文在描寫方式上的不同點,從而帶領學生以此為參考點展開仿寫練習,讓課文的作用不僅僅表現(xiàn)在訓練閱讀能力上,還作用于對學生寫作策略的培養(yǎng)上,拓展了其價值覆蓋面。
在王尚文教授的觀點中:“言語形式才是語文學科的神奇之處,需要引領學生不斷發(fā)掘言語形式,并開展相關的深入研究,只有充分領悟其精髓、掌握其方法,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終極任務,而其他學科是無法培養(yǎng)學生這一關鍵能力的?!彼?,學生就必須先充分把握課文的語言特點,才能真正領會其法,并用于自己的寫作創(chuàng)作中。故而教師就需要讓學生關注每篇文章中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和框架結構,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去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從而掌握有效的寫作手法。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這一有效載體,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學習和品味,并在實踐寫作中積極應用,故而就需對課文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教學價值進行探索,著力提升學生課堂練筆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