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敦武
(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61)
高等體育教育體系中,田徑項目已然成為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以及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性組成部分。通過田徑項目的魅力呈現(xiàn),培養(yǎng)高校學生熱愛體育的情懷。當然,高校田徑課程的價值也能夠起到輻射作用,為我國田徑運動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但從現(xiàn)階段高校田徑課程教學情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在這種“邊緣化”的定位中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犧牲品,甚至存在一部分學校田徑教材已經退出體育課堂。針對問題的存在,需要從多視角著手,尋求多元化改革,為高校田徑課程提供新的發(fā)展路徑。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田徑教材則一直處于學校體育課程的核心,并且發(fā)展至20世紀90年代并未改變,在該周期范圍內,田徑課程一直處于主體地位,從未動搖。但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田徑課程的核心地位受到了質疑,并且在各階段都進行了一系列的體育教學改革,田徑課程傳統(tǒng)教學理論受到諸多新體育形式的挑戰(zhàn),特別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田徑課程已經岌岌可危。截止到目前,高校田徑課程的占比已經被壓縮到一個相當微小的空間中。以某高校為例,對大一新生的體育選項課情況進行調查顯示,按照不同體育選項課選擇的比例,占比從高到低的順序分別為游泳、體育舞蹈、健美操、武術、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田徑。田徑位居這些體育項目的末尾,且占比僅為0.5%,高校田徑課程已經淪為“邊緣化”課程。究其原因,在諸多新型選項課的沖擊下,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發(fā)生變化,并不僅僅將側重點放在技能掌握和身體素質鍛煉方面,更是將側重點放在了有趣、輕松的項目上。而田徑課程對技術層面的要求較高,并且在運動中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導致與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相背離,造成高校田徑課程“邊緣化”,田徑課程地位嚴重下降。
價值認知的根本是尋求一種共性特征,對高校田徑課程而言,價值認知想要尋求統(tǒng)一性目標則需要與高校學生的自我價值認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現(xiàn)階段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接受教育內容,關注的焦點是學分,保證自己修滿學分,然后順利畢業(yè),而并不是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體育技能。并且即便不是這種想法,那么參與體育運動也是尋找一種易于掌控的體育技能,這就導致田徑課程被忽略,成為邊緣化的產物。從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基本需求出發(fā)也可以發(fā)現(xiàn),趣味性、團隊性成為其選擇體育選項課的核心指標,而田徑課程中的競技性并不在此之列?;诖?,高校田徑課程的開展并不需要將競技性充分展現(xiàn),而是需要明確能夠帶給學生怎樣的價值認知與體育體驗。
田徑課程準確的目標定位,能夠有效改善高校田徑課程“失落”現(xiàn)象。但從當前高校對田徑課程的目標定位出發(fā),依舊存在目標定位不準確以及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性不足的問題。(1)表現(xiàn)在課程目標定位層面。在田徑教學目標層面,教師受到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影響,對田徑課程的認知不夠具體,導致“作為競技的田徑運動”和“作為教育的田徑課程”的定位相對模糊,這就導致在田徑課程開展中忽略了田徑課程本身的教育價值,而強調田徑運動的經濟性,目標的偏差會引起學生的強烈反響,喪失對田徑課程的參與積極性;(2)表現(xiàn)在課程內容層面。田徑課程的教學內容依舊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制訂系統(tǒng)的訓練計劃與訓練方法,對學生的需求特點分析不足,造成這些內容的制訂受到嚴重影響??梢哉f,模糊的目標、固定的內容嚴重限制了高校田徑課程的價值最大化。
新時代,教育環(huán)境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沖擊。紛繁雜亂的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獲取信息的便捷性明顯提升,自主選擇也更為豐富。并且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進程的持續(xù)推進,多元化體育選項課為學生自主選擇提供了便捷條件,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與興趣愛好去選擇體育課程,甚至存在一些熱門的選項課程選不上的情況。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主動選擇田徑課顯然不太可能。從當前高校田徑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田徑課程開展的教學環(huán)境并不好,包括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些基礎設施指的是能夠營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輔助設備,如炎熱天氣下的室外樹蔭和遮陽設備等。同樣,體育教師還要不斷深化對田徑教學的專項研究,尋求滿足教學目標、學生需求的可行性教學方案,將高校田徑課程從邊緣化的位置拉回來。
高校田徑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依舊是以“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式為主。在當前高校學生個性化需求逐步提升、體育課程選擇多樣化的現(xiàn)狀下,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嚴重制約著高校學生去選擇田徑課程。作為高校田徑課程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教學評價的不科學所產生的影響較為嚴重。并且在目前的評價機制中,不單單表現(xiàn)在評價方式不合理,同樣缺少激勵機制,學生在高校田徑課程中找不到自我價值,且努力的過程并未成為評價參考的依據,最終造成對田徑課程失望,自信心及主動性受到影響,不利于高校田徑課程發(fā)揮出長效機制,田徑課程本身的內在價值表現(xiàn)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全新一輪的體育教學改革當中,學生的主體價值得到高度關注,身體素質、心理狀態(tài)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都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雖然這些方面的因素并不能僅僅通過體育學科來實現(xiàn),但不可否認體育學科所能夠發(fā)揮出的價值。目前,高校體育學科已經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狀態(tài),但課程價值的展現(xiàn)實則與課程內容并無太大關聯(lián)性,而是需要通過對課程價值的深度挖掘,真正走出認知誤區(qū)。不同體育運動項目都有其獨特的特點,這一點田徑運動同樣不例外。而面對當前高校田徑課程的“邊緣化”現(xiàn)象,需要深度挖掘課程的內在價值,在認知層面做到重新定位。許多學者認為,田徑運動相較于其他高校體育課程而言,其內在價值不夠全面,其中涉及到的各個運動形態(tài)也無法作為學生終身體育的鍛煉下的具體項目,這種理解顯然是片面的。高校田徑課程的開設目的并不僅是讓學生充分掌握競技技巧和相應的技能,而且要對運動的內涵有所了解,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方式,為學生走出校園之后留下一些內容和東西,這才是高校田徑課程價值的充分展現(xiàn)。
田徑運動發(fā)展至今,其內在價值不言而喻。但也不可否認,高校田徑課程的趣味性、娛樂性相較于其他的學科并不明顯,這方面的劣勢也成為制約其發(fā)展的關鍵性要素?;诖?,在高校課程的多元改革中,要將側重點放在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層面,教學目標做到準確定位,教學內容實現(xiàn)革新,彌補田徑運動在趣味性層面的不足之處。(1)在教學目標方面。教師要以“健康第一”作為核心目標,明確田徑課程的價值取向,從而可以制訂多元的教學目標,增強田徑課程的趣味性,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當然,目標的制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個體需求特征,將其作為考量標準,尋求靈活多變的目標設置方法,讓更多學生可以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轉變對高校田徑課程的錯誤認知。(2)教學內容的革新。傳統(tǒng)田徑課程已經無法適應體育新時代背景下的新要求,保證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創(chuàng)新型,能夠吸引更多的高校學生參與到田徑課程中。例如,選擇定向越野、遠足等戶外活動方式,讓學生在享受悠然的校外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夠強化生存適應能力。表現(xiàn)在教學內容上的更新,賦予了高校田徑課堂新的生命力。
想要尋求新的發(fā)展,高校田徑教學既要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也需要增強教學方面的深度研究。(1)在優(yōu)化田徑教學環(huán)境方面。高校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個性化需求逐漸突出,參與體育課程中的環(huán)境成為選擇指標之一,特別是對在室外環(huán)境下的田徑課程,學生會表現(xiàn)出畏難心理,不愿意選擇田徑課程。為有效解決這種局面,則需要改善田徑教學環(huán)境,如根據不同的季節(jié)情況去做好合理的搭配,將田徑課程與游泳等項目有效結合,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的目的。同樣,在炎熱的活動場地,教師可以適當選擇室外活動地點,避免由于課堂環(huán)境導致田徑課程的開展受到影響。(2)教師要加強田徑課程的深度研究。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田徑課堂下體育教師面臨嚴峻挑戰(zhàn),其自身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也逐漸增多。從這一角度出發(fā),體育教師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評價等全過程展開深度研究,通過對先進田徑教學方法的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從而更好地為高校田徑課程提供服務,讓學生在參與到田徑課程之后,真正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以及強烈的運動感知能力,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基礎。
傳統(tǒng)高校田徑課程教學評價主要是以一些可量化的考核指標為主,學生參與到田徑課程中的根本目的是達到考核指標,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程度明顯不足,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诖耍母锝虒W評價方式,突出激勵價值顯得十分必要。在開展田徑課程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尋求多元化的激勵指標內容。考核指標的確定要充分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避免指標的過硬和量化,這對學生是極不公平的。在教學評價方式層面,要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強調整個學習過程表現(xiàn)的重要性,減少由于“一刀切”評價方式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并且在開展評價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激勵機制,設置不同的考核指標層次,在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完成特定的目標層次之后,對其進行激勵。這種以學生為評價核心的評價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評價積極性,打破對高校田徑課程的固化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