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鵬 張文瀚
摘要:在團中央“三下鄉(xiāng)”的號召之下,不少大學生在暑期進行了相關(guān)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在十堰團市委的指示下,我們社會實踐隊圍繞“團員下鄉(xiāng),團籍進村,團干入戶”開展下鄉(xiāng)支教,入戶義診等活動。本文主要論述支教活動。我們此次的一行對于偏僻的土臺村有何影響?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下鄉(xiāng)支教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體驗感觸?為此,湖北醫(yī)藥學院“醫(yī)路赤子心”社會實踐隊來到了土臺村。本文主要圍繞上述問題進行論述探討。
關(guān)鍵詞:下鄉(xiāng)支教;土臺村;感觸;建議
近年來,為進一步發(fā)展農(nóng)村教育,很多高等院校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扶持農(nóng)村教育”的號召,積極組織在校大學生深入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實施開展支教活動,扶持農(nóng)村地區(qū)基礎教育的年來,為進一步發(fā)展農(nóng)村教育,很多高等院校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扶持農(nóng)村教育”的發(fā)展?!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guān)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贝髮W生支教活動在社會上呈現(xiàn)出一種強勁的發(fā)展態(tài)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投身到支教活動中,大學生如何才能真正將先進的思想和文化帶到西部帶到鄉(xiāng)村,并起到應有的良性作用,這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探討的問題。因此,筆者基于短期支教的現(xiàn)狀及支教內(nèi)容,提出相應的對策。
Ⅰ.支教過程
一、開始支教
2018年7月14日的上午,經(jīng)過3次的換乘,我們的隊伍終于坐著公交車來到了土臺村,這里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偏僻。在一個月之前,我們就開始準備這次的實踐活動,比如我們的執(zhí)教內(nèi)容,注意的事項,要帶去的東西,要防范的突發(fā)事件等等。說實話,到那里一路的顛簸,對于我這個天生暈車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我吐了兩次,一次車上,一次到目的地下車時,但是到了目的地,一種不自覺的欣喜占據(jù)心頭,是想到馬上要和一群小孩子見面了吧。支教,我們來了。
二、細心教輔,筑夢大學
第二天早上我們從住的地方走向教學地點的路上不時的遇見了很多來上課的小朋友,他們多半是小學生,也有初中生。他們來自各個村子,有的距離這里遠,有的近點,我們志愿者和小朋友們打招呼,孩子們對著我們靦腆地笑,然后我們手拉著較小的朋友向支教的地方走去,走到樓下就看到已經(jīng)在等待的學生了。之后我們對孩子的作業(yè)進行輔導為他們解答疑難問題,教幼小的小朋友基礎的數(shù)字運算和一些漢字的寫法,有些原來不太會寫字的小朋友還學會了書寫自己的名字。我們也輔導了他們的暑假作業(yè),不會的他們都來詢問。上午我們?yōu)楹⒆觽兘榻B了一些國內(nèi)有名的若干大學,以及大學的生活和大學學習的情況,同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事業(yè)觀。我們和他們說,只有好好學習,通過高考才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進入了大學才可以最大可能的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之后,我們詢問孩子們的理想是什么,當即有孩子積極說著自己的理想是考上夢想的大學,因為大學很漂亮,大學有很多新鮮的東西,每個孩子都展露了微笑。通過我們的簡單介紹,孩子們已經(jīng)漸漸開始向往大學了,開始有了考大學的意識,在這個年齡不是很大的時候,這無疑幫助他們開拓了視野,找到了一個對他們來說及其重要的目標。在上課途中還有龍山鎮(zhèn)鎮(zhèn)長、周書記以及湖北醫(yī)藥學院馬書記來看望小朋友們,教導他們要刻苦學習、努力成為棟梁之才。
三、點燃愛國情懷
16號的上午,我們志愿者開始向小朋友們介紹國歌的由來,我們知道學校也會教,但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是,他們學的都不是很好,學校盡管教了他們國歌,但是并不是很不重視。我們志愿者開始不厭其煩地教他們,學會后,來了一次大合唱。我們教育他們要愛護國旗,維護國家尊嚴,并教他們用畫畫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后我們開始教孩子們畫國旗,國徽,孩子畫的不是很逼真,但是是以孩子真誠的視角,讓人看著挺舒服。。我們志愿者也教孩子練習了書法,因為書法文化是祖國燦爛文化中的一類,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愛祖國得先熱愛我們的文字,寫好我們的文字。周總理于1898年誕生,今年是2018年,剛好是周總理的120周年誕辰。為了紀念周總理,同時為孩子們樹立榜樣,讓孩子們學習周總理的愛國情懷,下午我們?yōu)楹⒆觽兘榻B了周恩來總理的生平,并著重介紹了他的愛國情懷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振奮人心的勵志故事,教導孩子們學習周總理的人格魅力,熱愛祖國,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四、開展趣味活動
在執(zhí)教過程中,我們也帶給孩子們一些趣味游戲和活動,比如我們會和孩子們玩擊鼓傳花、腦筋急轉(zhuǎn)彎、你比我猜等游戲,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很高,都很喜歡玩。早上我們會教孩子們做早操,就是拍拍操,這個具有趣味性,而且能鍛煉孩子們的反應能力,還有一個就是折紙。我們志愿者教孩子們折一些有趣的小動物,或是一些物品,如籃子,花兒等。雖說這是小孩子們的游戲,但是他們見的并不是很多,對于這些東西,他們都很高興地學習。
五、離別
幾天下鄉(xiāng)支教活動圓滿結(jié)束了,我們即將離開,孩子對于我們除了不舍,還是不舍,那一雙雙小眼睛寫滿了留念,。我記得有一次在教孩子們寫作業(yè)時,兩個12歲,讀五年級的女孩子問我們是干嘛的,我們說我們是大學生,來做志愿支教,然后她們問我們在這里待幾天,我們說從14號到18號的下午。他們問,那18號的上午我們還過來嗎?我們說,來啊,怎么了,你們18號有事嗎?不想來嗎?她們說,不是,我們想來,我們不想你們走。足見孩子們已經(jīng)對我們有了感情,我們確實給孩子們帶來快樂。這背后也折射著孩子們處于農(nóng)村對過多事物新奇向往的無奈。
Ⅱ.此次支教的影響
說實話,短短幾天的支教活動,對于土臺村產(chǎn)生不了什么的影響,要說的話其實主要是對于孩子們的一點影響。我們的到來給孩子打開了一扇窗。處于山區(qū)的孩子們,對于教育,其實比城市的孩子的意識要薄的多,因為農(nóng)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本身文化就不是很高,對于教育,他們知道很重要,但是他們不會教育,也不知道怎么去教育,然而,教育對當?shù)睾⒆臃浅7浅V匾?,重要到已?jīng)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們所在的支教地是貧困區(qū),屬于扶貧對象,當?shù)睾⒆哟蠖喽际橇羰貎和?,父母到外地打工,有一部分父母在家務農(nóng),一般大多數(shù)孩子念完小學或者初中就會輟學打工,如果孩子們有機會能讀個高職或者大專,學門手藝(比如護理之類的),那么孩子就有機會在當?shù)乜h城找到工作,讓自己有安身之處,從而漸漸改變整個家庭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對于教育的重視及給予的冰山一角,能讓孩子堅定學習的決心,讓孩子明白要走出去,你才能過的更精彩。要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得好好的讀書。從而激發(fā)孩子們的志氣,成人成才。只有一個兩個的孩子走了出去,把外面的東西帶回來,封閉的村子才有新的活力。我忘不了孩子們望著我們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睛,那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對外面生活的向往。
Ⅲ.我們一行獲得的感受體驗
首先是感動和真誠:每次我們還沒有開始上課,孩子們便早早的在門口等著我們,看著一個一個的小腦袋早早侯在這里,我們不止一次的勸他們不要來的太早,但是第二天一如既往。就是這樣的舉動,讓支教的我們挺感動的。還有就是晚上我們在路上走到住的地方,小家伙們看見我們會打招呼,每次課結(jié)束后,中午或晚上我們送他們回家時,他們會主動用小手拉著我們衣角,我們伸出手,他們拉著我們的大手。好像對我們特別依賴信任。
然后是我們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給的建議:
1.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小學教育在農(nóng)村長期以來因各種主、客觀原因而未能得到重視和發(fā)展致使相當數(shù)量的鄉(xiāng)、村兩級農(nóng)村教育小學教育名存實亡。學校質(zhì)量亦得不到保證。農(nóng)村有許多落后的問題,但真正最落后的莫過于教育問題。這一階段的教育對農(nóng)村娃娃的將來發(fā)展無疑具有重要的、不可舍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抓娃娃的農(nóng)村教育只能永遠是先天不足的教育。在農(nóng)村,小學老師少,所上的課種類少的可憐,沒有好的教學場所,教學儀器奇缺。鎮(zhèn)上的學校小學和初中合在一起,就只有一所。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希望當?shù)卣芎侠碚{(diào)節(jié)農(nóng)村和城鎮(zhèn)教育之間的資源,盡量減小差距。
2.離校路程遠。鎮(zhèn)上各村子離的遠,而學校位于鎮(zhèn)中心,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靠走路太慢了,有些還是土路,車輛過去塵土飛揚,不利于孩子行走,有些小路到了下雨天坑坑洼洼,極其的不安全,了解到學校的宿舍不多,不少孩子只得回家。希望學校那多考錄考慮多建一些宿舍吧。
3.課外知識了解不足。孩子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書本外的東西,平時老師教課也不會有太多的提及。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一些常識了解的太少,對事物的認知也很弱。鎮(zhèn)上相對來說是有些封閉的,畢竟對于小孩子,他們確實沒有能力經(jīng)常外出了解更多的了。因此,書本上的東西,對他們十分的的重要??紤]讓孩子們能接觸更多的課外書籍,讓他們了解更大的世界。
總結(jié):
我們社會實踐的經(jīng)驗不足,但是每個人都認真的準備著,這致使最終的效果總算是不錯的。通過這次實踐,確實感觸很多,最直接的是近距離接觸了鄉(xiāng)村孩子接受教育的面貌。從這次實踐中,亦收獲了不少的感動和歡樂。希望我們最終給孩子們帶來的一點東西,他們能受用吧。
參考文獻:
[1]付衛(wèi)東《高校畢業(yè)生農(nóng)村支教政策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發(fā)展研究,
[2]《貧困地區(qū)為什么辦不出好教育》記者樊未晨刊于《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