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爐杰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鎮(zhèn)附海初中,浙江 慈溪 315332)
耐久跑教學內容是初中體育教材的必學內容,也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必測項目之一。目前慈溪市已明確初中畢業(yè)生體育中考必考項目為耐久跑:男子1 000m、女子800m。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鎮(zhèn)附海初中(以下簡稱附海初中)屬于鄉(xiāng)鎮(zhèn)初級中學,非常重視長跑,所以附海初中對耐久跑的研究尤為重視。附海初中有17個教學班,學生來源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本地生源,基本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家長都把他們當寶貝,寵愛有加,個性較強,身體素質差異較大,缺乏吃苦精神;一是外地流動人口的孩子,以貴州等地居多,基本一個家庭有多個孩子,這樣造成家長對孩子的管理不足,行為習慣較差。而且耐久跑內容簡單、枯燥,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無味,導致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學生高興而來,一聽說當天教學內容是耐久跑后就掃興而歸。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本文通過專題研究,提出以下提高學生耐久跑參與度及積極性的策略。
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對體育課是非常喜歡的,但只要教師宣布當天的課堂教學內容是耐久跑時,至少有一半學生會發(fā)出唉聲嘆氣之聲,上課的積極性立即下降幾個檔次。學生本來心情愉悅地來上體育課,結果課還沒開始就已經(jīng)沒了精神。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把耐久跑理解成一種痛苦的“跑”,無論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多好,學生的積極性沒有了,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一堂課下來,耐久跑出來的成績和效果與教師想要的實際成績不符。觀察學生后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跑到終點的學生其表情輕松,這似乎不是學生正常耐久跑后的反應,因此可以斷定學生沒有完全盡力。長久如此,學生就會對耐久跑感到厭煩,從而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這種“厭學”情緒一旦產(chǎn)生,就會越來越嚴重,逐漸變得對中長跑出現(xiàn)畏懼心理,甚至會打聽將要上的體育課教學內容,假如是耐久跑課就會出現(xiàn)故意請假、裝病及出工不出力的現(xiàn)象。
中長跑教學由于距離長、動作形式單一和趣味性不強,學生提不起練習興趣且畏懼心理比較嚴重,就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達不到教學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體育教師群體中普遍存在教學手段一成不變,每一節(jié)耐久跑課都讓學生“死”跑,盡管年輕體育教師有很多,但是教學方法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形成教法上單一,形式枯燥乏味,甚至有的教師在教法選用上不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做到分層教學。 而且,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看到政教主任或者班主任對行為習慣差和擾亂班級紀律的學生用耐久跑作為“嚇?!被蚴恰皯土P”學生的手段,這無形中又增加了學生對耐久跑的畏懼感,導致出現(xiàn)學生越來越不喜歡中長跑的現(xiàn)象。
中考體育成績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以此來逼迫學生進行重復練習,教師在耐久跑教學評價和考核時按照中考體育耐久跑成績評分表“一刀切”,可以說這是教師主觀意識的表現(xiàn),這種不考慮學生身體條件的差異、不注重學生在練習時的表現(xiàn)和進步情況等因素的評價,久而久之將使那些身體素質差、體質弱的學生對耐久跑練習生產(chǎn)反感,進而使其失去練習的信心。
練習方法的多樣性是提高初中學生耐久跑參與度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高舉火炬接力領跑(模擬奧運會火炬接力)。其做法是 :10~15個同學為一組進行勻速慢跑,由最前面同學高舉接力棒模擬火炬進行領跑,每組最后一名同學以較快速度超越前面同學,跑到隊伍最前面后接過最前面同學手上的接力棒進行勻速慢跑。當這名同學到達最前端時這一組到最后的同學重復前面同學的練習,超越隊伍到達前面,依此類推。這一練習既能直接提高學生練習負荷,又能提高大家的練習興趣。 又如,跨簡單障礙跑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擺放一些小海綿墊子,學生在慢跑的過程中遇到這些小障礙物輕巧跨過,提高練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障礙物不宜多,難度不宜大,并提醒學生跨越時注意安全。小組練習法是目前常見的練習方法之一,但關鍵問題是如何分組。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好差搭配法、同性間分組法、異性組合分組法、自由分組法等。
學生耐久跑參與度的提高,需要相應的激勵,其中語言激勵最為直接、簡單而且效果明顯。常用激勵學生的用語如下:你真有想法(想到了一個老師都沒想到的問題); 這對你有好處,棒極了;你做得很好;你完成得很好……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绷硪晃唤逃覟跎晁够舱J為:“沒有絲毫興趣地強調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愿望。”中小學實施的體育課程改革中,應把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作為課程培養(yǎng)的目標體系。筆者在耐力跑教學中也充分考慮并運用興趣培養(yǎng),并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其主要有以下這幾種方法。
2.3.1 分層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耐力跑教學原則,根據(jù)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關注個體差異,實行分層教學,區(qū)別對待。體育教學時,教師往往在制訂教學目標或上課時,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搞一刀切。特別是在耐久跑這種枯燥的項目中,全班用同一個標準進行練習,致使部分體育基礎差的學生因達不到要求而深感失敗的苦惱和羞辱,慢慢就失了對繼續(xù)練習耐久跑的信心,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的層次差異,身體條件的不同,身體素質的差異,興趣愛好的不同,按照區(qū)別對待的原則,進行分層次、分組的教學,同時制訂各層次教學的目標,幫助全體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并讓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使學生由消極被動地學習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學習,變“要我練”為“我要練”。而學生在同一層次中練習,能激發(fā)他們的鍛煉熱情,從而使其主動地投入到鍛煉當中。在課堂上,努力從進度、負荷量上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深入淺出的原則。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從1開始,然后過渡到2圈、3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達到1 000(800)m,學生會感覺到“我能行”“我很厲害”。
2.3.2 目標成功教學法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達成目標后的喜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過去學習成敗的影響,學習愈成功,自我觀念就愈強,學習欲望就愈強;學習愈失敗,學習動機就愈差。于是,在教學中,筆者就不斷給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成功的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是實現(xiàn)成功的關鍵,最終會導致學生在學習與失敗之間建立起一種固定聯(lián)結。例如,在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體質和耐力水平,教學目標由學生自定與教師定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筆者規(guī)定5min,水平好的跑完1 200m為勝,一般的學生跑完1 000m為勝,素質差的則跑完800m即可。或規(guī)定距離,努力自覺地去達到相應的時間,皆為勝利,讓每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樣一來,自然就能增加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2.3.3 游戲教學法 激發(fā)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因此,以游戲來誘導學生的興趣是合理的。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用游戲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投入到游戲教學活動中,并在活動中自主學練,掌握技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浙江衛(wèi)視的綜藝節(jié)目《奔跑吧兄弟》非常火熱,初中學生對這類節(jié)目都比較關注,教師可模仿節(jié)目中的內容制作白色紙片,讓學生們寫上自己的名字用雙面膠貼在自己的背上,區(qū)分性別、身體素質,把水平相當?shù)膶W生分在一組,進行撕名牌游戲。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均可提高,耐久跑課堂教學效果也會明顯提高。
2.3.4 異性互助法 俗話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fā)育期,不論男女,從初一到初三都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初一年級,可以說是女孩子的天下,無論心理和生理都比男生要成熟,她們率真、單純,體育課上什么都敢與男生一較高下;初三年級的男生則更像“男人”了,他們開始變得有內涵、講威信。對這些特點教師可以適時加以利用,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耐久跑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把男女生分成5人1組,進行搭配接力練習。追逐形式上可以充分利用跑道的寬度,采用混合接力或同性接力兩種。但也要注意一些問題,無論是直道還是彎道上追逐,都要考慮前后的距離及學生的實際。具體如下:首先將學生按其性別分成若干組,設一個或多個接力區(qū)。實力最強的放在最外道,整體實力按跑道依次遞減。規(guī)定每人跑一定的距離,最先完成的小組為第一,依次決出名次。在這種不確定性因素及有了異性的參與刺激下,學生往往跑得會比以往更加賣力,練習效果和氛圍也會提高。還可以采用男女追逐的方法。為了解決學生的個性問題,還可以采用多次練習多次修正法。
在耐久跑教學中,有兩性共同參加的活動,較之只有同性參加的活動,參加者一般會感到更愉快,練習得也更起勁、更出色。這是因為當有異性參加活動時,異性間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因而會使人獲得程度不同的愉悅感,并激發(fā)起內在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這就是異性效應。在耐久跑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異性效應進行組織教學,如異性組合練習、異性管理與監(jiān)督教學等。
初中耐久跑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其提高教學策略也遠不止以上幾點。本文認為,要想提高初中學生耐久跑水平,應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利用分層法、游戲法、激勵法、異性互助等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認識到耐久跑重要性的同時逐漸樂于接受耐久跑,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