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年級;自主閱讀;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096—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這就告訴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必須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怎樣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各種閱讀資源,實現(xiàn)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需在教學語文時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下面,筆者就小學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指導策略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學生自主閱讀興趣的生成
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或取得進步時,心情興奮,輕松愉快,會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成為積極主動的小讀者。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重要及樂趣。如,在進行《唱臉譜》的教學時,因為臉譜的顏色不同代表的性格也不同,在預習時學生已經(jīng)將各種臉譜顏色所代表的意思查閱了出來,課堂進行交流。但是對于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學生還是不太理解。教師就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講故事理解人物。先簡單講解了白臉曹操的故事。他的名言:“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反映了他猜忌的性格。為激起學生們的興趣,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些故事都在《三國演義》中,要想知道關公、張飛、諸葛亮的故事,請看《三國演義》。過后,效果明顯,看到許多學生帶著《三國演義》在看,課后圍在一起也在講解三國演義的內容,連班中最不愛看書的學生也在看,一時間班里刮起了“三國風”。這種閱讀無疑是成功的。
二、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當學生愛上課外閱讀,還處在一種無意識的、不自覺的階段時,教師可趁熱打鐵,努力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讓閱讀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一部分。
多措并舉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1.制作讀書卡。教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制作“讀書卡”或“讀書文摘”。利用小張的卡片,記錄讀物的信息,摘錄好句段,選錄好的評論,寫點簡單的體會感悟等等,把讀書卡像保存名片一樣保存起來,供積累和查閱用。2.展示平臺。每天早讀時,教師安排1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匯報,定期舉辦班級朗誦會、故事會等。努力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獨特見解的平臺,使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文本所表達的內容,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3.循環(huán)日記。以小組為單位設立一本“循環(huán)日記”,并規(guī)定要求:可以寫你想寫的內容,不少于100字,每人一天,教師批閱。現(xiàn)在,學生們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有時批閱時不禁贊嘆,一些不起眼的學生竟然有如此精妙的語句。4.書香假期。在假期里,教師不要過多布置作業(yè),只要求學生們多讀書,讀好書。每人至少讀2本書,可以寫讀書心得、讀書報告,可以辦一張讀書小報,可以做一個讀書展示的PPT,開學進行好書推薦的交流活動,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在學生長期的閱讀實踐中,有效的閱讀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筆者往往采取以下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1.結合課內閱讀教學進行學法指導。A.讀記敘文,側重讓學生把握住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逐一分析文章。B.參觀、游記一類的文章,要教會學生明白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怎樣分段,以及懂得時間、地點的變換是這類文章劃分段落的主要依據(jù)。在閱讀分析文章時,抓住表示時間及地點方位的詞?!毒G色千島湖》就是這樣教學的。C.讀寫景的文章,讓學生懂得要弄清作者寫什么地方的什么景,這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點,這些景色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作者用什么樣的詞語來恰當表現(xiàn)景色的特點。2.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引導學生學會不同的讀書方法。注重讓學生學會快速閱讀法、讀記結合法、默讀朗誦法、朗讀背誦法、細嚼慢咽法等,不同的文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去選擇不同的方法朗讀,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總之,課堂內外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真正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多措并舉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就能讓閱讀深入心靈,成為每一位學生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