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金鳳
摘要 選用5%香芹酚水劑和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2種藥劑,以清水作為對照,研究其對馬鈴薯物候期、經濟性狀、病害防治效果、產量及增產率的影響。結果表明,葉面噴施2種藥劑對馬鈴薯生育期沒有影響,但防治早疫病、晚疫病使植株延遲老化枯死時間;2個處理株高均高于對照,田間表現(xiàn)癥狀基本一致;5%香芹酚水劑防效均高于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對早疫病的防效為57.07%,對晚疫病的防效為53.6%;2個試驗點均以5%香芹酚水劑處理產量最高,均較對照增產。
關鍵詞 5%香芹酚水劑;馬鈴薯;物候期;產量;病害防效;甘肅定西;安定區(qū)
中圖分類號 S43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113-02
隨著馬鈴薯種植面積的擴大,病蟲害越來越多,然而經常使用化學農藥防治,使害蟲產生了抗藥性,導致用藥次數和用藥量增加,加大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對生態(tài)的破壞,形成濫用農藥的惡性循環(huán)。為更好地代替化學農藥,本試驗用香芹酚作為生物農藥,驗證其在馬鈴薯病害上的防治效果,以期為大田防治病蟲害提供科學依據,確保馬鈴薯穩(wěn)產、高產和優(yōu)產。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內官、香泉種薯生產基地,其中內官鎮(zhèn)永豐村試驗地土壤類型為黑麻壚土,試驗地海拔2 122 m,年均降雨量400 mm,年均氣溫6.3 ℃,≥10 ℃有效積溫2 239.1 ℃,耕層土壤(0~20 cm)含有機質10.12 g/kg、速效氮86 mg/kg、速效磷22.6 mg/kg、速效鉀130 mg/kg,試驗地前茬為玉米,肥力中等,地力均勻;香泉鎮(zhèn)香泉村試驗地海拔2 050 m,年均降雨量450 mm,年均積溫2 200 ℃,年均氣溫6.0 ℃,土壤為黑壚土,試驗地前茬為玉米。前作物收獲后對土地拓寬整理、深松、旋耕。種植前,施優(yōu)質農家肥30 t/hm2、馬鈴薯撒可富1500 kg/hm2、尿素900 kg/hm2、過磷酸鈣1 500 kg/hm2、鈣鎂肥300 kg/hm2,以旋耕方式施入。
1.2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5%香芹酚水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試驗作物:馬鈴薯隴薯10號。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5%香芹酚水劑(A)、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B),以清水作對照(CK)。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40 m2(5 m×8 m)。小區(qū)間走道80 cm,重復間走道100 cm,保護行1.2 m。8月10日開始噴施,每10 d噴1次,連噴3次。
1.4 病害調查
1.4.1 晚疫病調查。共調查3次,施藥前調查病情基數,最后一次施藥后10 d調查病情;在收獲時調查薯塊感染數量。每個示范點分別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取3株,查全部葉片[1-2],按下列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10%;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0%;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1%~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記錄、計算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Σ(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最高級數值)×100;
防治效果(%)=(1-處理區(qū)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100。
1.4.2 早疫病調查。共調查2次,施藥前調查病情基數,最后一次施藥后10 d調查最終病情。每個示范點分別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取3株,查全部葉片[3-4],按晚疫病分級標準記錄、計算防效。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物候期的影響
由表1、2可以看出,各藥劑處理馬鈴薯生育期一致,但較CK生育期長4~5 d,說明葉面噴施2種藥劑對馬鈴薯的生育期沒有影響,但防治早疫病、晚疫病使植株延遲老化枯死時間。
2.2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經濟性狀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經濟性狀的影響不同,處理A和處理B的株高均高于CK,田間表現(xiàn)癥狀基本一致。
2.3 不同處理防治病害效果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葉面噴施香芹酚對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均有效,處理A早疫病與晚疫病病指均與CK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而與處理B間的病指差異不顯著,但處理A對早疫病、晚疫病的防效分別比處理B高6.95個百分點、4.40個百分點。
2.4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由表5、6可以看出,內官、香泉試驗點均以處理A產量最高,較處理B、CK均增產。內官試驗點處理A馬鈴薯產量達40 850 kg/hm2,較CK增產1 425 kg/hm2,增幅3.61%;香泉試驗點處理A產量達28 775 kg/hm2,較CK增產1 000 kg/hm2,增幅3.6%。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試驗研究得知,5%香芹酚水劑對早疫病和晚疫病的防效分別為57.07%、53.6%,均優(yōu)于對照藥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的防效(50.12%和49.2%);測產結果表明,5%香芹酚水劑處理較58%甲霜靈錳鋅處理增產效果好。綜上所述,5%香芹酚水劑對病害防治效果顯著,且為生物性農藥[5],更適合馬鈴薯病害全程防控,建議今后在全程防控試驗研究的基礎上適當擴大推廣面積。
4 參考文獻
[1] 王雙輝,羅林,羅麗娟,等.香芹酚和丁香酚對楊梅致病菌的抑菌作用[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7(3):63-65.
[2] 李曉紅.香芹酚在民勤氣候條件下葡萄田間藥效試驗[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7(1):68-69.
[3] 安永學,董芳.5%香芹酚對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6,35(4):162-164.
[4] 孫明升.丁香芹酚防治番茄灰霉病[J].新農業(yè),2009(7):43.
[5] 李博萍,胡文春.香芹酚的生物學活性概述[J].隴東學院學報,2017,28(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