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中國古代的美術大師為我們創(chuàng)作了難以數(shù)計的作品及理論著述,為我們研究、學習、欣賞中國美術作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欣賞中國美術要從中國畫入手,并以中國畫的特點作為欣賞的標準來學習。
鑒賞,包括鑒定與欣賞,是對作品真?zhèn)?、好壞以及作者歷史背景、技法特點等諸方面進行認識的過程。往往是指對歷史上具有一定水準的美術作品的鑒賞,它體現(xiàn)了作品的分類、書畫的收藏、真?zhèn)蔚谋鎰e、書畫的價值等方面。
藝術的欣賞是藝術家和欣賞者相互溝通的橋梁,是一種審美活動。只有通過藝術欣賞才能使藝術作品成為真正的藝術品,才能使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得以體現(xiàn),將技法表現(xiàn)出來,使觀者和畫家的距離更近。
作為欣賞者,首先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生活的經(jīng)驗,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是畫家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體現(xiàn)出他對生活的理解和對自然的把握。欣賞者有了與藝術家相近的生活經(jīng)驗,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內(nèi)涵。
欣賞者還要具有基本的美術知識和中國畫的知識,缺乏藝術的修養(yǎng),就難以找到欣賞作品的途徑。比如對中國畫的歷史、技法、風格特點、流派等等的了解,以及對畫家本人的時代背景的了解,都有助于欣賞的認識與提高。而欣賞的水平,是通過不斷地積累和訓練,逐步發(fā)展和完善起來的。
《桃花流水鱖魚肥》 唐建
對中國畫特點的了解,也是欣賞的重要前提。中國畫具有七千年的歷史,它受到了儒、道、釋等哲學文化思想以及民間藝術、外來文化的影響,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特有的形式體現(xiàn)著中國畫所獨有的審美風格,必然影響到中國美術的欣賞。欣賞是藝術作品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需要并體現(xiàn)出欣賞者的天賦、經(jīng)歷、悟性、興趣愛好、藝術修養(yǎng)諸方面,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才能更好地欣賞作品。
《水泛紅衣白露秋》 唐建
《方識淡中味》 唐建
《珠光珊瑚》 唐建
人的欣賞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同時又是循環(huán)往復、相互轉(zhuǎn)化、不斷深入的過程。
由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通過感覺、知覺、聯(lián)想和想象的階段達到對作品的整體評價。如果只是對作品進行形象特征的分析往往是不夠的,只有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深入藝術作品的思想和意韻的層次,才是欣賞的最高境界。
2.欣賞的層次
其一,“應目”與“悅目悅耳”。它表現(xiàn)為通過對物象的線條、色彩、構圖、形象、節(jié)奏與韻律的體現(xiàn)與領悟,從而啟發(fā)自身對美的形式的認識,使人們能夠產(chǎn)生對自然美和形式美直接的感受,是更高層次欣賞的基礎。
其二,“會心”與“悅心悅意”。它是在自然物象形式的基礎上,對美術作品更深層次精神內(nèi)涵的理解,通過現(xiàn)象進入實質(zhì),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對欣賞者的啟發(fā)和相互感染。表現(xiàn)出欣賞者與作品的“心”與“意”的結合,是“情景交融”的結果。
其三,“悅志悅神”與“暢神”。這是在前兩個基礎上所體現(xiàn)出的欣賞者精神境界的超越,達到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態(tài),是對精神、情感的飛躍,是欣賞者與被欣賞作品互相交融、“物我兩忘”的化境,是一種崇高的和諧之美。
在欣賞過程中,這三個階段是相互影響、相互交叉的。畫家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出崇高的藝術才能,欣賞者通過欣賞獲得這種藝術的享受。所以,高超的藝術家和欣賞者都需要有較高的文化和哲學修養(yǎng),才能達到至高至美的境界。
《深山熟石榴》 唐建
中國畫的欣賞如同其他藝術的欣賞一樣,具有自身的特點。只有正確地掌握了欣賞的規(guī)律,大膽地去嘗試、研究這些規(guī)律,才能最終達到這種欣賞的最高境界。我們堅信,只要正確地樹立崇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標準,選擇健康向上的藝術作品,有立足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責任感,多看、多練、多欣賞名家名作,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循序漸進,就一定能夠成為一位有水準的鑒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