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忠
【關鍵詞】中職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60-0074-01
一、統(tǒng)一思想認識,擴大志愿服務隊伍
學校在正確認識志愿服務內涵的基礎上,應加大對志愿文化的宣傳,營造自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良好氛圍,吸納更多的學生自覺自愿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南京市的職業(yè)學校大部分依托學校團委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一方面,通過校志愿服務隊加強對志愿服務文化的宣傳,如南京高職校與南京地鐵公司共建的長期志愿服務項目、南京衛(wèi)生學校的急救志愿服務隊和健康常識宣傳志愿服務隊等,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通過各班團支部加強志愿服務精神的宣傳,將志愿服務既作為團支部對團員的一項考核要求,又作為入團積極分子靠攏團組織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通過團組織的力量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志愿服務的氛圍,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
二、健全組織機構,提高志愿服務效率
筆者認為,各學校應普遍成立校級志愿者組織,統(tǒng)籌本校學生志愿者具體工作。南京市職業(yè)學校的志愿服務機構一般由一把手校長負責,德育副校長(學校副書記)分管,團委指導,各班團支部具體落實,為學生的志愿服務提供組織依靠。每次志愿服務活動之前,團委都要組織力量對志愿服務活動參與者進行必要的技能培訓,提高志愿服務的專業(yè)性。如南京衛(wèi)生學校的急救志愿服務隊和健康知識宣傳服務隊在每次招募新成員時,一方面,由原來的志愿者對新進來的志愿者進行專業(yè)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在活動開始之前,團委還會根據(jù)服務對象的需求專門組織專業(yè)老師對全體志愿者進行專業(yè)的培訓,以確保志愿服務順利進行。另外還會針對實際情況,對志愿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以保障學生志愿者的人身安全。
三、優(yōu)化評價體系,提升志愿者綜合素質
各職業(yè)學校應該建立科學、公正的評價考核體系,充分發(fā)揮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將評價的過程變成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過程,并將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例如,南京財經(jīng)學校團委為了及時記錄、評價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學校定制的《團支部工作手冊》中加入了志愿服務活動記錄頁,要求團支部詳細記錄每位同學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情況,具體包括:服務日期、服務對象、服務地點、時長、參加服務的人員名單、活動小結、服務對象意見等,最重要的是要求團支部對每位參與服務的同學都寫一個簡短的評價,作為該同學參與此次活動的鑒定。同時要求參與活動的同學自己做好活動記錄和小結。這些記錄將作為學生評選“優(yōu)秀團員”“優(yōu)秀團干部”“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等榮譽的必備條件,也作為評選“三創(chuàng)”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榮譽的優(yōu)先條件。
(作者單位:南京市職教(成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