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wèi)東 楊琨 周盾
摘要 目的:探討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腦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腦出血患者88例,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結果:觀察組手術結束后1d、3d的血腫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NIHSS評分、ADL評分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腦出血,不僅能有效清除血腫組織,還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關鍵詞 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腦出血
腦出血屬于臨床常見的腦實質內出血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且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壓力的不斷提升,該疾病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變化趨勢[1]。相關研究表明,給予腦出血患者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手術可有效清除其腦內血腫組織,于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具有顯著療效[2]。鑒此情況,本研究隨機抽選88例腦出血患者進行了臨床試驗分析,具體情況如下文所示。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腦出血患者88例,按照手術方案的不同,將其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49~72歲,平均(58.41±2.16)歲:病程2~30h,平均(7.61±2.34)h; GCS評分8~14分,平均(12.17±1.12)分:體重52~74kg,平均(63.64±1.13)kg。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50~72歲,平均(58.39±2.07)歲;病程2~29h,平均(7.53±2.23)h;GCS評分8~14分,平均(12.12±1.22)分;體重53~75kg,平均(63.56±1.20)kg。經(jīng)統(tǒng)計,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手術方案:對照組采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觀察組采用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具體手術方法如下:①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調整好側臥體位,將患者頭部傾向健側,于患者的全身麻醉狀態(tài)下以影像學檢查輔助以明確其具體的血s腫部位。以血腫部位為中心,以倒“U”型皮瓣作為切口,使得患者顱骨得以充分暴露。此后,采取電鉆進行鉆孔,其骨窗大小應控制在3cm左右。采用腦穿刺針進入患者血腫部位適當抽吸部分血腫組織,在此過程中,手術人員應注意避開血管部位,當血腫量有所降低后適當輔以冷光源,并采用雙極電凝切開患者腦皮質,吸出血腫并進一步探查出血點,對于具體的出血位置則可應用雙極電凝進行止血。最后,以生理鹽水沖洗血腫腔,常規(guī)留置引流管后逐層縫合。②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首先,先根據(jù)CT掃描立體定向選擇患者血腫最大層面,并以此確定血腫中心。為患者做好備皮、消毒工作,并于其局部麻醉狀態(tài)下錐開顱骨,將帶芯軟通道穿刺引流管置入患者血腫腔,并進行血腫抽吸操作。首次血腫抽吸量不宜過度,一般情況下其抽吸量應為30%~50%。手術結束后6h,則可給予患者血腫腔注入1萬~5萬單位的尿激酶,當血凝塊溶解后閉管0.5~2h,此后則可進行每天1~3次的開放引流操作。經(jīng)CT復查顯示患者血腫基本清除后則可為其拔出引流管。
觀察指標:分別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手術后1d以及手術后3d的血腫量。同時,分別采用NIHSS量表(卒中量表)與ADL量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表)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變化。其中,NIHSS評分總分24分,患者評分越高則表明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ADL評分總分60分,患者評分越高則表明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療效評估標準:本研究療效評估依據(jù)為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減分率:①顯效: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下降75%;②有效: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下降45%~74%;③無效: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下降<45%[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手術前后血腫量比較:觀察組手術結束后1d、手術結束后3d的血腫量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手術前后的NIHSS評分、ADL評分比較:與手術前相比,兩組NIHSS評分、ADL評分均有改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NIHSS評分、ADL評分改善程度較大,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臨床治療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主要是在手術醫(yī)師直視下給予患者顱內血腫清除與止血處理的一種手術方案,手術治療結束后,患者腦內血腫組織對腦組織的壓迫可明顯解除,然而,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手術過程中,通常需要對血腫周圍的正?;驂乃澜M織切開,這一操作意在避免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但卻加重了患者的周圍組織損傷情況與手術風險[4]。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相比,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手術在治療腦出血病癥時更具優(yōu)勢,具體表現(xiàn):①該手術于患者局部麻醉狀態(tài)下進行,與全身麻醉相比,極大地減少了麻醉劑不良反應。②該手術所造成的血腫周圍正常組織創(chuàng)傷較小。③該手術無須開顱,且對醫(yī)療設備的硬性條件要求不高,基礎醫(yī)院也可廣泛推廣應用[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結束后1d、手術結束后3d的血腫量均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ADL評分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3.1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且P<0.05。
綜上所述,給予腦出血患者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進行臨床治療,不僅能有效清除血腫組織,還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其臨床療效十分顯著,該手術方案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采用。
參考文獻
[1]王浩一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療效對比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6):36-37.
[2]楊全喜.急性腦出血應用穿刺血腫清除微創(chuàng)療法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118-119.
[3]孫桂良,柏春燕,孫中波.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4,20(20):111-112.
[4]李軍,蔣宇,韓秀紅,等.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清除術治療腦出血的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6,37(8):1956-1958.
[5]常志鋒,王梅,王漢松,等.軟通道微創(chuàng)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