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穎
她是中國第一位奪得奧運會跳板跳水金牌的運動員,也是世界跳壇歷史上第一位突破600分的女運動員,此外她還創(chuàng)造了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7年全勝的紀錄,她就是我國第一代跳水女皇高敏。
說起高敏這個名字,一些年輕人會感到陌生。但對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體育迷來說,高敏絕對是中國體壇大名鼎鼎的人物。作為中國跳水隊的第一代跳水女皇,她在跳水領域的成績堪稱輝煌。
她的職業(yè)生涯中一共獲得了70余枚金牌,更是中國第一位奧運會跳板、跳水金牌獲得者。值得一提的是,高敏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7年參賽不敗的紀錄,在1986到1992年這7年的時間,凡是高敏參加的比賽,全部奪冠。這樣的成就不僅前無古人,至今也無人能破。
登上《中華兒女》封面之時,正值高敏運動生涯的巔峰之期。
四川姑娘高敏自1986年出道以來,便再也沒有讓女子跳板跳水比賽的金牌落入他人囊中,以至于與她處于同一時期的選手發(fā)出“與高敏生于同一年代是一種錯誤”的感慨。高敏1970年出生,在金牌教練徐益明的悉心調(diào)教下,很快便顯露出極佳的跳水天賦。1988年,年僅18歲的高敏在漢城奧運會上憑借一套完美無缺的動作征服了裁判和現(xiàn)場觀眾,以絕對優(yōu)勢獲得冠軍。自此開始了“高敏時代”。
從當年的報道中便可以感受到彼時高敏橫掃賽場的霸氣和震撼。
高敏是一位天才選手,這點沒有人有異議,她從小就顯示出在跳水上的過人天賦,一路成功,幾乎從未有過失敗。而且,似乎任何時候,我們看到的高敏總是爽朗快意地笑著,仿佛永遠那么快樂。
“一出水面我就笑”是高敏寫給讀者的,也是媽媽讓她牢記的。12年的跳水生涯,高敏就是帶著這種微笑,書寫著她跳水生涯中重大比賽的不敗傳奇。她以她獨特的燦爛笑容,在場上激勵自己,答謝觀眾,感染裁判。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當高敏奪得她的最后一個冠軍的時侯,因百感交集而半淚半笑的畫面,長久地定格在廣大觀眾們的心中,那是一個“跳板女皇”告別的瞬間,同時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億萬觀眾在電視前,看到這位冠軍的堅持與不易。
高敏出生在有“鹽都”之稱的四川省自貢市。高敏父親酷愛體育,曾獲重慶少年游泳冠軍。剛4歲的高敏,就被父親扔到家附近的小河中,學會了游泳。
9歲的一天,高敏在河里游泳,被路過的自貢市業(yè)余體校的跳水教練楊強發(fā)現(xiàn)。一個偶然,讓高敏走上了輝煌道路。
高敏在體校進步飛快。剛練了一年,就已經(jīng)趕上練了兩三年的學員。不久,高敏在四川省舉行的跳水比賽上戰(zhàn)勝多名專業(yè)隊員獲得冠軍,被選進四川省跳水隊。進入省隊的高敏,不僅技術水平上升了一個層次,也打開了通往世界的窗口。
1983年,高敏在世界分齡跳水賽上獲得兩項冠軍,引起國家隊教練的關注。
1985年,15歲的高敏入選國家跳水隊。負責她訓練的是時任國家跳水隊總教練徐益明,這是一對黃金的師徒組合,誕生了跳水的“高敏時代”。
在徐指導手下訓練僅一年,跳水界的新軍高敏就橫空出世。1986年1月,高敏首次代表國家,參加在德國舉行的國際跳水邀請賽,一舉奪冠。此后,16歲的高敏開始了她傳奇的跳水生涯。從1986年到1992年退役,高敏在她參加的所有重大賽事中保持全勝,共獲得70多枚國際比賽的金牌、11項世界冠軍,并蟬聯(lián)兩屆奧運會冠軍。1987年、1988年、1989年連續(xù)三年被美國《游泳世界》雜志評為年度世界最佳跳水運動員。
1988年參加漢城奧運會女子三米板決賽時,18歲的高敏已經(jīng)有了“跳水女皇”的美譽。那次比賽高敏最后一個出場,在前面選手都比完8輪卻沒有一個超過高敏前七輪積分的情況下,最后一跳高敏即使不跳,也是冠軍,這在奧運會的比賽中,沒有見過第二次。最后一輪成了高敏的表演賽,比賽已經(jīng)變成亞軍之戰(zhàn)。
對于現(xiàn)在的跳水運動員來說,她是一個神話。高敏的動作難度大、規(guī)格高、穩(wěn)定性強,她是世界上唯一突破600分大關的女子跳水運動員,她的技術難度和穩(wěn)定性已遠遠超過任何對手。
對于運動員時期的高敏來說,挑戰(zhàn)者可以無限接近她,但卻永遠無法超越。獲得過10次世錦賽冠軍的郭晶晶在面對高敏時,依然很謙虛,在她看來,前輩的成就是無人能比的,是她心里永遠的前輩,是榜樣。
高敏于1992年退役,當年年底,高敏將第六屆世界游泳錦標賽上金牌以77萬的金牌在天津拍賣。所得捐款一部分用于資助中國申奧,另一部分則用于1993年在成都體育大學成立的“高敏獎學金”,旨在幫助青年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推動中國基礎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拍賣當天是1992年12月27日,天津市人民體育館內(nèi),“高敏告別體壇大型電視文藝晚會”掀起了空前的熱度。高敏站在懸有巨幅五星紅旗和奧運五環(huán)標志的舞臺上,灑淚告別輝煌。
由于晚會入場券不對外公開發(fā)售,黑市票價陡增仍十分搶手。這臺晚會由中央電視臺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趙忠祥、倪萍、宋世雄、楊瀾共同主持,文藝界的“大腕”毛阿敏、韋唯、成方圓、那英、解曉東、孫國慶、閻維文、趙本山、陳佩斯、朱時茂、大山等到場助興,巴塞羅那奧運會金牌得主楊文意、錢紅、張山、王義夫、陳躍玲、王濤、呂林、孫淑偉、伏明霞等云集天津。時任天津市市長聶璧初代表天津人民向高敏贈送紀念杯,時任國家體委訓練局局長李富榮和當時的四川省體委領導也分別向高敏贈送紀念杯。
這樣的輝煌告別,是任何一個運動員都沒有過的。
退役之后,高敏并沒有沉醉于昔日自己所獲得的獎項榮譽中,而是去了美國波爾大學進修,那時候的高敏英文不好,連公共汽車都不敢坐,生怕出去后就找不到回來的路,后來她在與同學和教授的交流中慢慢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1998年,高敏的塑像進入國際游泳聯(lián)合會設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名人堂”,表彰她對跳水項目的貢獻。
2008年,已經(jīng)有了兩個兒子的高敏又回到人們的視線當中,先是出了自傳,接著便開始涉足娛樂圈,參加了多檔綜藝節(jié)目。
近幾年,高敏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公益事業(yè)。她發(fā)起了“北京冠軍體育人公益基金”并擔任冠軍委員會主任?;饡_展“以冠軍的名義,致敬中國體育人”的公益活動,旨在扶持受傷病困擾和生活困難的退役運動員。
基金會運作伊始,就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去年底,總局人力中心又向全國各體育局發(fā)出“關于2017年運動員保障工作開展調(diào)研的通知”。
高敏的感動還來自于她的冠軍同行們。這些體壇驕子在接到邀請后都踴躍加盟,積極配合基金會的活動,或親臨現(xiàn)場,或錄制視頻為救助對象送去祝福。
公益慈善力體現(xiàn)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高敏稱,以往看過一些負面報道后,她也一度對中國的社會風氣存疑,當她真正融入慈善事業(yè)中后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德仍在發(fā)揚光大。在一些救助活動中,有不少捐贈者都不留姓名,前去采訪的記者也紛紛解囊。
事實上,歸國后高敏一直致力于公益慈善事業(yè)。從加盟紅十字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到作為各種名目的慈善大使、參與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她說:“公益慈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如果每一個明星都能以自己的名氣和號召力影響一批人,就會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救助?!?/p>
談到基金會的未來,高敏還有些忐忑。她說,做運動員時,“成功”有著明確的時間節(jié)點,比如能否獲得奧運會冠軍就在某個確定的日期里,而公益慈善的“成功”卻永無時間節(ji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