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芃 何琳
摘要:語言使人類活動從表面的客觀的物質活動進步為有思想有靈魂的精神活動。但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現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各類物種的不斷進化,無論是“鸚鵡學舌”還是“黑猩猩學說話”,諸多研究讓廣大群眾甚至科學家們對“語言是人類獨有的”這一特性產生懷疑。本文將從語言產生的生理基礎、人類語言的性質和設計特征來探討論述“語言——人類之獨有”。
關鍵詞:語言;人類;獨有性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9.047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8)09-0168-03
首先,語言是什么?“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tǒng)?!北环Q為“語言學之父”的索緒爾寫到?!跋矚g你”“break-fast”“ennuyer”“отец”“A占B的比例=A/B”這些都是一個個符號,但是不同的符號有著各自的體系。科學家們曾把名為“華修”的大猩猩帶到實驗室里研究其是否能學會人類的手語。實驗者把實物擺到大猩猩面前,并且手把手地教給它手勢的做法,如果做對了則會得到獎賞。4年之后,華修學會了160多個手勢,有科學家驚呼黑猩猩也具有語言能力,甚至還出了一部《科科:會說話的大猩猩》紀錄片。但經過真正進行教學的聾啞人和后續(xù)的一系列研究,大猩猩的這種手勢和人類語言的手語仍是有著本質區(qū)別的。而其他動物的信息傳遞方式,也依舊不能稱之為“語言”。
一、語言產生的生理基礎
人腦是如何區(qū)別于其他任何一種生物的呢?又是如何作用于人類語言上的?人類具有其他動物所不具有的大腦皮層,首先,大腦皮層主導機體內一切活動,控制著人的語言活動等。而大腦半球表面有許多彎彎曲曲的溝裂,稱為腦溝,其間凸出的部分稱為腦回。這些溝裂和凸起大大增加了大腦皮層面積(見圖1)。如果把皮層剝離下來并全部展平,形成的灰色物質層有四張A4打印紙大小。而黑猩猩的大腦皮層只有一張A4打印紙那么大,猴子的大腦皮層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大腦皮層只有郵票那么大。其次,“人腦的另一個特性是,它的兩半球有各種功能的分工(見圖2)?!闭Z言功能主要是受左腦控制。說出“Everything will turn out well”一句話的時候,大腦要產生沖動刺激神經元,通過傳人神經到達神經中樞,再通過傳出神經作用于效應器,從而產生相應的開口、調整舌位、抬起軟腭等一系列動作。然而蜜蜂的腦子只有草的種子一般大?。圾r鳥的腦子只有花生粒大小,這些動物的腦子的分工、功能區(qū)、調控機制都不可能像人腦一樣發(fā)達,因此也不可能說出人類那樣復雜的語言。
除此之外,作為語言表達的物質載體,人類的口腔構造和發(fā)聲部位與其他動物不同。在口腔內,以牙列為分界線,將口腔分為牙列內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圍的口腔前庭。因此,以大猩猩為例的一個腔體必定無法發(fā)出像人類一樣兩個腔體的共同作用而發(fā)出的聲音。其次,嘴唇、舌頭、牙齒不同的運用方式也會導致發(fā)出聲音不盡相同。例如,英語中每個音標所要求的舌位、開口程度、唇的形狀都不盡相同,如果位置不正確,則發(fā)出的音標也不準確(見圖3)。
二、人類語言與動物信息傳遞方式的對比
“非人類的溝通系統(tǒng)都是基于這三個基本設計:有限的叫聲、同樣的訊號不停地重復以代表事件的強度,或是一變奏曲序列主題。”狼通過嚎叫呼喚伙伴、交換信息,把其他的狼從自己的領地中趕走,他們在夜間出行覓食時也會發(fā)出嚎叫來尋找配偶。狼群中的這種有限的叫聲是與同伴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方式。蜜蜂間經典的傳遞信息的方式便是“跳舞”,一種訊號不停地重復。當一只蜜蜂發(fā)現蜂房附近有豐富的食物源時,它會回到家里并跳起“圓圈舞”,且蜜蜂只要改變舞蹈的節(jié)奏,就能夠指明食物源的距離。嗚禽類常用鳴聲來宣布占有地牌,發(fā)出的嗚聲雖略有不同,但仍是一序列主題。無論是叫聲、動作還是氣味等信息傳遞方式,雖有不同、有變化,但仍然不能稱之為“語言”。因此,人類語言都有哪些特有的設計特征呢?
首先,人類語言具有離散性?!罢Z言符號可以拆分成一個一個的音素、音節(jié)、詞和詞組等單位,這些單位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組合成更大的單位,而按照不同方式組合能產生不同的意義,這被稱為語言的離散現象。”例如“我”“弟弟”“打”這本來是三個單獨的語素,但是現在可以組成不同的句子?!拔掖虻艿堋焙汀暗艿艽蛭摇彪m然謂語動詞相同都是“打”,但是發(fā)出動作者和接受動作者完全發(fā)生變化導致句子表達著兩個完全相反的意思。再例如“圍合建造”和“建造圍合”的意義不同,就在于它的組成成分“建造”和“圍合”在詞組中的位置不同。分開來看,“圍合”“建造”是一個個獨立的詞,各自都有意義,但組成詞組后,不僅各自原來的意義還在,而且它們組合而成的詞組也表達了更豐富的意義,而按不同方式組合而成的詞組或句子具有不同的意義。
然而很多動物的交際系統(tǒng)是連續(xù)的而不是離散的,它們傳遞信息的符號不像人類的句子那樣可以分割成不同的部分。同時,這使得人類語言無限大、無止境,也使得人類語言數位化,它更使人類語言不停地創(chuàng)新。
其次,人的語言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生成性,這也是動物的信息傳遞方式不能與人類語言相等同的根本原因。人類語言的語音、構詞、造句、語法等規(guī)則是有限的,一個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學完某種語言的規(guī)則,但是永遠都學不到這門語言的盡頭?!白钪匾恼Z言特征之一,就是‘孽生能力,即談論從來沒有人講過或聽說過的東西,但是卻能被講這種語言的其他人所理解?!崩纾骸俺燥垺薄傲恕薄皢帷薄澳恪边@幾個詞放在這里,有的人會說:“你吃飯了嗎?”有的人會說:“吃飯了嗎,你?”后者利用了倒裝句,在最初期沒有出現的時候,人類也可以按照普通的語法結構將各種句型組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語句,新的語義。
語言具有強大的排序和組合能力,這也就造成了語言具有離散性,又促成了語言的創(chuàng)造和生成?,F今已知的英語詞典中的最長的單詞是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而這個單詞其實是由pneumono——肺,ultra——超過,mi-cro——微小,scopic——視,silico——矽,volca-no——火山,coniosis——癥狀這些詞根在一定的排列順序下組成。而動物的信息傳遞方式則是具有封閉性的,不是開放性的。青蛙發(fā)出的尋找配偶的叫聲,狼發(fā)出的嚎叫,海豚發(fā)出的聲音,也都只不過是其他相似的叫聲中的一兩聲。它們的信息傳遞方式代代相傳,在基因中得以固定,而無法像人類一樣有如此復雜的排序組合。
談及人類語言具有復雜性,一方面,語言的搭配復雜多樣?!爸袊⒄Z學習者同本族語者在使用cause時,其語義韻有顯著差異。中國英語學習者明顯少用具有消極涵義的搭配詞,過多使用有積極涵義的搭配詞?!蔽覀兺ǔV焕斫獾搅薱ause具有“引起”的意思,卻忽視了cause常搭配的是消極名詞。同時,一個詞可以與不同的詞搭配組成各種詞組?!癿ake”這個詞后頭有豐富多樣的用法和內容,表達不同的意思。另一方面,語言本身意義復雜豐富。例如perhaps,maybe,possible,likely都表示可能的意思,但是其可能性大小仍有差別;又例如sweltering,sizzling,scorching都表示“very hot”,但是sweltering前的修飾副詞常為extremey;scorching前的修飾副詞則常用“absolutely”;sizzling則有表示做飯時候炸、煎事物所發(fā)出的吱吱的聲音——a lot of fryingnoise。同時,一個其它語種的詞匯在另一語種中也會有不同的翻譯方式。Обыкновенный和обычный在俄語中都表示“普通的”意思;Ennuyer,detester,degofiter在法語中都表示“討厭”的意思。而即使蜜蜂有幾種不同的跳舞動作,也仍然是極有限的,人類的語言的發(fā)展確實是無窮的。
最后,人類語言具有任意性。同一個詞放在不同的語言和句子中會有完全不同的表達。例如,“Do you realize that every time you take a step.the bones in your hip are subjected to forces between fourand five times your body weight”中subject的意思是“易遭受……”,但在“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中是“學科”的意思?!罢Z言的音和義并不一定一一對應,這也是語言有很多同音詞的原因?!崩鏪ai]對應的可以是I也可以是eye。人類的語言是說同一種語言的人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具有任意性。
人類生來具有某種語言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是否能得到發(fā)揮需要靠后天的教育指導。人類現存的5000多種語言中,如果不經學習或者翻譯,很難理解其含義。不同于較為固定的其他物種信息傳遞方式,人類語言在不同時代受社會背景、階級等各種因素影響也會產生諸多不同的意義?;谡Z言產生的生理基礎、人類語言的設計特征,語言是人類之獨有,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信息傳達方式。
[責任編輯:周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