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 王世康
摘要:流行語是了解社會變遷的窗口,流行語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現(xiàn)象的變化。二戰(zhàn)之后,日本逐漸走出經濟低谷成為經濟大國,民族主義促使日本不斷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明確提出“政治大國”戰(zhàn)略。90年代以后,日本政治進入新的轉型期,政界分化組合,政權頻繁更替,而整體趨于“保守化”。本文圍繞近30年日本十大新語·流行語中政治方面的詞匯闡述近30年日本政治變化以及社會變遷。
關鍵詞:流行語;日本社會;日本政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9.042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8)09-0151-03
語言客觀地反映了一個社會的變化動態(tài),一個時代的流行語更是濃縮了當代的社會熱點。日本“U·CAN新語·流行語大獎”,是在一年當中產生的大量新詞里選出國民所說所聞最多、最能反映年度日本現(xiàn)象的10余個詞語。此活動創(chuàng)始于1984年,由出版《現(xiàn)代用語的基礎知識》的出版社“自由民國社”組織,于每年12月上旬公布。本文通過整理近30年來獲獎的部分相關流行語及其獲獎背景,根據日本近30年政權變化,從三個時間段(1984-1992;1993.2006;2007-2017)對流行語進行歷時的考察,分析流行語所印證的日本社會的政治變遷及其走向。
一、“政治大國”戰(zhàn)略與政壇腐?。?984-1992)
“政治大國”戰(zhàn)略是中曾根康弘在任期間所提出的口號,旨在推行以經濟實力為主導,以一定的軍事力量為后盾,結合政治、外交、文化等各方力量的綜合戰(zhàn)略,在世界上確立“與經濟實力相應的國際地位”。但“政治大國”口號一經提出便遭到國內外輿論的批評,于是中曾根便將“政治大國”改稱“國際國家”(“國隙”國家,1987年)。在培養(yǎng)國民愛國心與大國意識的這一時期,日本社會黨在新宣言草案中使用“愛與智慧能力的演出”的表達方式(パフ才一マンス,1985年)瞬間就在國民當中傳播開來,根據《新宣言》,日本社會黨與日本型社會民主主義告別,成為具有西歐社會民主主義綱領的政黨,“由愛和知識和力量創(chuàng)造”的副標題也給人一種迎合性的印象。
同時,國民也積極關注國際形勢,1989年日本時間11月9日,東德政府柏林墻的清除工作通過太空轉播傳達的TV映像,向全世界宣告東西方冷戰(zhàn)結構崩潰并突破新的歷史的瞬間(『壁』開放,1989年)。1991年8月,在莫斯科廣播發(fā)動政變的第一報告被發(fā)布至全世界,部分媒體模仿“二月革命”將其命名為“八月革命”。結果僅僅3天騷動就結束了的“八月革命”的措辭也同時消失。但這一詞卻因為媒體的“不負責任”和象征這是一個未來難以預測的時代而備受關注(八月革命,1991年)。1992年的美國總統(tǒng)選舉,高舉“變革”的“錦旗”的克林頓受到美國國民狂熱的支持,日本國民對美國表示欽佩(“Time for change”,1992年)。此外,作為解決國際紛爭的手段,語言代替軍事設備作為武器這一戰(zhàn)略構想(言語戰(zhàn)略,1985年)受到提倡。隨著國民民族主義的不斷高漲,也出現(xiàn)希望擺脫美國的呼聲,1989年《日本可以說“不”》(NOと言える日本,1989年)出版并成為暢銷書。
這一時期,日本政壇的貪污現(xiàn)象也極其嚴重。1985年,人們還未從洛克希德案件回過神來,一起由政界人士參與證券投機活動,和證券從業(yè)人員內幕交易的政治丑聞暴露,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首相竹下登、自民黨干事長安倍晉太郎等人深陷丑聞。倉促之間選出的繼任首相宇野宗佑上任不久便出現(xiàn)包養(yǎng)藝妓丑聞,隨后被美國《華盛頓郵報》轉載,使其在民眾中的形象一落千丈繼而被迫下臺。此期間,前有中曾根揶揄洛克希德事件的田中角榮前首相(鈴蟲凳言,1984年),后有被卷入利庫路特事件的竹下登以及東京佐川急便貪污案等大案,日本國民間也紛紛出現(xiàn)一些對此的見解,1985年,被認為操縱選舉一直支配政界的田中角榮倒下,隨后又因部下竹下登的造反陷入腦梗塞使他急速喪失了政治影響力。“去角”作為流行語,被社會廣泛認知(角拔き,1985年)。1992年的“佐川丑聞”報道中,第一次出現(xiàn)揭示事實的本質、語言幽默又可怕的新詞“口蜜腹劍”并得到高度關注(ほあ殺し,1992年),相關流行語沖擊著日本政壇。
二、政界分化組合與小泉內閣(1993-2006)
從1993年細川內閣開始的20多年期間,日本政壇上演出了政界分化組合、政治黨派不斷重新組織的豐富多彩的活劇,“新·oo”一度成為熱點。1992年10月首相羽田孜同小澤一郎創(chuàng)建了“21世紀論壇”,同年12月脫離竹下派建立羽田派,1993年6月與原自民黨干事長小澤一郎一起帶領44名自民黨參眾兩院議員退出自民黨并成立新生黨,直接導致日本自民黨喪失執(zhí)政權(新·新黨,1994年)。1995年在東京·大阪的知事選舉中,無黨派的青島、橫山將組織能力、財力、權力有著壓倒性基礎的政黨推薦候選人推翻,媒體稱之為“無黨派”的力量。這種拒絕只靠數量相加的政黨聯(lián)合而形成的新的有權階層讓現(xiàn)存政黨大為慌張(無黨派,1995年)。
1994年,就任首相的社會黨村山富市繼細川護熙首相之后,針對日本帝國時代的侵略和殖民歷史再次道歉,次年發(fā)表了著名的“村山談話”,如其就任時所說“對人友好的政治”(「人」にやさしい政治」,1994年)。1995年發(fā)生的阪神大地震中,人們一直所堅信的“安全神話”(安全神話,1995年)被打破,由于處置措施不當,村山于1996年初辭職。1998年7月,小淵惠三內閣成立,而他自就任日本首相,就一直飽受各種惡評。剛上任《紐約時報》就給他起了“冷比薩餅”的綽號(「冷あたピザ」,1998年),意為“不新鮮、不受歡迎”,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女兒田中真紀子稱他為“凡人”,并因此而獲得當年的“流行語”大獎(「凡人·軍人·變人」,1998年)。
2001年4月,長達6年的小泉政權開始了,就任時他擁有空前的國民支持,成為01年最多的“流行語的生父母”(米百俵、里域なき改革、恐れず怯まず捉われず、骨太の針、ワイドシヨ一內閣、改革の「痛み」,2001年)。小泉在任期間也不乏反對呼聲(抵抗勢力,2001年),但小泉的堅持改革仍然受到了眾多支持。2005年在選舉中,他“派遣”自己的親信作為“刺客”(刺客,2005年)挑戰(zhàn)那些反對改革的議員大獲全勝,日本媒體稱這次選舉為“小泉劇場”(小泉劇場,2005年)。
這一時期,政壇貪污現(xiàn)象仍未得到改善。地方政府為了爭取中央撥款,對中央官員迎來送往,利用公款吃吃喝喝的官官接待(官官接待,1995)讓國民極為反感以及對現(xiàn)存的黨派感到失望。
三、21世紀后的漂流政治(2007-2016)
繼小泉政權結束之后,日本政治陷入“漂流化”,即政黨喪失了明確的長期戰(zhàn)略目標,一切跟隨輿論,隨波逐流,政黨內的政客則為執(zhí)政而執(zhí)政,政壇更迭頻繁。2008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辭職新聞發(fā)布會上反擊記者道:“和你不一樣,我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あなたとは還らんです,2008年)。2009年8月30日的第45回眾議院總選舉,民主黨從115至308的議席大幅增加而獲得壓倒性勝利,鳩山由紀夫為首相的民主黨內閣成立,這一政權交替(政榷交代,2009年)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而剛剛上臺的日本民主黨新政權為避免國家稅金的浪費以及縮減政府開支所開展的“事業(yè)分類”(事業(yè)仕分け,2009年)以及由當時的行政改革擔當相渡邊喜美等提倡的告別官僚主導,實現(xiàn)政治家主導的“脫官僚”(脫官僚,2009年)。
2010年菅直人就任首相后在人事任命方面采取“脫離小澤”方案(脫小沢,2010年),2011年8月29日的民主黨代表選舉中,候選人野田佳彥引用相田みつを的詩“泥鰍模仿金魚的事啊”,以樸素但耿直的政治目標而當選,媒體稱這個演說為“泥鰍演說”,野田內閣也被稱為“泥鰍內閣”(どじよら內閣,2011年)。2012年12月發(fā)表的2012年度新語·流行語當中,與政治相關的也占到三成之多,分別為代表政治改革的“維新”,指代勢力次于兩大政黨的社民黨的“第3極”,以及來自野田前首相言論的“近いらちに”。
此外,受到小泉執(zhí)政的影響,政治也開始變得娛樂明星化。喜劇演員出身的宮崎縣知事東國原英夫在縣議會上表決心時喊出:“必須得對宮崎做些什么”((宮崎を)どげんかせんといかん,2006年)。政治貪污現(xiàn)象仍然受到國民反感,日本中央省廳職員違規(guī)使用出租車事件的政府官僚丑聞(居酒屋タクシ一,2008年)被選為當年流行語。
現(xiàn)任首相安倍晉三作為“戰(zhàn)斗的政治家”,極力推崇集團自衛(wèi)權(集團的自術銜榷,2014年),以達到修改“和平憲法”的目的,實現(xiàn)所謂的“普通國家”。雖然出現(xiàn)了很多對反對之聲(アベ政治を許さない,2015年),但安倍依舊我行我素,并在同年提出應對日本的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社會的政策(一意念活曜社會,2015年)。
四、結論
流行語來源于生活,它能深刻反映出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從80年代“政治大國”戰(zhàn)略,到90年代后政權更替、分化組合,2l世紀的漂流政治,近30年日本在政治方面的流行語準確折射出日本政治變化。乘著1993年“新黨”熱潮,日本國民開始追求新而有生命力的事物,日本政治進入新的轉型期,政界頻繁更迭,而整體趨于“保守化”。
[責任編輯: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