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鵬飛
名聲威望誰都要,只是當(dāng)官的更要注意,不然你這個官當(dāng)?shù)镁透C囊,就難以服人。
名,怎么立?望,如何樹?這當(dāng)然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
崔烈是東漢末期一個很有威望的官吏,后來禁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也向朝廷捐五百萬錢買了個司徒,從此名聲一落千丈,只是人們不敢當(dāng)面對這個官至“三公”的崔烈說。有一天,崔烈問自己的兒子崔鈞:“吾居三公,于議者何如?”崔鈞以實相告:“論者嫌其銅臭?!边@也是把買官說成“銅臭”一典的來歷。
這讓我想到清代一個笑話,某轎夫?qū)ψI的官員說:“你若穿便服,抬起轎來輕如鴻毛。你若穿官服,抬起轎來重如山壓?!惫賰翰唤猓骸巴瑯右粋€人,穿不同衣服怎會輕重懸殊?”轎夫答:“老爺骨頭輕。官服、頂戴、花翎都是銀子堆起來的,怎能不重呢?”故事簡單,發(fā)人深省。一個買官者在老百姓的眼中,不過是一堆賤骨頭而已,這樣的人哪有“名望”可言,這樣的官怎會讓老百姓口服心服呢?!
當(dāng)然,“名”“望”必須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身子正。如若不然,僅有虛名,是難以維持長久的。自身不正,靠捂著蓋著,給自己創(chuàng)“名”造“望”,到頭來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滅亡。
電視連續(xù)劇《天下糧倉》中的許爺許三金原來是一個無業(yè)游民,他能成為米大人手下的治水幫手,就是因為他曾經(jīng)在茶樓酒館記錄過總督、巡撫的錯事、壞事、風(fēng)流事,這些官兒們見自己的把柄攥在了許三金手里,只能乖乖就擒,讓人家牽著鼻子轉(zhuǎn),要錢給錢,要官給官。這些總督、巡撫怕的是什么,怕的就是許三金把“秘密”抖出來,自己失去名望,丟官失職。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倘若那些總督、巡撫自身正,許三金是無論如何也穿不上官服的。所以說,官員的“名”要自創(chuàng),官員的“望”要自建,絕非一句空言。千萬不要搞表面文章、面子工程,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那樣不但害人,也害了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