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山西省陽泉市交通職業(yè)學校,山西陽泉045000)
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涉及很多抽象的、復雜的內容結構,因此教學難度較大。通過應用多媒體,利用動畫模擬、過程演示等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生動的展示描述,教學內容更加詳細,也更易于理解,因而具有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但在應用過程中,也要注意相關教學事項,以更好地促進應用多媒體的《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效果。
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黑板與粉筆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能夠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收集與教學情境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料,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教學內容的興趣。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當描述道長江、三峽這些地理名稱時,可以通過展示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資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讓學生對于這些地理名稱有一種更加感性的認識,不僅能夠熟練掌握這些教學內容,同時也培養(yǎng)了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應用多媒體教學,教學內容的展示將更加直觀,因而更容易辨別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這對于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升教學質量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側重點,對教學重點進行重點分析,比如在課件制作,內容展示、圖形制作等方面,通過系統(tǒng)化的展示,是教學重點呈現更加詳細,更便于學生掌握理解,從而起到突出重難點的效果,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中國旅游地理》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圖形、圖像等,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在黑板上畫出相關的圖形,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效果很不理想。但通過應用多媒體,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形式多樣的地理圖形,而且更加生動逼真,可以采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模式進行標注等,在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實踐能力。
為了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技術在《中國旅游地理》中的應用效果,提升教學質量,首先必須要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廣泛的收集教學素材,將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制作出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教學主要是通過課件展示,向同學講述地理教學內容,因此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高質量的地理教學課堂。所以,必須要重視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除了要參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之外,還應該借助互聯網,廣泛搜集相關的視頻、音頻等資料,從而促使制作的教學課件不僅能夠涵蓋所有的教學知識,同時也能夠以不同的形式予以呈現,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中國旅游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前提。
盡管應用多媒體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具有諸多優(yōu)勢,但同時也需要遵照適度原則,合理安排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使用。否則,過度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會使得課堂過度娛樂化,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可重點對于教學的重難點、復雜內容等環(huán)節(jié)應用多媒體教學,比如在講解長江的“九曲回腸”特征時,可借助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課件,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便于學生直觀理解長江的特征,同時也能加深記憶,配合教師的講解,將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中國旅游地理》多媒體教學中,必須要合理的控制多媒體的應用環(huán)節(jié),提升應用效果。
應用多媒體進行《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銘記這一教學目標。不論是對于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還是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多媒體的應用,都應該保證能夠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有其優(yōu)勢,也有其缺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依靠多媒體,而荒廢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模式,而是促使兩者之間的融合,通過板書的嚴肅、詳細與多媒體的生動、形象,共同展示《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的內容,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由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板書教學與多媒體的教學的各自優(yōu)勢,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對應的教學模式,更具針對性,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未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中國旅游地理》中應用多媒體教學將會更加普遍。本文通過對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應有優(yōu)勢與注意事項進行分析,為未來《中國旅游地理》的多媒體教學應用提供了一些建議,以此希望提升《中國旅游地理》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促進多媒體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