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拉江·帕合爾丁 麥麥提艾力·依甘拜爾迪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維吾爾醫(yī)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2.新疆維吾爾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6)
白花丹是藍雪科科植物白雪花(Plumbago zeylanica L.)的全草或根[1]為亞灌木草本植物,在維吾爾藥中藥用部位為干燥莖枝,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中,維吾爾名為夏特然吉印地。收載于1979年版《廣西中藥材標準》,為東南亞許多國家及中國多民族常用藥材[2]。味苦、性微溫,具有消腫散結、祛風止痛之功效,為我國維醫(yī)、壯醫(yī)、藏醫(yī)等民族醫(yī)學常用藥材,常用于治療風濕骨痛、肝脾腫大、心胃氣痛、皮膚瘙癢、跌打扭傷、蛇傷等[3]。民間應用廣泛,如維吾爾醫(yī)常以配方入丸、膏藥用,治療白癜風、偏癱、胃腹脹痛及牛皮癬等癥[4-5]; 廣西壯醫(yī)稱為“巔邦”(dien bang)或“裸端”(godon),用其葉治療跌打損傷、癰瘡腫毒、肝脾腫大;西藏的藏藥有許多方劑均含有白花丹[6-7]。本文通過對藥用植物白花丹藥材進行性狀及顯微構造鑒別,確定其顯微特征,為白花丹藥材的鑒別及質量標準提供參考。
1.1 材料 藥用植物白花丹藥材2017年5月采購于新疆維草集藥材有限公司并檢驗合格。
1.2 儀器 包埋機,KD-BMⅢ包埋機(浙江省金華市科迪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粉碎機,型號:LG-04(浙江省瑞安市百信藥機器械廠);顯微鏡,型號:XP-203P(上海光密儀器有限公司);試劑,甘油醋酸,水合氯醛試液。
2.1 形狀特征及性狀鑒別 肉眼觀察藥材的外觀性狀,鼻聞口嘗藥材進行臭覺和味覺判斷,記錄試驗結果。
2.1.1 形狀特征 多年生蔓生亞灌木狀草本,高2~3m。莖細弱,基部木質,分枝多,光滑無毛,有棱槽,綠色。單葉互生;葉片卵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0~9.5cm,寬1.5~5.0cm,先端尖,全緣,基部闊楔形,漸狹而成一短柄;葉柄基部擴大而包莖。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5~25cm,苞片短于萼,邊緣為干膜質;花萼管狀,綠色,長約1cm,上部5裂,具5棱,棱間干膜質,外被腺毛;花冠白色或白而微染藍,高腳碟狀,管狹而長,長約2cm,先端5裂,擴展;雄蕊5枚,生于喉處;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粒,柱頭5裂。膜質蒴果,蓋裂。花期9~10月。
2.1.2 性狀鑒別 本品呈長圓柱形,長短不一,有時可見明顯的節(jié),具細縱棱,直徑2~8mm,表面綠色,黃綠色至淡棕褐色。質輕,易折斷,斷面皮部纖維狀,內層顆粒狀,髓部類白色,海綿狀,松軟。氣微,味淡[8]。
2.2 白花丹藥材莖橫切面顯微特征 取白花丹干燥莖枝,用水浸泡過夜,再用切片機切片成薄片,番紅染色,顯微鏡觀察及拍照,其結構特征見圖1。
從白花丹藥材莖橫切面顯微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莖橫切面很明顯表皮細胞1列,呈橢圓形,切線延長(見圖1,A-1表皮);外被角質層(見圖1,A-7角質層)。表皮細胞內側有2~3列厚壁細胞,棱脊處多大6~8列(見圖1,A-2厚角組織);皮層為數(shù)列薄壁細胞(見圖1,A-3皮層),散有分泌細胞,內涵棕黃色團塊(見圖1,B-9分泌細胞);中柱鞘纖維3~6列,排列成波狀環(huán)形,棱脊處較多(見圖1,A-4中柱峭纖維);維管束外韌性(見圖1,A-6韌皮部);導管單個或數(shù)個成群,徑向排列,形成層不明顯(見圖1,A-5木質部導管);髓部薄壁細胞成長圓形,可見紋孔。老枝木部較寬。
2.3 粉末顯微鑒別 取白花丹藥材粉碎,過80目篩。分別做甘油片和水合氯醛透化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測量和照相,描述結構特征。(結果見圖2)
本品呈淡黃綠色或淡棕黃色。氣孔環(huán)式,副衛(wèi)細胞多3個,大小均相等(見圖2,1氣孔)。堊腺(硅質細胞)近圓形,直徑35~40μm;可見十字形或類方形紋理(見圖2,4堊腺);導管網(wǎng)紋、具緣紋孔或環(huán)紋,直徑10~45μm(見圖2,6導管),髓細胞類長方形,長7~140μm,寬40~70μm,表面具圓形壁孔(見圖2,2髓細胞),纖維長棱形,直徑10~30μm,壁孔明顯(見圖2,5纖維)。
本文對藥用植物白花丹性狀和顯微鑒別進行了研究,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本品性狀呈長圓柱形,具細縱棱,直徑2~8mm;質松,斷面皮部纖維狀,內層顆粒狀。顯微特征顯示白花丹莖橫切面由外之內分別有表皮細胞、厚角組織、皮層細胞、中柱鞘纖維、韌皮部細胞構成,上述結果可為藥用植物白花丹藥材的真?zhèn)舞b別和質量控制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