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松濤
讀史而明鑒,讀典可明智,明智則生慧
2007年2月7日,習近平在《做人與做官》中寫道:“俗話講,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還有,‘百行以德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等,這些講的都是做人與做官、修身與立德的道理。”(《之江新語》)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出自王安石之語:“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不患無位,而思德之修也,不思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保ā逗榉秱鳌罚┐笠馐?,首先要加強身心修養(yǎng),規(guī)范德行,而后才能從政治理國家。不要擔心沒有官位,而要想想德行的修為夠不夠;不要考慮職位是否尊貴,要檢點德行能不能得到尊崇。
在“修心治身”方面,《洪范傳》的作者王安石堪稱楷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對王安石如此評價:“余嘗熟觀其風度,真視富貴如浮云,不溺于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保ā栋贤跚G公禪簡》)
王安石一生清廉樸素,堅持自我完善。南宋學者曾敏行記載,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招待來京城的兒媳婦家親戚吃飯。王安石對遠道而來的貴客只準備了三巡酒、兩塊餅、一份肉菜和一個湯,還居然將客人吃過剩下的餅一掃而光(《獨醒雜志·卷二》)。王安石不近女色,在操守上特立獨行。同時代的學者邵伯溫對王安石有這樣的記錄:王荊公知制誥,吳夫人為買一妾,荊公見之,日:“何物也?”女子日:“夫人令執(zhí)事左右?!卑彩眨骸叭暾l氏?”日:“妾之夫為軍大將,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公愀然日:“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日:“九十萬。”公呼其夫,令為夫婦如初,盡以錢賜之。北宋時期,男人有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妻子親自置辦小老婆,王安石理應笑納,但他根本就沒這個心思,問明對方遭遇后,還花錢為其還債贖身,讓其夫妻團圓。
王安石修身立德,常以梅花自喻,期望達到梅花不畏寒冷、獨自芬芳的高潔境界。他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朝廷,雖然他主導的變法有利有弊,后人也對其毀譽不一,但其立身行事確實體現(xiàn)了一個封建士大夫應有的風
范。
唐太宗曾說過:“且君之化下,如風偃草。上不節(jié)心,則下多逸志;君不約己,而禁人為非,是猶惡火之燃,添薪望其止焰;忿池之濁,撓浪欲止其流,不可得也。莫若先正其身,則人不言而化矣?!保ā兜鄯丁罚┐笠馐?,君王如果以仁義和誠實的風范引導天下,民心所向,百姓服從和實行起來就會像風過草伏一樣順理成章。相反,在上如欲望橫流,不加檢點,下邊的人就會無所顧忌地為所欲為。君子如果不能嚴于律己,反倒要求別人不做壞事,這正像是怕火燃起,卻用加上柴薪的辦法去撲滅火焰;也如同討厭池水混濁,卻自己動手不斷攪動,企圖它能澄清一樣,是同樣荒謬的!與其制止別人的不良行為,不如先從自己做起。自己做好了,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提高了,你的為人自然就會成為大家的典范,你即使不用說什么,人們也會不約而間地向你學習。
古代帝王充分認識到修身立德的重要意義,而如何修身立德和為官治國,《禮記·大學》里有這樣的說法:“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贝笠馐?,想治理好國家,先要管好家;要管好家,先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要提高修養(yǎng),先要端正思想;要端正思想,先要使意念真誠;要使意念真誠,先要獲得知識。怎么獲取知識呢?研究事物,獲取知識;獲取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思想才能端正;思想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德行;德行提升后,才能管好家,進而好好治國,最終實現(xiàn)天下太平。
此段文字層層歸納又步步演繹,都指向一個核心:格物,即通過實踐、探索,研究萬事萬物,而連接個人與家國之間必備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誠意、正心、修身,即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
孔孟學者與王安石如出一轍,都表明了一個道理:要想“為政于天下”,必須“修其心治其身”。封建社會法律苛刻,刑罰殘酷,官員們伴君如伴虎,很多人深知要想茍全性命,保持名節(jié),務必“修其心治其身”。
習近平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出發(fā)點是“官德”。古代人“修其心治其身”的途徑在于格物致知,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提高理論修養(yǎng);向品行高潔的入學習,并運用到社會交往和工作生活之中;如此方能做好家庭的表率,進而治理好國家。今天,黨員干部有黨的規(guī)章制度和法律法規(guī)作為參照,可以更方便地主動學習提升,增強黨性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求真務實地開展工作。黨員干部也只有做一個以德為先、德才兼?zhèn)涞暮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才干,為國家和社會奉獻力量。
《詠 梅》
王安石
頗怪梅花不肯開,
豈知有意待春來。
燈前玉面披香出,
雪后春容取勝回。
觸拔清詩成走筆,
淋漓紅袖趣傳杯。
望塵俗眼那知此,
只買夭桃艷杏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