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一項基本技能,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意識。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增加學生閱讀量、豐富學生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讀書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5-31
作者簡介:楊愛華(1988—),女,江蘇鹽城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生閱讀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高度重視并且科學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明確提出了背誦優(yōu)秀的詩文不能低于1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能少于150萬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引導學生閱讀,僅僅依靠語文教材上的課文難以達到大綱的要求,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針對如何有效地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這個問題,在本文中,筆者進行了如下探討。
一、良好濃厚的讀書環(huán)境氛圍的創(chuàng)建
創(chuàng)建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教師可以在教師中布置一個微型的圖書室,發(fā)動全班學生捐獻圖書,使學生的圖書資源共享。在教室的墻壁上懸掛一些關于“閱讀”主題的名人名言等,使教室時刻都飄溢著濃濃的書香。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每周設置一到兩次的課外閱讀課,并定期舉行相關的活動,比如朗讀比賽、講故事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
二、培養(yǎng)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只有對書籍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有內(nèi)在的動力,才能真正讀進去,才能在書籍的海洋中汲取知識、開發(fā)心智、增長能力。因此,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
1.以講誘導法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科技高度發(fā)展的信息社會,很多學生都沉浸在一些網(wǎng)絡游戲中不能自拔,很少去讀書,即便看書,也是那些快餐式的網(wǎng)絡書籍,這些書籍對學生的成長并沒有益處。對此,教師可以采用誘導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相關的書籍上面。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每一階段的學生的特點,結合課內(nèi)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實時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看書欲望,激發(fā)學生閱讀相關書籍的興趣。 比如,在學習《明天的太陽城》的時候,我通過廣泛地搜集材料,給學生們介紹了20世紀以來世界上許多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事物,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自然是興趣盎然的。于是,我就趁熱打鐵,向學生們推薦一本《科學改變?nèi)祟惿畹?00個瞬間》,這是一本優(yōu)秀的自然科學科普讀物,書籍將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技術發(fā)明展現(xiàn)出來,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有很多內(nèi)容還入選了小學語文教材。經(jīng)過我的推薦后,學生們通過去圖書館借閱,或者購買,然后帶到學校,在閱讀課的時候,津津有味地開始閱讀,并和同學們交換看法和意見,這樣就形成了濃厚的閱讀氛圍。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通過閱讀探索著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和書籍成為朋友。
2.以身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痹谛W生眼中,教師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因此,要想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就要身先士卒,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就同一本書和學生一起閱讀,一起討論、抒發(fā)感悟、寫讀后感、做手抄報等,利用自身閱讀來對學生進行耳濡目染的影響,給學生起到一個示范帶頭作用。
3.賞識激趣法
小學生由于年齡心理特征,注意力和興趣難以持久,讀書也可能會是“三分鐘熱度”。因此,為了讓學生保持讀書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就要多用賞識的態(tài)度去關注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閃光點”,借此進行表揚和鼓勵,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自信心。比如,開展一些“讀書小明星”的評比活動,讓喜歡表現(xiàn)自我、競爭意識強烈的學生有閱讀興趣。
三、傳授讀書方法,讓學生會閱讀
1.在閱讀中積淀閱讀方法
真正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方法,只有掌握科學的方法,學生才能從閱讀中汲取知識、發(fā)展思維、增長能力。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閱讀方法。筆者在這里總結了三點:
(1)精讀法。這種方法就是對一本書籍中的某些篇章或者重要的段落,進行逐字逐句的閱讀,并且需要由表及里,精思熟讀。進行精讀,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調(diào)動自身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在完成《臥薪嘗膽》的學習后,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并為學生推薦《完璧歸趙》《毛遂自薦》《圍魏救趙》等文章,要求學生采用精讀法,閱讀目標是通過閱讀了解文章人物特點,表達了文章人物什么樣的品質,完成課外閱讀以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評價。
(2)速讀法。這種方法與精讀是相對的,就是通過快速地瀏覽,掌握材料大致的內(nèi)容和主要的框架,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有快速處理和消化信息的能力。
(3)摘錄批注法。這種方法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jù)自身的需要或者其他的要求,將一些相關的字詞語句等進行摘抄,或者通過一些符號將重點、難點劃分出來,也可以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悟和思索。比如,在學習完神話故事《沉香救母》之后,教師讓學生在課外搜集一些神話故事閱讀,并且要求學生圈出其中的好詞好句,摘錄到筆記中,閱讀完后,寫一個簡短的讀后感,說一說自己通過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活動中歷練閱讀品質
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要定期地檢查和督促。比如,每學期進行若干次閱讀檢查、評選活動,或者開展一些讀書活動,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薦家”“我是小小評論家”或者一些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學生喜愛的作家到學校做演講,讓學生與偶像面對面交流,這樣一系列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并且在閱讀中提升了品位,增長了見識,從而進入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不教,課外閱讀也是如此,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卡片盒,教給學生做摘錄卡,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精彩的字詞語句、段落以及對自己比較重要的信息和材料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做筆記,既可以在書籍上做批注、畫重點,也可以用讀后感的形式,在專門的本子上發(fā)表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五、結語
閱讀是學生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課外閱讀不僅能讓學生開闊眼界、儲備知識、陶冶情操、提升素質和能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有效的課外閱讀,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讓課外閱讀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易菊寶.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10):95-96.
[2]張衛(wèi)萍.有效指導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研究[J].教師,2014(34):15.
[3](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