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東
摘 要: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性質(zhì)、多層次的關系體系。隨著社會的進步,“校園欺凌”“師生沖突”等熱詞逐漸出現(xiàn)在各大媒體上,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這與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一些教育環(huán)節(jié)嚴重脫鉤以及一些學?!拔ǚ帧苯逃兄艽箨P系。所以,當今學校教育外強聯(lián)系,內(nèi)強素質(zhì),呼喚愛心回歸,重視立德樹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愛的智慧;師生關系;校園欺凌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33-01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103
時下,“校園欺凌”“師生沖突”等熱詞充斥媒體,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一種教育現(xiàn)象。許多一線教師感慨:如今社會,師生間“情淡了、心遠了,利重了、懟多了”,不少教師呈現(xiàn)出“只教書、不育人”,對學生“不愛管”“不敢管”“不會管”的尷尬局面,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活動“以書為主體,非以人為主體”“是教書而不是教人”。那么,在新時期如何解析與重構師生關系,也是當下亟須破解的一個命題。
一、立德為要,德立而行遠
教師之天職在于育人,在教育實踐中必須把立德放在首位。做到“先育人,后教書;邊教書,邊育人”。為此,我們嘗試以國家三個綱領性文件為依據(jù),構建“協(xié)調(diào)—實施—教育—考核—反饋”為主要內(nèi)容的“五網(wǎng)”育人體系,開展以“養(yǎng)成教育”“感恩教育”為內(nèi)容的八教育活動;注重養(yǎng)成教育,注重課堂教學與社團活動相結合,使學校的育人環(huán)境、育人機制、育人效果得以鞏固,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品德、公民素養(yǎng)、身心健康和團隊精神,在此基礎上形成“三綱五網(wǎng)八教育”為特色的德育格局和“一主兩線三鞏固四提升”的育人模式。著力培養(yǎng)志存高遠、品格健全、舉止文明、勤學善思、心理健康、友愛誠信的學生群體。
二、以愛施人,愛至則石開
教育藝術就是愛的藝術,教育事業(yè)就是愛的事業(y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每個學生都是一書一世界,教師必須“以情感人,以愛育人”。這要求教師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尊重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受到“愛”的暖意;去教導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時時刻刻體驗到“愛”的喜悅;去教育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弘揚“愛”的能量。教育者要以了解學生為基點,以愛學生為起點,以嚴要求為標尺,以真愛心為保障。教師不宜是一副冷峻的面孔,而是自信、生動、親切,并是傳遞關懷、愛心的使者,做到一言一行總關情。教師只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到學生的生命里去才能煥發(fā)出巨大的能量。
三、攻心為上,心通則意達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和諧師生關系,首先要做到和學生心靈的溝通,教育的目的只有在“通”中才能實現(xiàn)“達”。那么,如何做到師生心靈的通達呢?功在平時。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全面了解學生成長背景,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一要建立學情檔案卡,做到整體把握;二要因人而異,即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三是要拓寬渠道,做到隨時隨地關注學情,了解學情。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間適當?shù)摹霸绲竭t退”時間進行觀察學生,或通過“無心”的“三言兩語”對學生進行點撥、提醒或激勵;通過建立微信QQ群,在談心交流中及時對學生在生活上關照、學習上幫扶、心理上疏導。同時,“紙條傳情”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是在一節(jié)課或一段教學時間后,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困惑寫在紙條上交給老師,或老師在收發(fā)作業(yè)過程中主動通過紙條“夾帶”形式,將自己對學生的期望、激勵、敦促、批評等內(nèi)容寫在紙條上,夾帶在學生作業(yè)之中,實現(xiàn)“一對一”的輔導教育,會起到“隨風入夜,潤物無聲”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紙條傳情的方式在及時反饋,有的放矢;引導參與,激發(fā)熱情;密切聯(lián)系,和諧情感;減時增效,強化訓練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四、可師可范,登高聲自遠
“教是為了不教”。教師之教,首先在于以身作則,在于示范引領,即所謂“身教重于言教”,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師德師能和教師的人格力量不可忽視。教育者力求用高尚的品德感染人,頑強的毅力啟迪人,崇高的精神鼓舞人。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既要練就一身過硬的專業(yè)本領,又要積淀一定的理論素養(yǎng),還要學會智慧地駕馭與人溝通的藝術,同時,以高度的敬業(yè)精神、嚴謹?shù)墓ぷ髯黠L、卓越的工作業(yè)績來感染人啟迪人引領人,從而達到育人目的。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正五觀”“規(guī)五行”“重六宜”。這里的“五觀”是指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教育觀、發(fā)展觀、成才觀”,“規(guī)五行”是指在處理師生關系時要中規(guī)中矩,做到“人格平等、教學相長;允許犯錯、及時糾正;就事論事、不及人品;承認差異、發(fā)現(xiàn)亮點;接納學生、因勢誘導”,“重六宜”是指在處理師生沖突時要做到“宜冷不宜熱、宜細不能粗、宜理不能力、宜情不輸情、宜章不任性、宜靜不宜動”。做到自己的事自己辦,大家的事商量辦,棘手的事智慧辦。
五、家校聯(lián)系,共識才共贏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總是悲哀地發(fā)現(xiàn)在一個“熊孩子”的背后總是有一個“熊家長”。“熊家長”的誕生,有些是自身人格的缺陷,更多的是平時家校聯(lián)系不密切、學情通報不及時、相互溝通不到位。少溝通就少理解,更談不上我們期望的所謂支持了。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往往還取決于密切的家校聯(lián)系。唯此,教師在育人過程中,主動讓愛的腳步動起來,讓愛的話語說出來,讓愛的電話響起來,讓愛的網(wǎng)絡通起來。做到報憂先報喜,報憂也報喜。只要家長相信教師的學識人品,了解教師的施教方略,知曉孩子的現(xiàn)狀方向,相信他們會主動走進我們的育人陣營,成為和諧師生關系寶貴而重要的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 劉明霞.用愛心彈奏師生關系的和諧旋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14).
[2] 采薇.尊重和愛:師生關系中的主旋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