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毅 余天泰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南平人民醫(yī)院肺病科,福建 南平 3530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由支氣管-肺組織、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等慢性疾病增加了肺循環(huán)阻力,使得肺動脈壓力升高,右心房室肥大,甚或右心發(fā)生衰竭的心臟病,該病病程長,容易因感染等因素誘發(fā),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屬于臨床難治病,其中約80%的患者有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等基礎病[1]。筆者在跟師的過程中,總結老師臨床診治該病時運用西醫(yī)基礎治療聯(lián)合潛陽封髓丹加味治療的經驗,療效確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筆者所在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南平人民醫(yī)院肺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住院患者,符合CPHD的診斷標準,共計6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中平均年齡(68.30±10.30) 歲;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病程(15.28±7.50) 年。觀察組平均年齡 (67.28±10.15) 歲;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病程(15.60±7.40) 年。2組性別、年齡、平均病程、疾病分布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肺系專業(yè)委員會《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中醫(yī)診療指南 (2014)》[2],診斷標準:①病史:有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史,常見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癥和胸廓疾病。②癥狀:反復咳嗽、咳痰,漸進性氣喘。③體征:肺氣腫征和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右房大。④心電圖:肺型P波(V1、V2導聯(lián)P波高尖,Ⅱ、Ⅲ、aVF導聯(lián)P波直立高尖,電壓>0.25 mV)。⑤心彩超:右心室流出道內徑30 mm;右心室內徑>20 mm;肺動脈壓力大于30 mmHg。⑥排除其他心臟疾病。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肺系專業(yè)委員會《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中醫(yī)診療指南 (2014)》和《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辨證。主癥:胸滿,喘促,動則加劇,咳痰白黏或泡沫,心悸,乏力,面浮肢腫,夜不能臥,口干咽痛,面紅如妝,自覺發(fā)熱,汗出,神疲,怕冷,面唇青紫,舌質淡或紫暗,舌苔白潤,脈沉細。次癥:痰白,耳鳴,咳時遺尿,腰膝酸軟,苔膩,脈虛弦。診斷:①胸滿或喘促,動則加?。虎谛募?,動則加??;③面紅如妝;④畏冷、自覺發(fā)熱;⑤口干咽痛;⑥咳痰白黏或泡沫;⑦肢腫;⑧舌質淡、苔白,脈沉細或虛弦。具備①、②、③、④四項,加⑤、⑥、⑦、⑧中兩項。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s,分)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對照組 3 0 治療前胸滿5.4 3±0.3 6氣喘5.6 1±0.4 5心悸4.3 8±0.4 2肢腫 睡眠 口干 總積分4.8 5±0.4 2 4.9 2±0.4 2 6.9 4±0.2 0 2 0.8 3±1.1 6治療后 2.5 1±0.4 1 1) 1.7 2±0.4 9 1) 1.5 7±0.5 0 1) 0.8 2±0.4 5 1) 1.9 0±1.4 4 1) 1.4 6±0.2 2 1) 9.5 1±2.0 1 1)觀察組 3 0 治療前 5.4 5±0.3 7 5.7 1±0.3 9 4.3 5±0.3 5 4.9 1±0.3 1 4.8 3±0.5 2 6.9 8±0.3 0 2 2.6 8±2.1 3治療后 1.3 1±0.3 2 1)2) 0.5 6±0.2 6 1)2) 0.5 7±0.3 3 1)2) 0.5 5±0.2 7 1)2) 0.8 4±0.1 9 1)2) 0.7 8±0.3 6 1)2) 1.2 8±0.5 3 1)2)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西醫(yī)診斷和中醫(yī)證型標準;②符合CPHD穩(wěn)定期患者;③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臟?。粐乐馗文I疾病或血液性疾??;②合并肺部腫瘤;③不能配合完成診療者。
1.5 研究方法
1.5.1 對照組 行常規(guī)基礎治療,包括中心吸氧、強心、降低肺動脈高壓、祛痰平喘、抗炎抗感染、糾正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潛陽封髓丹治療,方劑為:黃柏30 g,砂仁20 g(后入),肉桂8 g(后入),沉香5 g(后入),附片24 g(先煎),龜甲20 g(先煎),龍骨30 g(先煎),牡蠣30 g(先煎),補骨脂15 g,炙甘草10 g。統(tǒng)一采用本院中藥煎藥機(北京東華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煎煮,1劑/d,一次性真空封袋為2袋,每袋250 mL,每次1袋,早晚餐后0.5 h服用。2組均按1個療程為7 d,1個療程后評價藥物療效。
1.6 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采用尼莫地平法測定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后積分之差/治療前總積分×100%??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痊愈為療效指數(shù)>90%,顯效為:60%<療效指數(shù)≤90%,有效:30%<療效指數(shù)≤60%,無效為療效指數(shù)≤30%。
1.7 評價指標 (1) 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5]中的健康和日常活動的10個方面進行計分,計算治療前后總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2)據臨床主要癥狀:胸滿、氣喘、心悸、肢腫、口干、睡眠六方面評分;分為無、輕、中、重度4級,以0、3、6、9分進行記錄,計算治療前后各項癥狀總分。(3)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呼氣峰值流速(PEF)和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 (FEV1),均采用肺功能儀(德國,型號PowerCube)由同一名技師進行測定。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運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服從正態(tài)分布用t檢驗,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的方法。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健康和日?;顒臃矫婵偡直容^ 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健康和日?;顒臃矫婵偡直容^ (±s,分)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健康和日常活動方面總分比較 (±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3.35±1.08 5.32±1.251)觀察組 30 2.88±1.06 6.50±1.351)2)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的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組別 例數(shù)對照組 3 0時間 用力肺活量(L)治療前 1.1 2±0.8 9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L)1 0 0.0 5±2.1 1 1.0 8±0.4 1呼氣風流速(L/分)治療后 1.5 1±0.5 5 1)觀察組 3 0 治療前 1.1 3±0.7 8 1 6 0.0 0±3.3 7 1) 1.3 8±0.3 2 1)9 8.5 1±2.3 7 1.0 7±0.3 2治療后 1.6 1±0.4 7 1)2)1 8 0.4 2±1.3 3 1)2) 1.4 5±0.3 6 1)2)
2.3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4。
表4 2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CPHD的主要癥狀是胸滿,短氣喘息,動則加劇,心悸心慌,咳嗽等,多屬慢性肺系疾病遷延所致,該病患者在臨床后期亦常見口干、咽痛,牙齦腫脹,面紅如妝,心煩、汗出、自覺發(fā)熱不適、肢腫不適,臨床上容易誤診為陽虛水泛證,使用真武湯治療后療效欠佳。通過筆者建立的臨床案例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潛陽封髓丹進行治療CPHD的患者在胸滿、氣喘、心悸、口干、睡眠、咳嗽等臨床癥狀的改善,生存質量評分,肺活量及呼氣峰流速的改善均高于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組(P<0.05),可見中醫(yī)藥在該病的治療上療效肯定,有優(yōu)勢,值得推廣。
我?guī)熡嗵焯┤珖现嗅t(yī)總結該病后期出現(xiàn)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提出病性為陽虛陰盛,虛陽浮越,在下無以蒸騰氣化,陰水內盛,形成陰盛格陽、上盛下虛之像,本為陽虛,標為陰盛。認為此類病證符合火神派鄭欽安的“陰火”理論,他認為陰火發(fā)病原因有7大類,一為元氣不納,二為元陽外越,三為腎氣不納,四為真火沸騰,五為孤陽上浮,六為氣不歸源,七為虛火上沖。諸多因素中,陰盛而虛陽外越上浮是引起陰火上潮的主要原因。他在《醫(yī)理真?zhèn)鳌葌f》中運用自然界中地氣帶走熱量向上蒸騰,形成烏云蔽日,遮蔽了陽光,再者雨下,蓋因陰盛陽衰,而陰盛則雨,待太陽出現(xiàn),陰云則立即消散,來取類比象這個理論,從這現(xiàn)象中領悟陰火證,即陽虛之火,病性當為陽虛陰盛[6]。
潛陽丹與封髓丹為扶陽學派創(chuàng)始人清代鄭欽安所創(chuàng)。我?guī)熃Y合臨床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肺心病常為老年患者。他認為此類患者年老體衰,真陽漸衰,長期久病,更加陽氣耗傷;風扇、空調使用,易產生寒邪,耗傷陽氣;夜間癥狀明顯,作息無規(guī)律,易傷陽氣;該類患者疾病急性發(fā)作期,常見痰黃,反復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傷陽氣,以上諸多因素導致肺心病患者脾腎陽氣虧虛,陰盛水泛更甚者,出現(xiàn)虛陽上越,陰火上炎而非僅僅為水泛之實證[7]。臨床上常見胸滿或喘促,心悸,動則加??;面紅如妝,神疲,怕冷,面唇青紫,舌質淡或紫暗,舌苔白潤,脈沉細等陽虛之癥。陽虛為本,陽無以制陰,陰盛于下,逼迫虛陽上浮,故見上為虛火之像而見口干、咽痛、牙腫、自覺發(fā)熱、汗出等虛火、陰火之像,故口干、口渴但喜熱飲,二便正常;脈像為沉細無力或虛弦,而非滑數(shù)。余師認為此證進食寒涼食物或使用寒涼藥物,反而耗傷陽氣,不適加重,常見舌淡潤胖大,非實熱證。為上有假熱、下有真寒之證,與其補陽不如潛陽溫下,故使用潛陽封髓丹納氣歸腎、扶陽抑陰,引火歸源。方中黃柏、砂仁、炙甘草比例當為3∶2∶1。砂仁能宣陰邪,納氣歸腎,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附片大熱,補真陽、壯君火也。龜甲通陰助陽,甘草補中伏火,黃柏色黃入脾,調和水火之樞紐,味苦入心合龜甲、甘草之甘而化陰。與其余藥物相合,暗合三才之義[8],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使真火伏藏,腎根得固,同時加用肉桂引火歸元;沉香潛陽歸腎;補骨脂固腎平喘;龜甲、龍骨、牡蠣取其有情之品,陰陽之靈,二物相合,陰陽互根,諸藥相合,共奏潛陽封髓之功。故臨床上當謹守病機,不可拘泥于成法,當善用古方,方可取得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