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維 張世康
摘 要:要想實現競爭性電力市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確保電價形成機制的有效性?;诖?,本文首先從上網電價、輸配電價以及銷售電價等方面對我國目前的電價機制進行了簡單介紹,其次從上網電價機制、輸配電價機制、銷售電價結構以及電價監(jiān)管等方面對基于競爭性電力市場下有效電價機制的形成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為我國競爭性電力市場的建設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競爭性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電價形成機制
引言:我國電力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構建競爭性電力市場,然而從目前電價形成機制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監(jiān)管不到位、電價結構不科學等眾多問題,降低了電價形成機制的有效性,無法對競爭性電力市場的建設需求進行有效滿足。因此對于政府部門以及電網企業(yè)來說,應該增強對這些問題的重視,并采取相關策略對電價形成機制進行完善,進而實現電力市場的競爭性發(fā)展。
1我國目前的電價機制
1.1上網電價
對于上網電價來說,電力企業(yè)在進行競價之前,政府部門需要根據補償成本原則、確定收益原則以及計入稅金原則等對其進行核定,對于同地區(qū)、同類的發(fā)電機組來說,可以采取同種上網電價,并且也可以將上網電價和燃料價格等進行聯動。上網電價在競價上網之后,需要采用兩部制電價,政府部門主要對容量電價進行管制,市場競爭主要對電量電價負責。對于各個地方的電力市場來說,可以利用全部電量集中的方式進行競價上網,同時也可以讓發(fā)電企業(yè)以及配電公司等和大用戶進行雙邊交易。
1.2輸配電價
輸配電價具有一定的自然壟斷性,政府部門主要是根據成本原則以及收益原則等對其進行制定,同時,為了保障輸配電價格的監(jiān)管效果,電監(jiān)會以及發(fā)改委等對輸配電價的成本監(jiān)審辦法進行了共同制定。
1.3銷售電價
對于銷售電價來說,在競價初級階段主要是由政府部門進行管理,在售電和配電分開之后,主要通過市場機制形成??梢詫︿N售電價進行細分,將其分成居民電價、農業(yè)電價和其他電價三大類,其中需要對居民電價以及農業(yè)電價等進行定期校核,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調整,并且在對居民電價進行調整之前,需要召開聽證會,而對于其他電價來說,主要是和上網電價進行聯動[1]。
2基于競爭性電力市場下的有效電價機制形成策略
2.1健全上網電價機制
政府部門需要結合電力市場情況,對容量電價進行合理制定,對各種電價矛盾進行有效協(xié)調,進而全面發(fā)揮兩部制電價對競爭性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根據機組容量、運行年限、運行方式等對電廠進行分類,確保同類機組的容量電價相同。對于集資新廠來說,可以根據社會貼現率以及經濟壽命等對容量年金進行計算,進而對其容量電價進行有效控制。在對電廠容量電價進行統(tǒng)調之后,需要將其交給省級物價部門,讓其提出合理性意見,再報給國家計委對其進行核定,并確保每年至少核定一次容量電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另一方面,需要合理制定擬建電廠的容量電價,其電價機制可以通過市場競爭來形成。在這個過程中,電網企業(yè)或者是政府部門等需要對市場用電需求進行準確預測,如果發(fā)現電廠無法對用電需求進行有效滿足,那么應該向電廠投資者對用電需求情況、裝機容量增加情況以及機組類型等進行公布,最后在招投標的基礎上對低容量電價的、信譽較好的電廠經營商進行優(yōu)先選擇。利用這種方式,能夠對電廠投資進行約束,對電廠造價進行有效控制,有利于有效電價機制的形成[2]。
2.2規(guī)范輸配電價機制
對于輸配電價機制來說,可以通過政府規(guī)范以及政府監(jiān)管等來形成,并對補償成本原則、規(guī)范監(jiān)管原則以及合理收益原則等進行遵守。政府部門在對輸配電價進行監(jiān)管時,需要對行業(yè)基本規(guī)律以及市場經濟規(guī)律等進行遵守,對市場定價方法進行充分借鑒,可以通過成本與收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定價,也就是在明確電網經營成本之后,加上合理收益,并且合理收益需要對電網建設的還本付息以及投資回報等進行有效保障。
輸配電價改革主要體現在:首先,在廠網分開時,需要根據平均售電價格與平均購電價格之間的差值對輸配電價進行確定,其次,在電網發(fā)展到一定時期之后,主要使用成本加成方法對輸配電價進行核定。監(jiān)管機構需要對成本規(guī)則進行制定,并根據社會平均水平對電網運營成本進行明確。最后,在電網發(fā)展的成熟階段,主要采用了“價格上限制”的監(jiān)管方式,其目的在于優(yōu)化資源配置、增強電力市場的開放性。
2.3調整銷售電價結構
從終端用戶的角度來分析,電力成本以及電力產品價值等都是不同的,因此銷售電價也應當是多元化的,需要為用戶制定相應的銷售電價。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通過電價結構優(yōu)化以及用戶合理劃分等對電價和用電成本的偏離情況進行有效緩解,讓各類電價對其成本進行準確反映。其次,需要對電量電價和基本電價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調整,對電度電價在各種電壓等級中的差價進行有效控制,同時也可以適當增加峰谷電價差距,對傳統(tǒng)的容量計費方式進行改進,通過最大需求量對基本電費進行合理計算,同時也可以對優(yōu)惠政策進行合理應用,比如可以對低谷容量和高峰容量之間的容量差值進行計算,并適當降低其基本電價,進而實現削峰填谷的目的。最后,可以適當增加用戶對銷售電價的選擇權。對于一些發(fā)達國家來說,在電價機制中運用了選擇性電價,用戶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電價進行選擇,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降低用戶的用電成本,同時也可以降低電廠的供電成本,因此我國在電價機制制定過程中也可以對這一方式進行充分借鑒[3]。
2.4注重電價監(jiān)管
首先,可以通過價格封頂法以及成本加成法等對電價制定進行監(jiān)管,其中,對于成本加成法來說,政府部門需要對成本進行仔細審核,并根據資本報酬率對利潤進行準確核定,而對于價格封頂法而言,主要是指政府部門不需要對成本以及利潤等進行核定,而是需要根據上年價格,對上浮幅度進行合理規(guī)定,針對我國實際情況,筆者建議在初期階段,可以利用成本加成法來監(jiān)管電價,而在競爭階段,則可以通過價格封頂法來監(jiān)管電價。另外,電價監(jiān)管離不開法律的支持,因此需要通過立法對電價管理機構進行合理設置,對它的職能進行明確,同時也需要通過法律對電價形成、調價公式以及管理原則等進行明確,進而提高電價的監(jiān)管水平。
結論:總而言之,要想對競爭性的電力市場進行有效構建,就必須對電價形成機制進行完善。政府部門以及電網企業(yè)等需要在明確我國目前電價形成機制的基礎上,健全上網電價機制、規(guī)范輸配電價機制、調整銷售電價結構、注重電價監(jiān)管,對與電價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完善,進而增強電價形成機制的有效性,推動我國電力市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陸雯. 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的電價形成機制研究[D].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6.
[2]王冰. 競爭性電力市場中有效電價的形成機制研究[J]. 中國軟科學, 2004(8):136-144.
[3]范慧英. 中國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研究[D].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