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wèi)紅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被譽為“舉世震驚的奇跡”。40萬被圍困在狹小地區(qū)的英、法、比利時聯(lián)軍,9天時間,成功地撤退了33.5萬人。
在大撤退中,英國海軍動用了幾乎全部軍艦和運輸船。為了彌補運力的不足,英、法、荷蘭、比利時的私人船主,駕駛著861艘各型船只,加入到拯救隊伍中,他們中有銀行家、牙科醫(yī)生、出租車司機、快艇駕駛員、碼頭工人、工程師、漁夫和文職官員。在沒有武裝護航的情況下,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勇敢地幫助一船船反法西斯戰(zhàn)士脫離了險境。
撤退的過程表現(xiàn)了高度的紀律性,沒有擁擠、混亂,在組織者的指揮下,大家從容登船,秩序井然。這或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最值得贊嘆的一幕。
后來,在文藝作品中,在歷史研究者的講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被一次次精彩再現(xiàn)。但我們所能看見的,往往是其中的勇敢行為、自律精神和人性溫情。那么,他們真的都是具有特殊精神氣質的人嗎?他們真的都勇敢、自律和充滿愛心嗎?當然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只是普通人。
他們中有臨陣脫逃的人。
當?shù)聡说奶箍寺÷¢_來時,成千上萬的比利時官兵一槍未發(fā),跳出陣地向后飛跑,官不顧兵,兵不顧官,潰不成軍。許多士兵扔掉了槍和頭盔,為的是跑得更快。當他們跑到英國人的陣地時,一位英國上尉攔住兩位比利時軍官,問:“你們在干什么?你們想去哪兒?”比利時軍官說:“我們要去后面集合隊伍,準備反擊?!钡?,他們一直跑到敦刻爾克,都沒有收攏部隊和發(fā)起反攻。
他們中有精神脆弱的人。
英國皇家坦克團的一位中尉,指揮一輛坦克,在撤退途中,遇到一輛德軍卡車。卡車司機知道打不過英國坦克,跳下車就跑。中尉指揮炮手向卡車和司機開炮,炮手打崩了卡車,接著朝司機連開數(shù)炮,炮彈都貼著司機身子飛過去了,最后司機躲到房子后面,看不見了。
一場小小的遭遇戰(zhàn),沒想到引發(fā)了一個后果:嚇壞了中尉的坦克司機。從那天起,坦克司機每天晚上都要夢見那個德國兵,都要被噩夢嚇醒。幾天后,這個坦克司機死在了敦刻爾克。
他們中還有自私自利的家伙。
一群英國兵和幾個法國兵在一座民宅里找到了酒和食物,大家正喝得高興,忽然傳來一陣刺鼻的氣味。有人大叫:“毒氣?!贝蠹沂置δ_亂地戴上了防毒面具。一個英國兵沒有防毒面具,他從一個法國兵頭上搶過防毒面具,給自己戴上,還振振有詞地說:“我寧愿讓這個法國人死,也不愿讓自己死。”他的上司看不下去了,將自己的防毒面具摘下來,遞給那個法國兵。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不過是虛驚一場,難聞的氣味并不是來自德國人的毒氣彈。
他們中還有貪生怕死的人。
大撤退接近尾聲,還有四千多名英軍留在陣地上,在德軍的轟炸下,重傷員不斷增多,由于人手不夠,撤走重傷員的任務一時陷于停頓。英軍指揮部命令:每100名傷員留下1名醫(yī)官和10名醫(yī)務人員,其余的醫(yī)務人員可以到防波堤那兒去,等候來接他們的船。眼看德軍即將攻陷敦刻爾克,沒有一個人愿意留下來。面對這難堪的局面,指揮員為難了。于是,發(fā)生了英軍陸軍史上一次史無前例的抽簽活動:醫(yī)務人員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紙上,一起放在帽子里,聽從天意,抽簽決定誰去誰留。
后來,一位法國史學家感嘆道:“在敦刻爾克之戰(zhàn)中,再沒有比這一插曲令人傷心不已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