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劉 磊* 王 誠 劉漢中 余志菊 李福昌
(1.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東省動物生物工程與疾病防治重點實驗室,泰安 271018;2.山東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泰安 271000;3.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成都 610091)
限飼影響動物許多的生理代謝過程。在人方面的研究發(fā)現(xiàn),限飼能延長壽命、減少疾病[1]、改變能量代謝和免疫反應[2]。在幼齡動物方面的研究發(fā)現(xiàn),限飼可提高肉或胴體質(zhì)量[3]、促進胃腸排空、提高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4]以及控制肥胖以防后期肥胖帶來的生殖問題[5]。生長肉兔的腸道壁薄,易損傷,尤其是剛斷奶后的生長肉兔體內(nèi)消化酶分泌不足,極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6],自由采食容易帶來嚴重的腸道問題。通過限飼(飼喂量為自由采食85%左右)1周,可明顯觀察到限飼促進了生長肉兔小腸絨毛和隱窩發(fā)育[7]。Gidenne等[8]通過采用較溫和的限飼試驗發(fā)現(xiàn),一定程度的限飼可以降低生長肉兔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并且通過一定量限飼可以改善生長肉兔的腸道生理狀態(tài),引導食糞行為,降低飼糧在消化道通過的速率,改善其在盲腸的發(fā)酵[9]。在生長肉兔生產(chǎn)中常采用限飼方式,不僅可改善腸道問題,還可以影響脂肪代謝在體內(nèi)的沉積,從而改變?nèi)馄焚|(zhì),但限飼對生長肉兔脂肪代謝的影響機制仍未確定。
生長肉兔是一種草食性動物,脂肪組織在脂質(zhì)代謝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脂肪儲存的主要組織,也在脂肪合成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相關的酶在脂肪代謝過程中發(fā)揮控制作用,如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是調(diào)節(jié)脂肪動員的關鍵酶,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10];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是脂肪酸合成過程的關鍵酶,而肉堿脂酰轉(zhuǎn)移酶(CPT)是長鏈脂肪酸分解的限速酶[11];脂蛋白脂酶(LPL)是脂質(zhì)代謝中的關鍵酶,可水解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12]。此外,脂肪代謝過程還受到體內(nèi)一些信號通路的影響,如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PPARs)、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PR41/43)、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AMPK)等。本試驗旨在研究短期限飼對生長肉兔脂肪組織中脂質(zhì)代謝相關基因表達和相關信號通路的影響,闡明短期限飼對生長肉兔脂肪代謝的作用機制。
試驗選取40日齡、體重相近[(1 510±10) g]的伊拉肉兔40只,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自由采食組)和限飼組(飼喂量是對照組的70%左右),每組20個重復,每個重復1只兔,試驗持續(xù)5 d。限飼量和持續(xù)時間參考文獻[7-8]設置。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試驗兔單籠飼養(yǎng),自然采光、通風,自由飲水。
表1 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
預混料為每千克飼糧提供 The premix provided the following per kg of the diet:復合維生素 decavitamin 100 mg,膽堿 choline chloride 250 mg,F(xiàn)e (as ferrous sulfate) 50 mg,Mn (as manganese sulfate) 4 mg,Cu (as copper sulfate) 27 mg,CaHPO4750 mg,NaCl 2 500 mg,賴氨酸 Lys 500 mg,蛋氨酸 Met 1 000 mg,石粉 limestone 750 mg,其余為麥飯石載體補足 supplying by maifan stone carrier。
試驗期間每天記錄生長肉兔的采食量和體重。試驗結(jié)束后,采用頸脫位法將生長肉兔處死,分離并稱重肩周脂肪和腎周脂肪,收集樣品,放置于液氮快速冷凍,并將樣品儲存于-80 ℃。
脂肪組織中總RNA用異硫氰二胍鹽法提取,利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和生物分光光度計分別檢測RNA的質(zhì)量和濃度,具體步驟參考文獻[13-14]的描述。按照TaKaRa RNA PCR反轉(zhuǎn)錄和熒光定量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反轉(zhuǎn)錄和熒光定量PCR,表2為相關基因的引物序列。采用2-ΔΔCt法定量目標基因的表達量,以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APDH)作為參照基因進行校正。
使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試劑盒,通過酶標儀(SpectraMax iD3,美國)測定脂肪組織中甘油三酯濃度。
用蛋白裂解液裂解脂肪組織后,取上清液用BCA蛋白濃度試劑盒(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測定上清液中總蛋白含量,然后在100 ℃下煮沸5 min使蛋白質(zhì)變性,加入到制備好的聚丙酰胺凝膠中,上樣量為20 μL,20 mA電泳分離蛋白,至分離出目的蛋白條帶,隨后在4 ℃、100 V下將蛋白轉(zhuǎn)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室溫下封閉液封閉1 h,然后經(jīng)一抗二抗孵育后用ECL顯色液進行熒光顯色,置于蛋白凝膠成像儀器(Vilber,法國)下成像,利用Fusion軟件進行目的蛋白定量分析,得到脂肪組織目的蛋白表達量。
表2 相關基因的引物序列
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SAS 8.0統(tǒng)計軟件的ANOVA程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如果處理效應差異顯著(P<0.05),采用Duncan氏法進行多重比較,數(shù)據(jù)用平均值±標準誤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
如表3所示,短期限飼顯著降低了生長肉兔的日增重(P<0.05),有降低生長肉兔體內(nèi)總脂肪沉積量的趨勢,對生長肉兔體內(nèi)肩胛脂肪和腎周脂肪的沉積量影響不顯著(P>0.05)。
表3 短期限飼對生長肉兔生長性能的影響
同行數(shù)據(jù)肩標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In the same row, values with no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while with different smal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如圖1所示,與對照組相比,短期限飼顯著降低了FAS、ACC、LPL的基因表達(P<0.05),卻顯著升高了PPARα、PPARγ、CPT1、CPT2和GPR41的基因表達(P<0.05),對HSL和GPR43的基因表達無顯著影響(P>0.05)。
HSL:激素敏感脂肪酶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FAS:脂肪酸合成酶 fatty acid synthetase;ACC:乙酰輔酶A羧化酶 acetyl-CoA carboxylase;LPL:脂蛋白脂酶 lipoprotein lipase;PPARα: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γ: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CPT1:肉堿脂酰轉(zhuǎn)移酶1 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 1;CPT2:肉堿脂酰轉(zhuǎn)移酶2 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 2; GPR41:G蛋白偶聯(lián)受體41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41;GPR43:G蛋白偶聯(lián)受體43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43。
如圖2所示,短期限飼對脂肪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和磷酸化的AMPK蛋白表達的影響均不顯著(P>0.05)。
圖2 短期限飼對生長肉兔脂肪組織中甘油三酯濃度(A)和磷酸化的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蛋白表達(B)的影響
動物體脂沉積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生化過程,品種、生長階段及營養(yǎng)水平都可影響動物機體脂肪的沉積。動物體脂沉積的多少取決于脂肪酸的合成、分解、轉(zhuǎn)運以及脂肪細胞的分化和脂質(zhì)的分解等過程。HSL是脂肪分解的關鍵酶,主要表達在脂肪組織中,將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以滿足動物體的需要[10],本試驗中短期限飼并未顯著改變脂肪中HSL的基因表達和甘油三酯的濃度,說明短期限飼并未顯著改變脂肪組織中脂質(zhì)分解這一過程。LPL主要由脂肪組織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將血液中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為脂肪酸[12],LPL與機體的脂類代謝及肥胖密切相關,白色脂肪組織中LPL的活性升高有助于機體脂類的貯存[15]。本試驗中發(fā)現(xiàn),短期限飼顯著降低了脂肪組織中LPL的基因表達,這與骨骼肌中的研究結(jié)果不同,張慧等[16]發(fā)現(xiàn),限飼顯著提高了家禽骨骼肌中LPL的基因表達。這些結(jié)果說明,短期限飼中血液的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水解產(chǎn)生的甘油三酯主要流向骨骼肌去供能,而非脂肪組織。CPT位于線粒體外膜,負責將長鏈脂肪酸轉(zhuǎn)運進入線粒體[17]。本試驗中,短期限飼顯著提高了脂肪組織中CPT1和CPT2的基因表達,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18]相似,說明進入線粒體進行β-氧化的脂肪酸增多,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增強,較多的脂肪酸為機體提供能量。FAS催化乙酰輔酶A和丙二酸單酰輔酶A合成脂肪酸;ACC催化乙酰輔酶A生成丙二酸單酰輔酶A反應的生物素酶,是催化脂肪酸合成代謝第一步反應的限速酶。本研究發(fā)現(xiàn),短期限飼顯著降低了脂肪組織中FAS和ACC的基因表達,表明脂肪酸的從頭合成過程降低??傊?,短期限飼抑制了脂肪組織中脂肪酸合成過程,促進長鏈脂肪酸酸的β-氧化過程;同時血液中的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水解產(chǎn)生的甘油三酯流向脂肪組織過程降低。
PPARs是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的重要轉(zhuǎn)錄因子,PPARα和PPARγ屬于PPARs超家族成員,通過線粒體及過氧化物酶體的β-氧化作用調(diào)控游離脂肪酸的氧化、吸收,參與調(diào)控脂肪代謝[19]。PPARγ是一類由配體激活的核轉(zhuǎn)錄因子,是刺激脂肪細胞分化的關鍵因子[20],本試驗中發(fā)現(xiàn),短期限飼增加了脂肪組織中PPARγ的轉(zhuǎn)錄,表明脂肪細胞分化過程加強。PPARα能與配體結(jié)合而活化,從而增強與脂質(zhì)代謝有關的酶和基因轉(zhuǎn)錄,如CPT、?;o酶A合成酶、酰基輔酶A氧化酶等,使組織氧化脂肪酸能力加強[21]。本試驗中,短期限飼處理后PPARα、CPT1和CPT2基因表達一致,表明限飼過程中PPARα可能參與了脂肪酸氧化過程。
GPR41和GPR43是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僅有的2種特異性短鏈脂肪酸受體,在調(diào)控脂類代謝和免疫反應等生物學過程以及在動物腸道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激活GPR41和GPR43后促進了脂肪組織分泌瘦素[22]。GPR41激活后還可引起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提高心率,并在采食后增加能量的消耗[23]。前期試驗發(fā)現(xiàn),在家兔的脂肪組織中有大量的GPR41和GPR43的基因表達[24],并且限飼顯著增加了GPR41的基因表達,但未顯著改變GPR43的基因表達,表明GPR41在家兔的能量代謝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激活GPR41后能通過上調(diào)PPARγ的轉(zhuǎn)錄調(diào)節(jié)脂肪細胞的分化。因此,短期限飼后PPARγ基因表達的增加可能是因為GPR41基因表達上調(diào)引起的[25]。
AMPK是細胞內(nèi)能量代謝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子,其主要功能是根據(jù)機體的需能狀況來調(diào)節(jié)產(chǎn)能和耗能。在脂質(zhì)代謝過程中,AMPK作為能量調(diào)節(jié)器,調(diào)控細胞并對多種胞內(nèi)刺激信號做出應答。在牛乳腺上皮細胞中激活AMPK可抑制脂肪酸合成[26]。在3T3-L1細胞中激活AMPK下調(diào)了PPARγ的表達[27]?;罨腁MPK可以抑制膽固醇、甘油二酯、甘油三酯以及脂肪酸的合成,使ACC的活性顯著下降或喪失,提高脂肪酸的氧化速度[28]。以上研究均表明,AMPK在脂質(zhì)代謝及脂肪細胞成脂分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本試驗中未發(fā)現(xiàn)生長肉兔脂肪中AMP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有顯著變化,這一結(jié)果與肝臟中的發(fā)現(xiàn)相一致[18],但與骨骼肌中的結(jié)果不一致,限飼顯著增加了骨骼肌中AMP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29]。這些結(jié)果說明,不同部位的AMPK對飼糧中能量狀態(tài)的改變程度不一樣。
短期限飼顯著增加了生長肉兔脂肪組織中CPT1、CPT2、PPARγ的基因表達,卻顯著降低了FAS、ACC、LPL的基因表達,表明生長肉兔脂肪組織中脂肪酸合成過程受到抑制,分解過程增加,細胞分化過程增加;此外,PPARα和GPR41信號通路可能參與了生長肉兔脂肪組織能量穩(wěn)態(tài)的調(diào)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