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張丹
(西安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陜西西安 71007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是皮膚血管、骨骼、肌腱等受到損傷繼而導致其組織壞死、功能障礙的進行性慢性病變,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疾病與周圍神經病變導致機械壓力合并過高,破壞了足部骨關節(jié)和軟組織系統(tǒng),從輕度的神經癥狀會發(fā)展成嚴重的血管疾病、潰瘍、感染、神經病變性骨折和關節(jié)畸形,最終導致一系列的足部疾病,此病容易發(fā)生感染,嚴重者需得截肢,在非外傷性下肢截肢的患者當中,糖尿病足患者所占比例超過半數,糖尿病足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1],如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因此,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采取地奧司明進行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據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兩個小組。參照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56~75周歲,平均年齡(65.6±4.1)周歲,平均病程(3.6±1.3)年,其中 1級25例,2級22例,3級9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55~78周歲,平均年齡(47.7±3.2)周歲,平均病程(4.7±1.1)年,其中 1 級 27 例,2 級19例,3級10例。納入標準:依據Wagner分級法,分為 1級、2級、3級、4級、5級,1級:表面有潰瘍,無感染;2級:潰瘍感染較深,合并軟組織炎,沒有膿腫和骨骼感染;3級:屬于深度感染并伴有骨組織膿腫或病變;4級:骨質出現缺損,部分趾、足出現壞疽;5級:足全部或大部分壞疽[2]。排除標準:對地奧司明過敏者;伴有惡性腫瘤患者;消化道腫瘤、潰瘍或其他疾病患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患者;有傳染性疾病患者;伴有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控制血糖;使用抗生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用生理鹽水清洗局部創(chuàng)面,去除壞死細胞,用消毒液濕敷,若潰瘍面積較大,感染較深,使用生理鹽水加胰島素清洗創(chuàng)面,可將抗生素涂于創(chuàng)面并用無菌紗布進行覆蓋和包扎,無壞死組織時停用抗生素。
觀察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地奧司明 (國藥準字:H20000232)口服治療,推薦劑量:500 mg/次,2次/d[3]。
兩組同時治療10 d,治療期間嚴密觀察及記錄患者的肢體水腫、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
(1)對比兩組患者的肢體水腫狀況:分為水腫完全消退、水腫減輕或好轉、水腫無變化、水腫加重。總有效率=(完全消退例數+減輕或好轉例數)/總人數×100%。
(2)對比兩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狀況:愈合: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結痂或者瘢痕修復;好轉:壞死組織脫落、局部分泌物明顯減少、創(chuàng)面縮小且肉芽組織生長良好;無變化:創(chuàng)面無明顯縮小、分泌物增加或無明顯減少、總體無顯著變化??傆行?(愈合例數+好轉例數)/總人數×100%。
(3)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治療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方面??倽M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人數×100%。
以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創(chuàng)口愈合狀況使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肢體水腫狀況和治療滿意度以[n(%)]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水腫狀況較參照組有顯著差異,參照組水腫完全消失25例,好轉17例,無變化13例,加重1例,觀察組水腫完全消失42例,好轉11例,無變化3例,無加重患者。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其中參照組(75.0%),觀察組(9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肢體水腫狀況[n(%)]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創(chuàng)口愈合狀況較參照組有顯著差異,參照組愈合21例,好轉24例,無變化11例,觀察組愈合40例,好轉14例,無變化2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其中參照組(80.4%),觀察組(9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創(chuàng)口愈合狀況[n(%)]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遠遠高于參照組,其中,觀察組非常滿意43例,基本滿意9例,不滿意4例,總滿意度(92.9%),參照組非常滿意21例,基本滿意20例,不滿意15例,總滿意度(73.2%),組間差異較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調查比較[n(%)]
糖尿病足的發(fā)病機制通常被認為是糖尿病患者的下肢遠端外周神經及血管病變所致的潰瘍和感染,下肢末端血管狹窄、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潰瘍、出血是除營養(yǎng)障礙和神經病變外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首要因素,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機體長期處于蛋白質非酶糖化和高血糖狀態(tài),血液凝度高、黏度高、脂代謝出現紊亂以及下肢血管循環(huán)障礙等因素都會導致患者下肢發(fā)生血管病變,管腔狹窄、管壁增厚會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使得下肢供血量不足,組織易發(fā)生損傷[4]。感染并不是糖尿病患者足部病變的首要因素,肢體末端發(fā)生感染病程遷延且不易治愈,若糖尿病患者并發(fā)足部潰瘍未及時治療,其截肢的概率將會增加。地奧司明是一種增強靜脈張力性藥物和血管保護劑。通過延長腎上腺素增強靜脈張力優(yōu)化靜脈系統(tǒng),降低靜脈擴張性和靜脈血瘀滯[5],可通過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及增強其抵抗力作用于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毛細血管壁滲透能力正?;⒃鰪娖涞挚剐?;也可增加淋巴引流速度以及淋巴管收縮作用,改善淋巴回流,減輕水腫[6]。
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水腫狀況較參照組有顯著差異,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其中參照組(75.0%),觀察組(94.6%);觀察組患者的創(chuàng)口愈合狀況較參照組有顯著差異,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其中參照組(80.4%),觀察組(96.4%),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遠遠高于參照組,其中,觀察組總滿意度(92.9%),參照組總滿意度(73.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足患者使用地奧司明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水腫的癥狀,提高足部創(chuàng)口愈合率,提高臨床治愈效果和患者治療滿意度,為治療此病帶來了確切的醫(yī)療數據,此方法值得在臨床上繼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