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杰,楊 勁
(四川警察學院 道路交通管理系,四川 瀘州 646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高校和社會的交流愈加頻繁,進入校園的機動車數量急劇增長,教職工開車上下班也成為常態(tài)。然而,停車位緊缺、設施規(guī)劃滯后、停車的無序性造成的校園停車問題,造成一系列的校園交通問題,嚴重破壞校園的安寧與和諧。國際上,McIntyre[1]對美國加洲的25所社區(qū)大學停車系統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對如何改善高校停車政策提出了針對性意見。Carl和David[2]使用數學規(guī)劃模型對高校校園的停車問題進行研究。冷杰和晏克非教授[3-4]對同濟大學校園的停車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方案。宋洪富、王高合[5]研究了浙江某大學校園交通問題,通過對辦理校園機動車通行證的數量、停車泊位數和校園交通事故進行調查統計,提出了解決校園交通問題的停車需求管理措施。韓君偉[6]分析了高校地下停車的停車需求,并對改善地下停車空間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大多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針對的是平原地形的高校校園,對于山地特征的校園涉及極少。受地理環(huán)境影響,山地校園停車問題尤為嚴重,對其開展調查、分析,揭示校園內的停車行為規(guī)律,對山地校園的建設、發(fā)展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地理學詞典》中定義的山地:“許多山的統稱,由山嶺和山谷組成,其特點是具有較大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苯ㄖW所說的山地有著地形的起伏,可以給人帶來特殊的山地場所感的建設基地[7]。
山地校園指的是學校依山而建,在山地環(huán)境中建設的大中專院校、各類職業(yè)學院等。這類校園通常自然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但山地的地形條件對于工程建造和設計也帶來眾多的制約。
1)道路曲折、交錯、不規(guī)則,立體性強[8]。存在于山地條件下的道路有著強烈的不規(guī)則性,地理空間的高差也帶來了山地校園道路的立體性。通常會有一些豎向通道(如梯道)參與整個道路的架構,也帶來了豐富的空間效果,見圖1。
圖1 四川警察學院大梯步(步行梯道)
2)空間不定性,“聚合”與“分散”并存[9]。山地地理環(huán)境如坡度、地質條件、朝向等都制約著山地校園規(guī)劃和發(fā)展,建筑物的布局、道路的走向也都受其制約。山地地理環(huán)境的不定性沿承到校園空間的布局中,造就了山地校園空間的不定性,使得山地校園道路經常蜿蜒曲折,建筑形態(tài)錯落自由。
山地的地理條件下,適宜修建大規(guī)模建筑物的用地是有限的,因此,山地校園中的建筑物都是“聚合”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建筑物在有限的地形中緊密有致的排列。山地校園在經過“聚合”后,小的附屬設施隨著聚合的中心及山勢被分散開來,如本文研究停車設施具有“分散”的特點。
3)人工與自然的復合性。山地校園的空間限制不可避免地進行人工改造,且與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緊密結合,呈現出人工與自然生態(tài)復合的特征。山地校園中人工環(huán)境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交織復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達到共生的效果。
四川警察學院地處瀘州市江陽區(qū),校園占地面積373 535.20 m2,校舍建筑總面積218 873.00 m2,學院教職工500多名,在校學生7 000多名。截止2017年5月,四川警察學院登記在冊的機動車355輛。學院現有機動車停車位161個,其中116個為地面停車位,45個室內專用停車位,無非機動車專用停車位。四川警察學院現有的停車位指標僅有2.15(車位/100師生),未達到《城市停車規(guī)劃規(guī)范(GB/T51149-2016)》規(guī)定的下限值為3.0(車位/100師生)的標準[10]。
四川警察學院依山而建,山地特征顯著,導致停車位分布較為分散,不集中,為表述方便,將四川警察學院停車集中區(qū)域劃分為家屬區(qū)(A)、行政樓周邊區(qū)域(B)、第三教學樓周邊區(qū)域(C)、戰(zhàn)訓基地區(qū)域(D)、招生就業(yè)處周邊區(qū)域(E)。具體的停車位現狀見表1。四川警察學院受山地條件的影響,74%的停車位規(guī)劃尺寸不符合國家標準《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GB51038—2015)》下限尺寸長為600 cm,寬為250 cm的要求[11]。
分別針對學生群體和教職工群體進行了停車滿意度問卷調查,調查方式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教職工群體收到有效問卷198份,學生群體收到有效問卷2 517份。調查結果如下:
1)教職工群體調查結果分析。被調查的教職工中有3/4的人至少擁有一輛機動車,在無機動車的教職工中,有24%會在1~3年內購買機動車,60%的人5~10年內計劃購買,機動車擁有量會繼續(xù)呈上升態(tài)勢。在擁有機動車的教職工中,有68.49%選擇經常開車上下班,26.03%選擇偶爾開車上下班,僅有5.48%的教職工從不開車上下班。出行方式選擇中,綠色出行(步行與自行車)的人數不到2/5,說明教職工對機動車的依賴性較大,是校園停車位緊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川警察學院對機動車輛亂停亂放行為集中整治后,校園停車秩序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加劇了停車需求遠大于停車供給的矛盾,教職工對校園停車滿意度見表2。
教職工對校園停車滿意程度較差,停車難是主要原因。經調查,教職工認為校園停車難的原因主要是停車位數量少、設置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調查結果見圖2。
表1 四川警察學院地面停車位現狀
表2 教職工對校園停車滿意程度 %
圖2 教職工認為停車難的主要原因分布
2)學生群體調查結果分析。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需求宣傳,大三(2014級)與大四(2013級)回收到的問卷較多,見圖3。調查結果表明,年級越高的學生,對校園停車秩序的關注度越高。
調查對象中,有33.4%的學生認為停車秩序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學習有很大影響,41.78%認為有一點影響,認為沒有影響的有24.82%,多數學生較關注校園停車秩序。分別有23.2%和45.3%的學生對四川警察學院的停車秩序感到非常滿意、滿意,認為學院對亂停車行為的治理改善有明顯效果的學生占82.97%,說明多數學生認可學院對停車秩序的治理,對治理后的停車秩序較為滿意。
圖3 調查對象分布情況
在停車問題方面,接近一半(47%)的學生認為車頭擺放方向不統一,影響了校園環(huán)境的美觀;39.65%的學生認為校園停車位規(guī)劃不合理,與學生步行通道沖突嚴重,存在安全隱患;還有個別學生認為停車位規(guī)劃在宿舍樓下,影響了學生的休息。
通過調取四川警察學院校門卡口監(jiān)控系統數據,結合人工調查法,統計得到了校園進出機動車流量數據和各停車區(qū)域機動車停放特征數據。
1)機動車停放需求分析。四川警察學院平均每天進出機動車682輛,7:00—8:00和14:00—15:00為進入校園的高峰期,12:00—13:00和18:00—19:00為離開校園的高峰期,遵循較明顯的上下班規(guī)律。圖4顯示各時段進出的車輛數。
圖4 各時段進出車流量
各停車區(qū)域各時段的停車需求D(t)呈有規(guī)律的M型波動,且停車需求的波動基本上高于10個停車位,見圖5。
四川警察學院各時段的停車需求與車位供給關系見圖6。在7:40—12:00以及14:30—18:10兩個時間段,校園停車需求高于停車泊位數。在10:00時,停車需求最高,達到159車位。從停車需求趨勢上看,在7:00—8:00以及14:00—15:00兩個時間段,停車需求猛增;11:00—12:00以及18:00—19:00兩個時段,教職工的車輛陸續(xù)駛離校園。顯然,若不提高停車周轉率,合理施劃停車泊位,現有的停車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停車的需求。
圖5 各停車區(qū)域不同時段的停車需求情況
圖6 各時段的停車需求與車位供給情況
對停車系統管理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得到不同停車時間長度的停車需求,見表3。停車3 h以內的車輛占了51.8%,尤其是停留1 h的車輛所占比重很大(25.4%)。停車1 h以內的大多為外來辦事車輛,占了總體停車數的27.4%,管理好外來車輛的停放,是解決校園停車問題關鍵之一。停車4 h及以上的車輛數占了48.2%,多為在校教職工的車輛。另外,停車12 h以上的車輛占9.4%,停車1 d以上的有12輛,停放時間最長的機動車停放時間為78 h。 “僵尸車”長時間占用著停車位,增大了校園停車壓力。
表3 不同停車時間長度的停車需求
注:表達式中Δt表示車輛在校園內逗留的時段數,一個時段為10 min,1 h= 6個時段
2)停車周轉率分析。采用文獻[12]給出的方法,計算出四川警察學院校園內各個停車區(qū)域的車位使用周轉率見表4。經查閱資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停車周轉率普遍高于1,最低為0.85。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園停車周轉率普遍高于1.50,最高為3.78,最低為0.9[13]。相比平原地區(qū),四川警察學院校園停車周轉率過低。
表4 停車周轉率
基于上述調查分析,四川警察學院校園停車存在停車位設計、設置不合理,不符合國家標準,停車位不足、周轉率低,車位布局分散、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結合山地校園特點,設計層面按照現代校園基本設計要求及有機整體統一的原則,管理層面按照講求效率、協調統一、體現成本和差別化的原則,對四川警察學院校園停車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山形地貌千差萬別,山地校園的停車位布局、設計不能死搬套用某種固定模式,應該因地制宜、靈活設計,利用地形地貌,因勢利導、塑造特色。還應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把握山水美學意境。
1)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增設停車位[14]。刑技樓前利用大樹之間的間隙可新建10個停車位,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學樓區(qū)域和行政樓區(qū)域的停車壓力,且地面采用植草磚鋪裝以創(chuàng)建生態(tài)化停車場地,使地面停車環(huán)境與自然有機結合,取得良好的景觀效果,見圖7。
圖7 地面停車與自然環(huán)境結合效果
另外,在招生就業(yè)處樓前空地可新增19個垂直式停車位。施劃方式見圖8。
2)安全前提下不拘泥于標準常規(guī)。山地環(huán)境限制下,停車位規(guī)劃尺寸難以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前文調查結果顯示,現有的74%停車位規(guī)劃尺寸不符合國家標準《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GB51038—2015)》下限尺寸長為600 cm,寬為250 cm的要求,而長期以來也并未出現機動車擦掛事故,筆者認為在現有停車位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不符合標準的停車位可暫不改造,待有條件建設大型停車場后解決停車需求問題后可逐步取消這些停車位。
3)利用地勢、富于變化[15]。遠期應規(guī)劃地下停車場,學校已規(guī)劃重建3號學生公寓,可利用地形在3號學生公寓的地下修建兩層停車庫。不應僅滿足停車需求的不斷增長,還應在山地校園景觀環(huán)境的設計中發(fā)揮作用。地下車庫的設計可結合室外環(huán)境設計和現狀地形地貌組織成臺地式或跌落等形式,創(chuàng)造富于變化的室外景觀,營造可觀、可停、可參與其中的停車環(huán)境。
3.2.1 利用經濟杠桿,提高停車周轉率
四川警察學院校園停車位的周轉率普遍偏低,為改變停車觀念,主動減少停車時間,應利用經濟杠桿,對進入校園的機動車分類收費。
1)對登記在冊的教職工機動車,以及進入校園送貨、施工的車輛限時單次免費停放12h,若停車時間超過12 h,按照非教職工機動車停車收費標準進行收費。
2)對于其他機動車輛,按《瀘州市(當地)發(fā)改價費〔2016〕96號文件》規(guī)定實行收費,收費標準為5元/h,對臨時進入校園不超過20 min(含20 min)的車輛減半收取停車費;停放超過1 h的車輛,每超過1 h加收1元。
3.2.2 靈活管理,停車引導
四川警察學院現有停車位因地形條件影響較為分散,教職工將車輛駛入校園后通常需要花時間尋找停車位,沒有明確目的地是停車設施服務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進行停車誘導服務,指引機動車車主快速、準確地尋找到停車位。遠期資金充足條件下,可建立智能停車誘導系統。近期,可通過管理手段,使用發(fā)放停車卡片的方式,引導駕駛人快速找到停車位。具體方式如下:
停車位按照就近原則劃分為5個停車區(qū)域(如前文所述),并在每個區(qū)域的停車位上按照數字順序依次標上編號。按照區(qū)域劃分以及編號,為校園內每個停車位制作停車卡片,停車卡片內容包括停車位的具體位置,以及主大門和東大門至此停車位區(qū)域的路線圖。機動車在進入校園的時候應告知門衛(wèi)自己的期望停車區(qū)域,門衛(wèi)發(fā)放此區(qū)域的停車卡片。停車引導卡片在車主駛離校園的時候還回門衛(wèi)處供下一輛需要在此區(qū)域停車的機動車使用。
以山地校園停車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校園停車設施情況、停車滿意度、機動車停放特征等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揭示山地校園內停車行為的規(guī)律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山地校園地理環(huán)境特征,從設計層面提出因地制宜、靈活設計的建議,從管理層面提出加強管理、物盡其用的對策,以期為山地校園停車問題治理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