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平
江西省井岡山市新城鎮(zhèn)新城中心小學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語文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興趣來源于寓教育于娛樂之中,讓學生學習中感到精神和諧,這就要創(chuàng)設好審美情境。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美育滲透,生動而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從而使學生心理上產生愉悅,精神上得到滿足,情感上產生共鳴,理智上得到啟迪,不知不覺地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人格。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教滲透基本上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達到:一是賞析詞句,品味語言美。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意境美。對課文的欣賞實踐,教師要指點門徑,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去揣摩語感,以景生情,從情聯想到境。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意境,制造氣氛,表情范讀,看圖描述,配樂朗誦等多種藝術手段,以情動情,使語文教學上升到一個更完美的境界。三是熏陶感染,體悟情感美。四是言行揣摩,領會形象美。五是引導誦讀,鑒賞整體美。六是拓展延伸,學習創(chuàng)造美。
十次說教不如給學生一次表揚,十次表揚不如給學生一次成功。每個學生都意愿學有進步和獲得成功。一位教師介紹過這樣的體會:在一堂語文自習課上,一名小女生懶得做練習冊上的那些機械重復的題目,只對造句和看圖作文感興趣。不知什么時候教師突然來到她身邊,并抽走了她的練習冊。霎時間,她惶恐不安,如臨大敵。然而教師并沒有因為練習冊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發(fā)雷霆,卻對小女孩造的句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句子是這樣的:“花骨朵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春天?!苯處熆戳艘院螅p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贊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靈性?。 彪S后又問道:“為什么不說‘傾聽春天的腳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獎,心頭一暖,膽大了起來,反駁道:“有時候春天來時是沒有腳步的,是披著綠紗乘著風來的。”教師沒有說話,只是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走上講臺,她的練習成為講造句題的范本。欣賞和鼓勵帶給小女生無窮無盡的動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學習熱情特別高漲,特別用功,成績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睘榱嗽鰪妼W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最后到“要學我”,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經常性地編輯語文學習園地或辦語文壁報,解決疑難問題、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等,還可適當刊登一些游戲方法、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學生日記等;可以適當成立語文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學習課外材料、表演短劇等小組活動;結合實際地組織語文競賽,如: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們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實現興趣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充滿生機,相信學生的語文基礎也會有很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