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鐵剛
河南省南樂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語文教學滲透教和學的角角落落,并且培植在師生的心中,時刻不忘記。在教學之余,我喜歡隨手把一些心得記錄下來,以備今后參考或從中汲取教訓,下面是我關于語文教學效率的粗淺認識。
在語文教學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不應缺失閱讀各種體裁的方法指導以及對細節(jié)理解題,猜測詞義題,主旨大義題和推理判斷題的專項方法指導。
⑴閱讀要側重語篇的理解和上下文語境的連貫。理清長句、難句結構,巧解深層次題目,培養(yǎng)學生理清其基本結構和各語段之間關系的能力。選材要難度適中,題材多樣,具有時代特色,寓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⑵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指導閱讀技巧,教授閱讀方法。進行限時訓練,學會略讀,跳讀和泛讀,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閱讀是重中之重,要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從遣詞造句到活用句型,要扎扎實實地做起,從簡單句的表達到對較為復雜句式的使用要循序漸進地提高,從起始年級到畢業(yè)年級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在目標語言環(huán)境的支持非常有限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下,語言的學習和掌握非常重要,不容忽視。但要防止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單純的知識傳授和“以考代教”的傾向,走出題海戰(zhàn)術的誤區(qū)。講解知識點有的放矢,結合難點、考點、易混點,抓住關鍵詞匯進行詳解,避免傾盆大雨式的試題轟炸,以至于讓學生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精講精練是復習的重中之重,體現(xiàn)在復習教學過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
我想了一些辦法進行循序漸進的練習。一種是課前三分鐘訓練,主要采取以組為單位的方式,我把漢義提前交給當值的小組,由小組討論后于第二天課前把詞語寫在黑板上,由老師點評,然后全體學生收集記錄在寫作本上。每次只有一句話,并且所選句子與平日寫作聯(lián)系緊密,日積月累,學生逐漸從中受益,測驗時寫出的句子能夠更加通順、流暢。另一種方法是古文一句多譯。在課堂上抽出三到五分鐘時間,老師提供原句,由學生自由發(fā)揮,表達意思,從而引導學生掌握句式的靈活多變。我還搜集了書面表達常用句式。如申請、日記、書信等慣用句式。在教學過程中復印發(fā)給學生作為書寫作文的參考材料。
寫作可以貫穿于整個課文教學過程中,如把所學知識或文章進行改寫、縮寫、擴寫等。學生既能學習所學課文,提煉課文中心思想,鍛煉總結概括能力;又能提高寫作知識水平,錘煉遣詞造句能力,一舉兩得。不過,重在堅持,日積月累,集腋成裘。
實際上這是一種失策。應該在教學之初,即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時候,就把書面作文和閱讀貫穿其中。每周一定抽出兩節(jié)課專項訓練書面作文和閱讀,并進行適當?shù)闹笇Ш椭v解。還有書面作文的各種體裁分階段訓練,加強閱讀各種體裁的方法指導以及對細節(jié)理解題、猜測詞義題、主旨大意題和推理判斷題的專門方法指導。閱讀是歷年考試的重中之重,必須加大步伐,向這一方面的學習傾斜。給學生以整體印象,決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斧子。教學過程中有所欠缺的還有書面作文書寫水平,卷面的整潔等等,雖時常強調,但并未專項訓練。這要從一年級開始練習并作為一項學習任務,要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
以前在語法教學時,做得練習題很多,稱得是“題?!?,但收效并不大。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催^考試卷后,我明白了。我們把最基礎的語法知識淡化了,總認為這些基礎知識學生都已掌握很好了,卻不知高估了學生,練習了大量偏題和難題,既花費了時間卻未達到預期效果。今后的語法教學一定狠抓基礎,刪掉偏難怪題。另外,語法知識做題很多,系統(tǒng)講解卻很少,以后要聯(lián)系考點、熱點、易混點進行精講,讓學生腦海中對于某種語法項目有一個清晰明白的語法框架,留意語法差異。
評卷過程實際上是重溫做卷的思考過程,放慢速度以便解讀同學們的解題思維,不僅要分析答錯的思維方式,還要分析答對的思維方式。同學們互相交流,摒棄錯誤的答題思路,接受正確的思維模式,這是一個思想與思想碰撞的過程,比起浮光掠影的泛泛評講,學生應收獲得更多。
平時教學知識講得過于詳盡,有些意義考試中很少出現(xiàn),我們卻一再反復解釋、講練,浪費時間,分不清主次,看不清重難點。傾盆大雨般的詞匯容量讓學生叫苦連天,從而哀嘆“詞語難記”。或者好不容易下了很大工夫記住了,卻不會靈活運用。這樣,使學生很容易喪失信心。實際上根據(jù)課標要求,只要把課標精析講透,熟練運用就行了,其余可以分層記憶,聽、說、讀、寫各有要求。雖然教學降低了難度要求,但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且又符合考試的導向,也為閱讀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空間,儲備了豐富的詞匯量,形成考試復習的良性循環(huán),避免陷入詞海無法自拔。
進行語文教學時不能禁錮學生只限于課本知識,要鼓勵學生多讀書、看報,了解社會生活,科普知識,新聞時事,教育發(fā)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