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仁杰
一
奉天曾經(jīng)有一座依克唐阿祠,是清政府為紀念清末著名抗日將領、盛京將軍依克唐阿而建。從保存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老照片上,讀出當年是何等的氣勢。
高大的牌樓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中國文化的特色建筑,又是藝術和文化的載體。根據(jù)現(xiàn)存的照片,可以看到依克唐阿祠門前,立有一座三間四柱三樓不出頭的木構牌樓,高度達8~9米,樓是歇山頂式。這種屋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稱歇山頂式,又名九脊頂,為古代中國建筑屋頂樣式之一。
這樣氣派的建筑,有一種逼人的震懾力,表現(xiàn)主人在這座城市的重要性。牌樓后面為一組對望的石獅子。它們具有兇猛、美麗、長壽的特點,因而有了權力和吉祥的象征意義。獅子這個獸中之王,自然也和其他動物一樣,到了中國以后逐漸被利用,根據(jù)它的兇猛性格,賦予特殊的使命。門為三間硬山頂建筑,兩側又各有一角門。并隱約可見院內(nèi)有東西配殿各一座,均為硬山頂建筑,與正門類似,但正殿的規(guī)格樣式,以及殿后是否另有院落,因為歷史檔案無文字和圖片記載,歷代研究者無法尋到線索,什么情況尚不知。
在各地一些記功性的牌樓上,石雕裝飾除了用回紋、綬帶、卷草、席紋等作底子外,還用了許多動物作母題,常見的有麒麟、鹿、鶴、獅子、虎、豹等。古代稱麒麟、鹿、鶴為仁獸,通奠常用來代表文才,表示吉祥;獅子、虎和豹是猛獸,代表武功,表示一種威力。地方上出了一個在朝廷上當官的,總要表現(xiàn)出他的文才武功、智勇雙全以炫耀門第。其中見得最多的還是獅子,這“獸中之王”不但常用在梁枋和夾桿石上的雕刻中,而且還以整體形象蹲坐在柱子前后扶持著牌樓的立柱,充當著守門的神獸。
民國《沈陽縣志》記載“依公祠,在外攘關外,祀清盛京將軍依誠勇公克唐阿”。根據(jù)民國五年奉天市區(qū)圖,顯示的依公祠方位,是在當時的奉天公園的北側,小西邊門外,皇寺以東?;仕碌呐f址是實勝寺,位于沈陽市和平區(qū)皇寺街,老沈陽人習慣稱其為皇寺。上個世紀初,實勝寺的山門,右邊的鐘樓內(nèi),懸掛著一口重達千斤的鑄鐵鐘。寺內(nèi)的喇嘛,每天敲鐘報時,鐘聲低沉有力,悠揚遠播全城可聞,這就是盛京八景之一的皇寺鳴鐘。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十七日,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給予日本。 四月三十日,奉天舉人春生聯(lián)合二十二人上書,迫切地要求中國的土地寸土不能劃給外人,反對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五月四日,盛京將軍裕祿等人上奏清廷,反對簽訂條約,愿以奉天兵力與之血戰(zhàn)。八月的時候,盛京將軍裕祿被當權者調(diào)出,由依克唐阿繼任。
二
1833年,冬天最后的時節(jié),寒風依然肆虐,依克唐阿出生于伊通縣的馬家屯,滿洲鑲黃旗,字堯山,祖居內(nèi)蒙察哈爾,康熙年間遷居吉林伊通。這個距縣城二十里地的小村,背靠大山面臨伊通河,自然環(huán)境幽雅。青山秀水孕育依克唐阿堅毅的性格,“從小就膽大力壯,善騎射,喜圍獵”。
六歲就“牧獵于河畔”的依克唐阿,過早地體味苦難,他沒有消極下去,而是勤奮習武。依克唐阿18歲從軍,沒有一滴淚水,頭也不回,堅定地離開家鄉(xiāng)。他很快地當上八旗軍中“馬甲”(騎兵),隨軍轉戰(zhàn)于安徽、河南一帶。依克唐阿作戰(zhàn)勇猛,在戰(zhàn)場上英勇殺敵,屢建戰(zhàn)功,因此得到了上司的重視。咸豐六年(1856年),他二十三歲被提升為驍騎校,他憑借天賦和忠誠,不斷獲得榮譽和升遷。
依克唐阿雖然膽識過人,但是很邋遢。平日,依克唐阿吃完飯不愛刷鍋,總是現(xiàn)用現(xiàn)刷。依克唐阿在任驍騎校時,一次行軍打仗前,軍營將士都已經(jīng)吃完飯掛灶了,依克唐阿還沒吃完,這時候,軍號響了,眾將士紛紛上馬,依克唐阿連忙把鍋端起來,直接搭在馬屁股后面,這一搭不要緊,馬受不了燙,一溜煙沖到敵營后方,依克唐阿就勢從后方殺起來,敵軍亂了陣腳。軍隊前后夾擊,大敗敵軍。之后,依克唐阿率軍多次擊退沙俄入侵,戰(zhàn)功顯赫。從此,依克唐阿威震四方,深得慈禧太后的賞識,被認作干兒子。慈禧下旨,依克唐阿可以自由出入大殿。
1862年,補三姓鑲白旗佐領。1869年,被任命為墨爾根副都統(tǒng)。1876年,又升為黑龍江副都統(tǒng),1879年,改任呼蘭副都統(tǒng)。1879年,同治皇帝賜他“法什尚阿巴圖魯”的榮譽稱號,第二年,領軍駐防吉林琿春,并任琿春首任副都統(tǒng)。1884年,兼幫辦專管吉林邊務,1889年,升任黑龍江將軍。
依克唐阿生在東北,長在東北,他的軍旅生涯也是在這片土地度過的。他在擔任黑龍江將軍期間,指揮軍民修筑營壘,一次次擊退沙俄的進犯。光緒初年,沙俄早已對琿春垂涎欲滴,這個地方偏僻,邊境線上的駐軍少,便派一支軍隊侵占黑頂子,而且有侵占琿春全境的野心。清朝政府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是有關國土的問題,無法不作出反應。1880年11月,任命依克唐阿來琿春,就是為了邊境防務,駐守防俄。他忠于職守,根據(jù)當時的情況,排查摸底,制定一套內(nèi)治外防的方略:“招民實邊,墾荒興農(nóng),增駐重兵,加強防務?!闭忻癖妷ɑ娜f多坰,解決戍邊軍糧的困難。優(yōu)惠的政策,使荒遠的邊疆小鎮(zhèn)經(jīng)濟繁榮起來,成為兵強將勇的邊陲重鎮(zhèn)。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吳大澂赴琿春,兩人相見恨晚,從各個方面的看法,大的方略上相同。于是聯(lián)名上書,請求批示,光緒皇帝開明,立即奏準,琿春地方廢除封禁,設招墾局,招民墾荒。這是一條好政策,在這一年,依克唐阿擔任琿春副都統(tǒng)的職務。他領會朝廷的意圖,組織各軍種修筑城垣,多處增設哨所。為了更快地與外界聯(lián)系,便利于戰(zhàn)時運輸物資,提高警惕,時時打擊侵犯的敵人,修筑通往省城、三岔口、寧古塔的道路。十二月初,吳大澂再來琿春,他們決定建立東、西兩個炮臺,東炮臺在今炮臺村,西炮臺在今春景村,都是當時的戰(zhàn)略要地。
1882年冬初,吳大澂冒著嚴寒,踏著地上的厚雪,為了防務的安全再次來琿春。在依克唐阿的陪同下檢閱防軍。11月22日,吳大澂同俄國界務官會晤,據(jù)理力爭,迫使沙俄退還侵占的中國領土黑頂子。
光緒十一年(1885年),依克唐阿隨同北洋事宜大臣吳大澂視察東部中俄疆界重要地段,并且繪制精確的界圖,然后向清廷奏報:“黑頂子山瀕江一帶,久被俄人侵占……且于其地添設卡倫,接通電線,大有久假不歸之勢……自琿春河至圖們江口五百余里間竟無一碑”。光緒十二年(1886年)四月二十二日,依克唐阿陪同吳大澂與沙俄濱海省長兼司令巴拉諾夫談判邊界,拿出確鑿的證據(jù),戳穿俄方的謊言和詭辯,爭回土字界牌,被沙俄侵占的黑頂子地方,重申中國的圖們江航行權。簽訂《中俄琿春東界約》和勘界議定書,從烏蘇里江到圖們江的中俄邊境上共立十一個界碑,在邊防要塞長嶺子邊界,豎一根四米高的銅柱,上刻篆書銘文:“光緒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琿春副都統(tǒng)依克唐阿奉命會勘中俄邊界即竣事,立此銅柱,銘曰:‘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
1886年3月2日,吳大澂再次來到琿春,在依克唐阿的陪同下視察炮臺,檢閱靖邊前路四營操練,靖邊中路演放水雷,還有格林炮和步槍打靶實戰(zhàn)演習。依克唐阿下令,于黑頂子山前玉泉洞處設卡,調(diào)防琿春防軍一營駐守,在保證兵力充足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興辦屯墾,以兵養(yǎng)兵。
《清史稿》記載依克唐阿“勇而有謀”,這不是空口夸大的非溢美之詞。他在與俄方的談判過程中,深感翻譯的重要,創(chuàng)辦琿春中俄書院,挑選八旗子弟入院學習俄文。對于依克唐阿來說,有一種恥辱伴他余生,那就是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失敗。
1894年,中日甲午陸戰(zhàn)在遼東半島展開,依克唐阿奉命守衛(wèi)鴨綠江左翼防線,防止日軍的北進。這年十月,日軍突然襲擊,沖破防線,前線作戰(zhàn)失利,他因兵敗被革職。第二年,依克唐阿駐守遼陽,和長順、宋慶五次反攻海城都以失敗告終。
9月29日,清政府指令吉林將軍長順“選擇精銳三四千人馳往奉省歸依調(diào)遣”,調(diào)兵的理由是兵力力量薄弱,不充實。長順是個難以揣測的深遠用心的官僚,他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遼陽知州的徐慶璋的《遼陽防守日記》記錄當時的實情:“遼地雖有依、長兩帥之兵,而長帥落落難合,別有意見。依帥勇于任戰(zhàn),兵力單薄?!鼻逭哉莆諏嵡?,并沒有怪罪戰(zhàn)敗的依克唐阿,第二年的時候,他被任命為盛京將軍。
三
在擔任盛京將軍期間,依克唐阿忠實于自己的位置,為政府任勞任怨的工作,主持盛京的福陵、永陵、昭陵等陵寢的維修工程。他先后對盛京福陵隆恩殿、福陵二柱門、永陵省牲廳、昭陵貴妃園寢,還有永陵明堂前泊岸,多處地方進行維修,恢復原來的樣子。由于工程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做出高效的質(zhì)量,完成得好,依克唐阿受到朝廷的嘉獎。
1896年8月23日,依克唐阿在沈陽東關外、大東邊門內(nèi),大東區(qū)大東路一三八號。開工興建了盛京機器局。事情的起因,當時沈陽地區(qū)制錢短缺,光緒皇帝遠在京城,閱讀從盛京將軍依克唐阿送來的奏請,根據(jù)當時的情況,批準設立奉天機器局鑄造銀元。依克唐阿派人從天津的德國禮和洋行購進德國、美國制造的機器、鍋爐。創(chuàng)建開始的時候,主要以蒸汽機為動力,也有部分手工操作。
1897年5月,以副都統(tǒng)常慶為總辦,工廠的建筑的機器安裝全部完工。 第二年,奉天機器局開始制作一元、五角、 二角、一角,以及半角的銀幣。銀幣制造工藝先進,便于攜帶和計算簡便。這和過去論兩稱的銀塊,有了顛覆性的優(yōu)越性。在東北地區(qū)近代貨幣史上是一次大革命。奉天機器局的建立,銀幣的流通,抵御外國銀幣的侵入,對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十分有利。 銀幣的成色固定,形制統(tǒng)一,重量一致,在市面上一流通,便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1898年,改建為奉天機器制造局,鑄造大小銀圓,后又改稱為奉天銀圓局。依克唐阿將軍創(chuàng)辦的盛京機器局,開創(chuàng)沈陽近代工業(yè)先例,比外國資本來沈陽辦廠早十年多,使近代產(chǎn)業(yè)在奉天占有一席之地,打下牢固的工業(yè)基礎,是沈陽最早的一代產(chǎn)業(yè)工人。
依克唐阿身經(jīng)百戰(zhàn),在官場經(jīng)歷過這么多年,深感文化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他對教育非常重視。在任盛京將軍期間,他興辦學堂,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促進奉天等地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奉天大學堂”總辦談國楫,出生于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沈陽人氏。他出身官宦人家,先祖隨清軍駐防廣州,后來遷回奉天定居。談國楫從小讀書,后來,談國楫參加鄉(xiāng)試中舉。清代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談國楫參加北京會試,考中進士。談國楫年紀不大,文采出眾、學識面廣,被光緒皇帝欽點,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盛京將軍依克唐阿,聽人們說奉天新科進士談國楫,有一定的名聲和威望。便與盛京兵部侍郎聯(lián)名,向清廷上奏,請求將談國楫調(diào)回奉天任職,負責養(yǎng)息牧(北鎮(zhèn)境內(nèi))墾荒事宜。談國楫回到奉天后,歷任盛京將軍督轅文案處總辦等職,政績顯著,在老百姓心里有很高的認同感。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依克唐阿奉令改革考取官學教習的考試內(nèi)容,廢除時文試帖,按新章改用策論。這種改革形成一種新的方向,新式教育為東北近代教育的興起,打下牢固的基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盛京將軍依克唐阿,以添抽鹽厘作為常年辦學經(jīng)費,開辦奉天省城中學堂。這是奉天的第一所中學。
清光緒八年(1882年),太子河、渾河泛濫,盛京貧民轉徙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奉天總兵左寶貴,和社會上志向相同,信念契合之士,設立惜字局、義學館、棲流所、施粥廠,以及育嬰堂等部門。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左寶貴在甲午戰(zhàn)爭中陣亡。盛京將軍依克唐阿關注奉天地區(qū)的社會事業(yè),在任期間,把左寶貴創(chuàng)建的慈善機構合為一處,定名為奉天同善堂。其舊址位于沈陽市沈河區(qū),是近代東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慈善機構。
在盛京將軍依克唐阿的努力下,奉天地區(qū)的社會安穩(wěn),全面都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他做出的政績突出,光緒二十五年二月(1899年 3月),慈禧皇太后親下懿旨:“盛京將軍依克唐阿著加恩賞還花翎并法什尚阿巴圖魯勇號。 ”
光緒皇帝總結依克唐阿的一生,給予特別高的評價,光緒皇帝諭內(nèi)閣:
盛京將軍依克唐阿,持躬清正,忠勇性成。咸豐年間,隨征江南,轉戰(zhàn)安徽、江蘇、湖北、河南、山東等省,屢殲巨寇,疊克名城,前赴吉林剿辦馬賊,積功洊保協(xié)領,以副都統(tǒng)識幺簡前—所仟黑爾末日、黑勿汀、呼蘭、瑤春副都統(tǒng),升任黑龍江將軍。光緒二十年,調(diào)赴奉天辦理軍務,籌畫戰(zhàn)守,卓著勤勞,旋授盛京將軍。到任以來,經(jīng)理善后,悉臻妥協(xié),清查厘稅,剔除中飽,歲增餉銀數(shù)十萬。所部敵愾各軍,訓練有方,克成勁旅。地方一切事宜,均能認真整頓,勞怨不辭。方冀克享遐齡,長資倚畀。遽聞溘逝,軫惜殊深。依克唐阿著照將軍軍營病故例賜恤,加恩予謚。任內(nèi)一切處分,悉予開復。應得恤典,該衙門查例具奏。賞銀一千兩治喪,由盛京戶部給發(fā)。靈柩回旗時,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其生平戰(zhàn)功事跡,著宣付國史館立傳,并于立功省分,建立專祠。伊嗣子副都統(tǒng)銜協(xié)領富隆額,著以副都統(tǒng)交軍機處記名,請旨簡放,用示篤念盡臣至意。尋賜祭葬,予謚誠勇。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月升任盛京將軍。在任期間,依克唐阿提出“民為國本,救民為先”,先后撥銀十萬兩救濟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災民。同時廣治酷吏,查辦貪官,抓兵練,辦團練,造槍炮,奏請朝廷開發(fā)遼南礦山,修筑鐵路,鑄發(fā)流通貨幣銀元,設銀行以流通貨幣等。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趁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之機,簽訂《旅大租地條約》與《旅大租地續(xù)約》后,俄國妄圖將廟島劃進租地。依克唐阿得知后上奏“廟島斷難歸入租借,不能久作隙地致?lián)p自主權”。第二年,依克唐阿年事已高,依然帶病與俄多次交涉,簽訂《中俄勘分旅大租地專條》,俄強占廟島的陰謀沒能得逞,被徹底的粉碎。同年十二月,依克唐阿巡視奉天機器局過勞,由于過度的奔波,病情加重。光緒二十五(1899年),三月十二日,春天尚未到來的時候,依克唐阿在盛京病逝,享年66歲。
民國初年,依公祠變成美國駐奉天領事館。依公祠的存在時間不長,它的命運極其悲慘。20世紀20年代,便和其他祠堂一同被拆除,原址上建礦業(yè)俱樂部、公立醫(yī)院和省立第八中學。
時間是無情的,依公祠只有在文獻檔案中可以查閱,從老圖片中看到當年的氣派。只在翻開沈陽的歷史,盛京將軍依克唐阿,這個名字是不會被湮沒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