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濤/黑龍江財經學院
新時期下,大學英語作為基礎性學科,對學生學習各類專業(yè)知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許多高校為了成績達標,而忽視了英語學習的本質——語言的應用能力,同時教師也把教學目標定義在考試的范圍內,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了英語的應用能力,并且無法滿足于社會工作的基本需求,因此,適時地分析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途徑,對英語教育的發(fā)展乃至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都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國家對英語人才需求量逐年增長,并且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社會轉型時期,高精尖行業(yè)及產業(yè)結構調整也需要大量的英語專業(yè)人才,這促使大學英語教育要滿足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除了具備專業(yè)英語能力外,還要具備較強的口語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這使得大學英語教學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新時期,各高校都開展了多學科的擴招,這使得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每年持續(xù)增長,而各高校英語教學的基礎設施、師資力量、教學設備、英語圖書等相對較為欠缺,這使得英語教學產生了較大的壓力。例如:在師資力量上,有些高校公共英語教師缺口較大,學生相對而言較多,師生之間的比例嚴重失調,造成英語教學壓力增大,教師忙于應對各院系的公共英語教學。另外,一些高校由于師資力量薄弱,而讓研究生來代上英語公共課,這也嚴重地影響到了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隨著大學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英語教學自身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本文試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課堂上還是以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進行,學生無法開展語言相關的教學活動,并且訓練與實踐內容較少;其次,大學英語的教學手段較為落后,教學模式和教學設備得到不到更新,無法滿足于學生學習的需求,如:語音教室、對外交流等;再次,考試程序化,各高校還是以四、六級的考試作為評價英語能力的標準,這誤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造成學生缺乏對英語文化和英語知識的理解及應用。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首先需要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以綜合素質培養(yǎng)和學科發(fā)展為基礎,提高英語課上的教學效率,在保持基礎知識輸入地同時,擴展英語的應用能力。傳統(tǒng)意義上,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英語教學也應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多開展口語交際、表達能力的訓練,以此來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
教學方法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強化能力培養(yǎng)對學生英語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在課上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體驗式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這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助于學生開展多層面的英語學習。另外,在英語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習成績及能力的變化,以便于教師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計劃。
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同時,也要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唯有如此才能夠保障英語學習的質量。提高教師素質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其一,要開展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化培訓,突出教學能力培養(yǎng)和專業(yè)化能力培養(yǎng),尤其是崗前培訓和專業(yè)英語培訓,要保障英語教師能夠勝任各類英語教學崗位;其二,要完善教學獎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讓優(yōu)質的教學氛圍更好地貫穿于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其三,要加強英語教師之間的溝通,以保證教師之間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學習,不斷地提高專業(yè)英語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更好的幫助。
大學英語教材因學科不同,其教材的選擇也有所不同;并且,存在著有些教師可自選教材。這就要求英語教材內容要與考試內容、學科內容、英語四級和六級內容相結合。同時,還應增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內容,以便于后續(xù)學習英語相關內容的銜接,重點強化教材的適用性和延展性,保證學生后期的英語學習。
大學英語學習中,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如:РРТ、網絡教學、課上板書等,但也要注意學生的不同需求,針對于學生不同的發(fā)展目標,教師的教學策略要具備針對性,如:分析各類英語考試的內容以便適當?shù)卣{整教學內容;其次,開展分層次教學以期提高學習英語文化和語言特點的能力。另外,要注重英語文化與英語文學的導入,拓寬學生英語的知識結構。
隨著英語分級制度的不斷推廣,在英語分級教學的指引下,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體系要具備綜合性,教師可通過調整試卷難度、區(qū)分公共與專業(yè)試卷、課堂表現(xiàn)、英語活動積極性等方式來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英語成績,并建立完善的評價考核體系,分析學生各階段的學習表現(xiàn),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