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分
(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5)
在古希臘的悲劇中,命運是一個非常核心的主題,命運觀念也是西方文學的一個重要觀念和哲學命題,它透視著西方人對神秘莫測的宇宙的質(zhì)問和探索精神。因此,古希臘戲劇中最核心的一個概念就是“命運悲劇”,古希臘戲劇中最核心的沖突就是人與命運的沖突。在古希臘的悲劇里,通過人與命運的抗爭,能表現(xiàn)出人類的偉大勇氣,人類堅強的意志和人類的自主意識,這些都構(gòu)成了古希臘悲劇的精神。但古希臘悲劇精神也經(jīng)歷著演變,我們從古希臘的三大悲劇家的三部代表作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在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中,我們看到的是命運的神秘莫測,不可抗拒,人類在強大命運面前的無能為力;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普斯王》中,我們看到的是明知命運很強大,是一股無法抗爭的力量,但人依然沒有放棄抗爭,人類在努力與抗爭中獲得尊嚴;在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中,我們看到人是可以為自己的命運做主的,人可以為自己做選擇,人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命運。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美狄亞》的確是古希臘悲劇命運觀念的一種顛覆,歐里庇得斯以過人的膽識,將神圣命運的主宰者由神秘莫測不可抗拒的力量轉(zhuǎn)向了人,這改寫了古希臘悲劇中命運高于一切的歷史,這也是人類從對神的觀念的動搖到對人自身價值的確認過程,是對人性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也是對人理性發(fā)現(xiàn)的過程。
古希臘是一個多神信仰的民族,人們信奉天神,他們相信各個領(lǐng)域都有主管的天神,像海神波塞冬,愛神愛麗絲,美神維納斯,太陽神阿波羅,宙斯是萬神之神,因此,古希臘人民就把天神的旨意當成生活中必須要去遵循的準則,在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他們戲劇多是在表現(xiàn)命運的主題,而天神的旨意和預言是劇情發(fā)展中緊緊圍繞的情節(jié),在埃斯庫羅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命運是悲劇主人公無法逃脫的主題,無論他們是凡人還是英雄,無論他們做出什么樣的抗爭和努力,他們始終逃脫不了命運的擺布,在《普羅米修斯》這部作品中,宙斯也被命運捉弄,成了命運的玩偶,他雖然能降罪于普羅米修斯,把他綁在高加索的懸崖上讓其受盡折磨,但卻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為此,宙斯只有將怒火發(fā)泄到普羅米修斯身上。然而,盡管普羅米修斯知道自己和其他人與神的命運,但他卻不能改變自己備受折磨的命運,由此可知該劇中人和神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更是一個被命運詛咒的人,先知預言他將弒父娶母,自此,他就被無端卷入到命運的無形之網(wǎng)中,他極力地想要逃脫被詛咒的命運,卻為此苦苦掙扎了一生。然而,逃避的過程便是被命運言中的過程,他探知真相的過程卻是一步步把自己逼向毀滅的過程,俄狄浦斯反抗命運的過程成了他走進命運怪圈的過程,英明的國王也無法擺脫命運的掌控??梢姡诠畔ED悲劇中,無論是凡人還是英雄,都逃不過命運的追逐,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這兩位悲劇家的作品都共同揭示了人在命運面前的無能為力,以及人的命運的無法把握,抗爭命運只能帶來的毀滅。
但在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中,命運觀得以改變,這也跟歐里庇得斯本人的思想認識有關(guān),他對當時的神、命運等發(fā)出質(zhì)疑,對命運觀念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他的觀念里,天神不再是決定人命運的力量,決定人命運的是人自己,人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人可以自由地做出選擇,人能夠?qū)ψ约旱男袨樨撠?,這種命運觀的轉(zhuǎn)變確立了人的主體地位,也能讓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至此,人開始走向內(nèi)在的覺醒,這是古希臘悲劇中人本主義的體現(xiàn),因為它從根本上肯定了人,歐里庇得斯可以說是一位堅定的人文主義者,《美狄亞》則是古希臘悲劇中人本主義精神的集中呈現(xiàn)。
在《美狄亞》的劇情里,美狄亞是現(xiàn)實中的人,她擁有人的所有特點。首先,她對伊阿宋一見鐘情,并幫助伊阿宋竊取了代表她的國家利益的金羊毛,甚至不惜將其親弟弟殘忍殺死,為的是能逃離父權(quán)的控制,為了能追隨她的愛情,這在當時婚姻由家族決定的社會,美狄亞的行為具有歷史進步性,她沖破了由父親決定子女婚姻的父權(quán)禮教,勇敢地去追求個人的愛情與婚姻,這是美狄亞具備了獨立人格的表現(xiàn),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人性。其次,在美狄亞知道伊阿宋背信棄義另娶他人時,她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悲痛、絕望、還有憤怒,這些都是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情緒反應,也都是真實的人性呈現(xiàn),處于崩潰邊緣的她痛不欲生,痛定思痛之后,她看清了伊阿宋的真實面目,看透了他的自私、冷酷、無情,她開始奮起反抗,她意識到必須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懲罰那些傷害了她的人,她開始了復仇,她向忘記誓言,背信棄義的伊阿宋復仇,向破壞她家庭的公主復仇,向把她驅(qū)逐出境的克瑞翁復仇,復仇是美狄亞奮起反抗的明證,是她在用自己的力量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這也是美狄亞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是對人性的捍衛(wèi)與尊重。最后,美狄亞殺子的情節(jié)中,她也經(jīng)歷了掙扎和猶豫,但最終復仇的怒火還是湮滅了對孩子的擔憂,這是她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遭遇與處境,經(jīng)過驗證和思考后才采取的行動,復仇的行動并不是一時的情感沖動,這也就與俄狄浦斯在無知狀態(tài)下被動地弒父娶母形成鮮明的對比,美狄亞的行動是自主的,極端的,也有她的心痛與無奈,這些都是《美狄亞》這部作品對真實人性的呈現(xiàn)。
在理性占主導地位的古希臘,人們提倡節(jié)制、平衡和適度的原則,然而,在歐里庇得斯的時代,節(jié)制這種美德在混亂的現(xiàn)實中開始瓦解,因此,歐里庇得斯寫悲劇的目的也有借助戲劇來警示世人的作用,他要將他對人的欲望、情感和行為的看法傳遞給觀眾。不加抑制的激情和欲望只能將人類帶入到萬劫不復的深淵,他主張節(jié)制,《美狄亞》這部劇的核心觀點就是要人類懂得節(jié)制,在《美狄亞》整個劇情中,除了美狄亞沒有節(jié)制自己的情欲與怒火外,還有伊阿宋和克瑞翁。伊阿宋為了自己的私欲,他放縱情感、違背誓言都是不節(jié)制的表現(xiàn)。克瑞翁在得知美狄亞可能會威脅到自己女兒幸福時驅(qū)逐美狄亞,是他行為上的不節(jié)制。這種對節(jié)制的提倡正是對人的理性的肯定,人只有將自己的行為限制在理性的范圍之內(nèi),才能成為文明人,自由人。
綜上可見,在古希臘悲劇發(fā)展過程中,三大悲劇家的命運觀經(jīng)歷了以下的變化:忍受命運到接受命運,再到反抗命運。命運從最初的不可撼動,到命運觀的瓦解動搖,再到命運的形同虛設。這也使得歐里庇得斯超越了同時代的劇作家,因為他使古希臘悲劇在描寫人自我意識覺醒、擺脫命運觀念束縛、貼近現(xiàn)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使古希臘最寶貴的人本主義精神得到彰顯和升華,人本主義精神也成了影響后世的非常珍貴的財富。至此,對人類自身價值的確認,對人正常人性的尊重、對人的理性的肯定成為人本主義精神中不可缺少的價值,人本主義精神永遠閃爍著光芒。
[1]王颯.“美狄亞”考——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美狄亞神話變形[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2]埃斯庫羅斯等著,羅念生等譯.《古希臘戲劇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3]陳洪文編.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