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的過程包括一系列復雜心理活動,記憶僅是參與學習過程諸多的因素之一,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用形象記憶鼓勵學生日常學習中自主識字,促進學生掌握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成語,幫助學生記牢枯燥無味的知識。
關(guān)鍵詞:形象記憶;幫助識記;自主識字
學習的過程包含非智力和智力因素等一系列復雜心理活動。比如注意、情感、情緒與意志以及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因此記憶只是參與學習過程許多因素之一。然而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的最主要作用是知識的保持。如果邊學邊忘,那么就會一無所獲,一直處于原始的狀態(tài);反之,超強的記憶往往是人們獲得成功,達到成才的一個重要條件。所以我們要從孩子們的小學階段就科學地培養(yǎng)其記憶力。筆者在此所談的就是通過形象的記憶幫助學生把字、詞,甚至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成語,或枯燥無味的知識記住,且記牢。
一、 用形象記憶鼓勵學生日常學習中自主識字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想象力特別豐富。而且他們的想象之奇特,是我們成人意料不到的。所以,我在日常教學生字時,適當采用“形象記憶”的方法進行教學和輔導。我先讓他們在拼讀生字的基礎(chǔ)上,留給時間讓他們根據(jù)字形展開豐富想象,用他們各自的方法把字形記住,進而進行全班交流,加以鞏固。這樣,不但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生字的興趣,而且把字形記牢。特別是能把學困生的識字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學起來就不會覺得那么吃力了。與此同時,還讓學生在情感上得到了一定的陶冶,受到良好的熏陶。之前,我班的“錯別字大王”自從接受了“形象記憶”這一方法之后,他作業(yè)中的錯別字明顯減少了。全班同學在聽寫小測中的成績也有了較大的進步。我相繼對他們予以鼓勵,收效明顯。
前不久,我班一位學困生在詞語聽寫中有較大的進步,我利用課堂上讀和練的環(huán)節(jié)與他交流,他告訴我:“我就是運用了您平時教的‘形象記憶法來幫助識字的。”比如,我是這樣識記“棺”字的:“以前人的棺材都是用木頭做的,‘木字加‘官字就是‘棺材的‘棺字”。他的同桌聽后還補充說:“我們要把那些貪官污吏都裝入木頭做的棺材里。”課間,我繼續(xù)跟他們聊這個話題。他們還談到自己是怎樣識記“贈、鏈、裹”的。贈——我曾經(jīng)贈送給朋友寶貝。鏈——把已經(jīng)制作好的金屬串連在一起便是鐵鏈。裹——我用衣服把果子包好。再如:我在教學羨慕的“羨”字,有個孩子是這樣識記的“一次又一次吃掉羊尾巴,真令我‘羨慕??!”等等。這樣一來,學生就慢慢學會了根據(jù)字形進行聯(lián)想,形象地識記生字,不僅記住,而且記得牢。
二、 用形象記憶促進學生掌握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成語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精煉的幾個字、一句話,就能包羅萬象。適時地用上幾個成語,讓表達的形式更加多樣。從小學開始,孩子的學習的路徑就被學校和家長規(guī)劃得非常緊張,即使學習成語,也僅止于了解表面意思和常用語境。隨著學習的成語數(shù)量增多而形成不可逆的后果:學的越多,越不知道它們的差別是什么。更何況有些家長或老師甚至要求把語文課本中的“日積月累”的毫無關(guān)聯(lián)成語背下來,并默寫。
記得在上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八單元的“日積月累”時,有學生問我:“陳老師,這個‘日積月累跟其他的日積月累不一樣,怎么背呀?”我看了看,靈機一動,說:“可以用我平時教你們的‘形象記憶法呀。”正巧當時教的那個班有兩位學生,一位叫曾澤梁,平時大家都叫他阿梁,另一位叫楊巧。我就把這16個成語(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獨具匠心、引人入勝、古色古香、余音繞梁、不落窠臼、雅俗共賞、美不勝收、膾炙人口、曲高和寡、妙筆生花、陽春白雪、筆走龍蛇、不同凡響、別具一格),特別是利用帶點的字,進行有機地編創(chuàng)成這么一段話:阿梁和楊巧都想吃獨食,引起大家公憤,楊巧就請大家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院里喝茶。阿梁也不甘示弱,帶領(lǐng)大家上雅座,那里的菜肴真叫一個“美”呀!很合這些人的口味,此時他一時興起便高歌一曲,旁人聽了,拍手稱快“妙哉”!楊(同陽)巧聞訊趕來,大筆一揮,寫下自己的感言。他們的做法各不相同,但確實是別具一格呀。隨后,我便讓他把這一記憶方法告知全體同學,他們一致表示贊同。
三、 用形象記憶幫助學生記牢枯燥無味的知識
鄧小平同志說過“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蔽艺J為不管用什么方法識記,只要能把知識點記住、記牢就是好方法??傊痪湓挘瑹o論用什么方法,也不管過程是否一波三折,只要最終能達到目的就是成功。
比如:可以把一些古文詩,一邊念一邊配上手勢,這樣一來用形,用聲,用假想替代毫無生趣的理論理解,可以將這些枯燥的不喜歡的東西,創(chuàng)編成自己喜聞樂見的事物的“形象、諧音、抽象的動作”等。
再如:有一次,小學已經(jīng)畢業(yè),上九年級的幾位學生,到我辦公室找我。他們談到化學元素表“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
鈁鐳錒”枯燥無味,很難背。我半開玩笑地跟他們說:“你們怎么把我以前教的‘形象記憶法給忘了?”他們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我,我略加思索,即興編了一段話,讓他們豁然開朗——話說呢,這個清末辛亥之年呀,有這么一戶人家,用鯉魚皮捧碳,煮熟了雞蛋,喂養(yǎng)著一個有福氣的奶奶,這家啊,有一位很漂亮的女兒叫桂林,但是,她有兩顆綠色的大門牙,怎么辦呀,嫁不出去沒招了,只能在這個安康太平的日子里呀,嫁給了一個叫樊戈猛的人,就長你這樣的,剛嫁入門的那天呢,就讓小姑子,用鐵箍狠狠地這么捏了一把呀,這親娘知道了,當時就休克了,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鐵箍的老爸和他的哥哥連夜?jié)撊肟h太爺府,偷走了大印匣,一直奔西跑,來到了一個仙人住的地方,這里風景優(yōu)美,有彩色的貝殼,藍藍的河。突然,一只烏鴉用一縷長長的白巾,牽來了一只鵝,為什么呢?因為它們不喜歡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啊相互提醒,南方多雨,注意防雷呀!南方多雨,注意防雷呀!
這幾位學生聽了,恍然大悟。原來我既用編故事的方法,又運用了諧音,把這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有機地串在一起,不但好記,而且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
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學生便學會了舉一反三,對字形和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成語以及牢枯燥無味的知識的識記就不再望而生畏了。
作者簡介:
陳國鳴,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新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