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瑩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新城中心學校
所謂的語文味是語文的文學的蘊味,包括語言、文學、形象、構(gòu)思、意境、感悟等蘊味,也即語文美?!罢Z文味”,是指語文課要突出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通過情感激發(fā)和語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讓他們在把握語文這一重要交際工具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因此,我們需要還語文課堂以真味——語文味。
語文是讀出來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不是靠分析,而是靠培養(yǎng)語感形成的,這已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的確,瑯瑯的讀書聲,是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與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受到啟智、熏陶。每一位名師,如于永正先生的“簡單語文”,王菘舟老師的“詩意語文”,都將誦讀推崇到了至高無上的位置??梢哉f,沒有了誦讀的小語課堂,基本上就是喪失了語文味的課堂。當然,課堂上的朗讀,不能只是一遍接一遍毫無起色的朗讀,而應有層次,讀一遍就要有讀的效果,就應有朗讀水平的提升。王自文老師在教學古詩《題臨安邸》中“西湖歌舞幾時休”這一句時,朗讀的指導非常到位。
師:那些權(quán)貴們已經(jīng)斷送了一個繁華如織的汴州,難道就不會再斷送一個錦繡如畫的杭州嗎?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焦急?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指名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擔憂?我們和詩人一起再問問他們——指名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想到這些,我們又怎能不憤慨?我們和詩人一起,指著鼻子問問他們——指名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朗讀一次比一次投入。當如歌的誦讀涌出教室,濃濃語文味便四處洋溢。
張定遠先生說過:“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就必須在品析語言文字上下工夫?!庇纱丝梢?,語文課上,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對文本充分朗讀,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抓住語言進行賞析、品味,進而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要通過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豐富多彩的語言,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進而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熏陶,從而開闊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和精神品格。
抓關(guān)鍵詞語來品味。如講授魯迅的《社戲》,在分析文章如何表現(xiàn)“風土美”時,我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夏夜航船”“月下歸航”等有關(guān)段落,把表現(xiàn)“我”所見、所聞、所嗅、所感的美句摘錄出來,并引導學生抓關(guān)鍵的詞語去品味。如動詞的妙用:“點”“磕”“退”“架”等幾個動詞準確展示了少年駕船的情狀、熟練的技術(shù)、去看戲時的心情。又如從色彩、氣味、聲音、動態(tài)方面品味美詞,并作點評。學生的點評豐富多彩,例如:“朦朧”本是個形容詞,這里卻用作動詞,很有詩意;“碧綠”“淡黑”“紅霞”分別寫出了豆麥連山、燈光倒映的色彩美,令人神往;豆麥和水草“清香”的氣味,沁人心脾;“潺潺”的水聲優(yōu)美動聽,“宛轉(zhuǎn)”“悠揚”的笛聲仿佛仍在耳旁回響。
抓重點語段來品味。如教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時,我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第二十二段,品味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有學生回答:這段話中使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將“荒漠”比作“大地裸露的胸膛”“肌膚筋骨”“一道道肋骨”,那么大地的“外衣”就是綠色植被;當“大地脫盡了外衣”,又賦予了大地以生命,一個“盡”字說明一絲綠色植物的痕跡都沒有,大地被傷害得多么深啊。由此可見,這段話實際上傳達了作者面對荒漠的痛苦之情。
學生在學習課文后進行寫的訓練,是在積累語言,內(nèi)化語言,運用語言,是在用語言贊美美好的心靈,贊美美麗的大自然,贊美金色的童年……這些像春雨一樣無聲無息地進入了學生的心田,輕輕震撼著他們所不知道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統(tǒng)一。
激情洋溢的課堂,彰顯獨特的個性,靈活生動的教法,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語文老師的第一功夫是讀出語文味道,將教材教出味道來,營造“語文味”課堂。我們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把教材讀厚,把教材教薄。讀厚:閱讀體會非常豐富;教?。喊丫A內(nèi)容教給學生,把難點突破。我們要讀到課文的深處、難處、美處,有特別感受,利用它,不僅教懂課文,還要滲透知識,更重要是培養(yǎng)能力、進行精神的熏陶感染。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扎實……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回歸常態(tài)的語文教學?!钡拇_,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回歸語文課的本真,讓閱讀教學彌漫濃郁的語文味。在學習了《匆匆》一課后,老師讓學生用心靈傾訴——讀了朱自清先生這篇文章后,在空白處寫出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有學生寫道:我們的生命皆由時間組成,片刻時間的浪費,就是虛擲一部分生命;有學生寫道:生命無時無刻都在流逝,但我們可以把握這有限的時間,使其迅速升值;還有學生寫道:今天的天空不會飛出昨天的鳥……學生有感而發(fā),感受如此深刻如此富有哲理富有詩意,語文素養(yǎng)也在訓練中不知不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