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福生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田頭中學
世界萬物都是有規(guī)律,學生的學習也亦是如此。作為教師,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老老實實的按照事物客觀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急于求成,一步一個腳印。我們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將教學內容簡化,變得少一點淺一點。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們有大部分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探討交流的空間。“少教多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既幫助教師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在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一模式對于初中語文課堂來說是一個新的創(chuàng)新,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這一模式呢?下面是我對這一問題提出幾點我的看法
在多年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一貫以自身為主體,始終堅持“多教”的教學概念,認為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點越多,學生吸收的知識也就越多。教師少教一點,學生多學一點,教師“滿堂灌”的時間少一點,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自然而然就會少了很多,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降低很多。在這一模式下,學生談不上創(chuàng)造性學習。然而“少教多學”下,學生有更加充分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學習活動,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和更多的學習自主權,這樣學生才能夠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幫助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意識。語文是一門藝術,教師教的再多,也不及學生獨自感悟、思考文字的魅力。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教學工作必須建立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之上,讓教學變成學生學習的推動力量、輔助劑,而不是讓學生完完全全的依靠教師的授課。如今的社會是一個極具需要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社會,完全依附于教師授課的學生久而久之會缺乏自主思考能力,慢慢的被社會所淘汰。正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少教多學”的模式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也都在學生身上。
如今社會,競爭力十分強大,是一個機遇與競爭并存的時代。人人都蓄勢待發(fā),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搶占一席之地,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將自己培養(yǎng)成高素質、高能力的綜合性人才。語文學科的學習正是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過程。然而初中語文課堂中也慢慢呈現(xiàn)出些許的教學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角色出現(xiàn)顛倒: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為目標,課堂的中心本應是學生,然而在日常的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教學角色的顛倒,教師以自身授課作為課堂的主要內容,忽略了課堂本應是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角色顛倒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也是最嚴重的問題,這一問題不僅僅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的進度,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學生學不致用,無法良好的吸收課堂教學內容,造成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加重,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認清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需求安排課程內容。一味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學生無法培養(yǎng)自主探究精神,被動學習會造成學生的知識視野不開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1)精心設計教學教案:教師在上課之前不僅要充分閱讀教材,還要深刻挖掘教材的知識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分析,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使班級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思考。
(2)設置課堂問題: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在課前設計好教學問題,一節(jié)課程的關鍵點就在于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準備與設計,精心設計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自然過渡,并抓住課堂的教學重點,大大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課堂問題對于教學來說相當重要,優(yōu)質的課堂問題能夠引導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思考,學生不但進行了獨立思考,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鍛煉了學生遇到問題的處理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其他學科打下了良好的鋪墊。
(3)利用多媒體技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如今的課堂教學已經融入了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在多媒體技術與單調的語文知識相結合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知識。在講述《秋天的田野》時,教師結合農村的特色景象向學生展示四幅圖片:玉米地豐收的景象、紅彤彤的山楂、燈籠般的柿子樹、白發(fā)蒼蒼含笑的老農對田野的渴望。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展示,要求學生觀察圖片,結合圖片進行分析。形象的圖片展示能夠更直觀的向學生展示情感,有助于學生的對語文的情感分析。
“少教多學”模式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時間,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