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華
河南省沈丘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加強語文實踐,注重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學理念下,職業(yè)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教學意義。首先,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既要教學,又要進行紀律管理,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則全面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突出了語文實踐活動以及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有了更多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更愿意自己動腦動手,憑借豐富的學習資源與大量的實踐,提升自身對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
其次,職業(yè)高中語文實踐活動課程以豐富的內容以及高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既能夠獲取知識,又實現(xiàn)了態(tài)度、情感等的生成與發(fā)展,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成長空間,注重對學生潛力與個性挖掘。因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個性的生成與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部分學校管理者受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的影響,對當前教育發(fā)展形勢缺乏前瞻性,學校教學管理理念未緊隨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步伐。部分學校管理者對綜合實踐活動缺乏管理經驗,教學管理理念未緊跟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求,導致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課程計劃以及課程實踐中均為得到有效的開發(fā)和運用,嚴重制約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長期沿用自上而下的集體課程體制,在課程開發(fā)與利用方面缺乏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由于長期未深入研究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與運用,部分教師缺乏開發(fā)課程資源的知識與技能,在設計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過度依賴課程內容,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未充分體現(xiàn)綜合實踐活動的開放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口語訓練、閱讀教學相比就有一定的復雜性,不少學校在組織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過于隨意,未重視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設計和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需要充分結合學校的教學特色以及當?shù)氐慕虒W資源。然而,部分學校盲目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課程,導致本校綜合實踐活動缺乏教學特色,影響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效果。
首先,學校管理者應當轉變觀念,作為管理者,應當站在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角度認識到有效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要性。其次,要實現(xiàn)專業(yè)化發(fā)展,需要轉變教師培訓方式,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納入全員培訓當中,實施專項培訓;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理論培訓模式,實行實踐性與研討性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學校也需要定期對學生家長進行培訓,提升管理,改革學校管理制度,對現(xiàn)行的以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建立起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管理等制度,確保實踐活動課程的全面有效開展。
職業(yè)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存在引導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重結果輕過程。而職業(yè)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活動性課程,活動貫穿教學始終。因此,教師應該著重關注學生的活動學習過程并及時給予適度指導。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特點以及活動內容的不同,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中,教師至少要對學生進行三次指導:第一次可以在課堂活動開展之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出一些要求;第二次在課堂活動中期,針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探討,給以方法或者技術上的指導;第三次主要在課堂活動后期,組織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進行交流和匯報。例如在開展《探索沈丘地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在活動前做了如下指導:
引導學生寫好活動計劃書,設計好活動調查問卷;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途徑搜集資料;準備資料收集的工具:如筆記本、照相機等;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搜集整理信息;引導學生根據興趣、特長自由分組;對學生問卷調查和活動計劃書方面的寫作指導。
無論哪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有的放矢,學生就會學有所獲,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開展井然有序,達到預期目的。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活動,課程評價就是依據課程目標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既然如此,評價也應該貫穿于活動始終。職業(yè)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基本分為三個過程:活動準備階段(活動前)、活動實施階段(活動中)、活動總結階段(活動后)。教師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也應該以分段評價形式為主,從而建立完整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評價?;顒訙蕚潆A段此階段的評價也可稱之為進入前評價,這是學生進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堂學習前所使用的評價方式,目的是了解學生活動準備狀況和興趣,為活動順利開展做基礎。師生可共同制定評價目標、評價手冊,預先讓學生知道如何評價。具體實施上,可以對學生的參與度,意志力、資料收集情況、問題意識、個性見解等方面予以具體而詳細的記錄和評價。
要以學生是一個具備獨立思想意識的客體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整個評價過程以激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