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花/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五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中明確提出:幼兒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習慣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
陶行知說過“喚興味起”。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所有的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在他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限制自己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利用游戲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一位叫果果的小女孩兒,她在區(qū)角游戲后不會把玩具放回原處,而是滿地亂認。于是,我們就開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戲,用塑料筐布置成玩具的家,讓孩子根據(jù)筐上的提示把玩具送回它自己的家,在活動中,孩子學會把玩具分類,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都時時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梢?,對于小班孩子,有趣的游戲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對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很有作用的。
在常規(guī)活動中,洗手、入睡、穿脫衣褲是最重要的三項。在培養(yǎng)和訓練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后順序弄錯,就是細節(jié)達不到要求。于是我想,為何不把它們編成兒歌,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后順序。如在飯前洗手和飯后漱口這一常規(guī)的實施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學了兒歌《洗手歌》和歌曲《漱口》— 漱口—手拿小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上嘴/咕嚕咕嚕吐出水。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兒歌。特別是學了《漱口》之后,孩子們都喜歡刷牙、漱口了,每天來園,孩子們總會主動地和老師說:“老師,你聞聞,我今天刷牙了?!泵慨敵酝晡绮秃?,當老師不去提醒他們,也會有孩子提出要漱口,還會與好朋友互相看看“我的牙齒白不白?”慢慢地,孩子們都愛上了刷牙、漱口,變得越來越講衛(wèi)生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一定要以傳統(tǒng)的語言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選擇孩子喜歡的放棄來教育孩子,在孩子在玩中學,才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陳鶴琴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學也上表明:愉快的情緒能促使大腦皮層建立一個興奮灶,使學習保持最佳狀態(tài)。幼兒會對自己正確的行為獲得鼓勵而為之喜悅,從而使好的行為習慣繼續(xù)保持。對于幼兒來說,表揚與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當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時,大聲斥責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這時你輕輕地說一聲:“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撿干凈?!比缓笤俦頁P幾個正在揀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時獎勵幾個五角星。那么,地上的玩具會在頃刻間被揀的干干凈凈了。結(jié)合幼兒的這一特點,我在班上設置了“誰最棒”專欄來進行粘貼大紅花表揚,小朋友為了爭做好寶寶,得到小紅花,努力認真地遵守著各項常規(guī)。在家里同樣請家長最好不通過批評就達到教育的效果。過分的指責,會使孩子畏畏縮縮,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怪僻的性情。與其對一件件細小的事加以指責,不如讓他幫忙做些家務,以激起其好的習慣。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只靠在幼兒園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受到影響。什么樣的家庭就會造就孩子什么樣的生活習慣。所以家長一定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場面,父母、爺爺、奶奶背著或抱著健康結(jié)實的孩子上幼兒園;在家里四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更是挑凈刺,剝?nèi)?,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局面。
幼兒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習慣以后,還需要不斷地鞏固、強化。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幼兒在幼兒園里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模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重視家長工作,鞏固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教師可以幫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在家園聯(lián)系園地中提出幼兒生活習慣的目標要求及請家長配合的內(nèi)容,介紹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園同步,使良好的生活習慣得以鞏固。
習慣對于人的一生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優(yōu)秀的人,使孩子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擁有健康的人格,才擁有健康的人生,快樂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有希望。所以,我們應該從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開始,強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是我們留給孩子最為寶貴,受用終身的財富。
[1]郝安利.幼兒教師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關(guān)系之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2]陳承.小學教師的學生認識論信念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