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麗/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
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深刻改變了“95后”高職大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社會環(huán)境和信息傳播生態(tài)的變革給高職院?;鶎訉W生黨支部黨建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要做到網絡發(fā)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加強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保?]新媒體已成為高職院校基層學生黨支部開展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正改變著新時期高職院校基層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的機制和方法。
高職院?;鶎訉W生黨組織在推動發(fā)展、服務學生、凝聚青年學子、促進校園和諧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2]。在各種思潮迅速傳播泛濫的當下,學生黨支部建設工作緊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和時代潮流,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大學生們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政治觀,不僅是幫助培養(yǎng)大學生黨員的客觀要求,也是發(fā)展黨的事業(yè)的客觀要求。
新媒體時代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這種信息傳播的無障礙性也容易造成信息傳播的混亂和無序[3]。很可能因為缺乏對常識性和真實性判斷,以致于虛假信息、不良信息泛濫,給高職院校師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嚴峻挑戰(zhàn)。特別是一些敏感信息很容易引起學校師生的高度關注,由于少數大學生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的不足,較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影響,甚至被錯誤信息蠱惑,產生一些危害學校和諧穩(wěn)定的行為。新媒體負面影響的存在,消弱了傳統(tǒng)黨建工作的效果,加大了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輿論導向的難度。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學生黨建載體缺乏對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深度融合的客觀把握,未能完成不同媒介資源的優(yōu)勢整合,從而影響當前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中存在校、院、班三級之間的聯(lián)動性不強,特別是學生黨組織建設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學校黨校培訓、團校培訓途徑和功能還需要進一步拓展,不斷豐富學校黨建工作的資源載體。
學生黨支部新媒體內容建設上存在形式主義,內容更新慢,版式設計缺乏新穎性,互動性差,網站重點信息和品牌概念淡薄等問題,未能很好相應師生黨員的普遍關注。對微博、微信之類的新媒體交流形式中,對社會熱點問題、時事政治的學習交流熱情不高,更多關心的是一些負面信息。大學生思想的可塑性還是很強但參與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卻不高。因此,如何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方法,引導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廣泛參與到黨建工作中來,仍是一個需要突破的難題。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建設面對的挑戰(zhàn)是多方面的,必須深入分析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的質量和黨建效果。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形成以手機為主要載體,短信、博客、微信等傳播方式緊密結合的體系。將高職院校學升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圍從現實生活的課堂教育延伸至虛擬網絡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fā)揮網站、論壇的作用,建立相關新媒體平臺,滿足學生的網絡交流和學習需要。在校園輿論環(huán)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讓新媒體平臺成為開展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注重開發(fā)新媒體軟件,過濾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充分利用手機的傳播功能拓展新媒體平臺,充分利用QQ、微信等網絡及時交流工具,在把握和了解師生黨員思想動態(tài)中不斷提升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與新媒體黨建的教師和大學生,都需要主動以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去面對新媒體,不斷提高自身使用新媒體的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改變原來封閉單一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尊重師生的自主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立與師生黨員平等交流對話機制,認真傾聽師生的心聲和合理訴求,給予師生適當的獨立思考空間,培養(yǎng)自我思考、自我管理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提高個人媒介使用水平以及媒介素養(yǎng),又要主動關注新媒體時代下的新型傳播方式。了解“95”后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情況以及接受偏好,從而選擇整合適當新媒體資源來有效開展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影響力。樹立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優(yōu)化組合的理念,根據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對象選擇合適的新媒體載體。
首先,黨建工作者和思政工作者利用新媒體工具做好網絡輿情的收集和整理,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jiān)控,深度注意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刪除不良信息,健全信息審批制度,防止不法分子借助于新媒體散播非法言論,確保校園網絡環(huán)境的健康有序。特別是以手機和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快速融入社會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更加注重日常教育,防止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傳播和散布不良信息。同時,不斷提升網絡道德建設和網絡文明修養(yǎng),讓師生養(yǎng)成良好的網上自律意識。高校各部門相互協(xié)調,建立黨建工作分工合作機制,建立良好的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優(yōu)化組合教學手段,尊重學生需求,打造一批深受師生喜愛的黨建工作新媒體精品。一方面要強化精品意識和規(guī)劃意識,通過微信、博客等新媒體溝通方式,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表現形式,及時直觀更加富有生動性、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讓師生在潛移默化接受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積極創(chuàng)造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文化產品中的生產和再生產機制,充分運用藝術、時尚、情感等元素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文化產品,提高高校新媒體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使網絡文化的創(chuàng)作、傳播和消費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
新媒體已成為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在新時代做好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探索應用新媒體的新方法,結合“95后”高職學生特點,讓學生黨建工作在高職學生中入腦、入心、入行,創(chuàng)新學生黨建活動形式和內容,增強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1]郭翙.互聯(lián)網+背景下基層黨建信息化建設研究——以深圳市智慧黨建為例[J].黨政干部論壇,2016(4):10~13.
[2]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黨委.加強高?;鶎狱h建學生黨支部是關鍵[J].黨的建設,2017(1):30.
[3]王宇強.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J].科技傳播,2018(2).